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键是要立足自己特色”

南阳文旅谈“出圈”策略: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据澎湃新闻消息,稍早前,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提出,近日,位于南阳仲景大桥隧道的“隧道摇滚乐队”开始逐步“出圈”,南阳的音乐摇滚名片正在逐步形成。为大力发展南阳文旅产业,持续“出圈”,建议可以向四川绵阳市吸取经验,打造一条“音乐巴士”。邀请本土乐队在规定环线上行驶的音乐巴士上进行“律动南阳”,可在融媒体等网络平台进行直播。可以借鉴绵阳经验,融入地方特色,不生硬照搬,打造属于南阳的新形式。

对此,河南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在日前答复网友建议时表示:针对您提出的建议,市文广旅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人员专题研究,并且与绵阳市文旅局沟通,了解到:“音乐大巴”在很多城市都有,短期内轰动,但难以长远发展,也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

“要想出圈关键是要立足自己特色,必须打造出南阳原创创意,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模仿或跟风都很难出圈。”南阳市文广旅局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助力全市文旅市场发展,为南阳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贡献文化力量。

解读:在官方简介中,南阳在西汉时即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故有“南都”“帝乡”之称。历史上还曾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及“智圣”诸葛亮等名家。坐拥“富矿”,南阳想要靠自身特色原创“出圈”,并非自命不凡。

不过和省内接连“出圈”的洛阳、开封等城市相比,南阳似乎差了点运气。近年来,南阳对文旅产业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态度不可谓不急迫。

连续两年召开文旅产业方面的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把发展文旅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加快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产业强市转变”。

坚持自身特色,并不意味着闭门造车。在此次回应中,南阳市文广旅局也提到组织了人员专题研究,并与绵阳市文旅局沟通了解。

在这之前,南阳还曾组织研讨“烧烤出圈”现象、赶赴淄博考察夜间经济,前往洛邑古城、清明上河园实地考察洛阳、开封文旅产业发展情况,学习当地文旅融合。

南阳的努力,不能说没有起色。去年初,有关于“南阳挣钱,襄阳消费”的讨论甚嚣尘上,其所指向的正是当地文旅产业综合效益相对较低的问题,一组数据对比明显——

2022年,南阳共接待旅游人数7371.0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18.76亿元;同期,襄阳共接待游客6338.0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为496.47亿元。也就是说,南阳游客比襄阳多出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却少了180亿元。

而根据不久前公开的最新数据,2023年南阳共接待旅游人数8993.8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73.39亿元;同期,襄阳接待国内游客10002.78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16.97亿元。尽管游客总量被襄阳超越,但旅游收入差距却相对缩小。

不过,这距离南阳的目标仍然相去甚远。按照南阳的规划,到2025年末,全市游客接待量突破1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000亿元。

无论是近年来基于自身资源的三国IP推广,还是“无中生有”有打造音乐之城,南阳想要“出圈”的心是迫切且真诚的。

但每座城市都是复杂的综合体,要为城市确立一个清晰而独特的定位,同时发掘出契合这座城市的超级IP,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过程和持续投入。在成名之前,这座城市也许不得不付出必要的时间成本和学习成本。

#动向

广东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

6月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广东算力规模超过40EFLOPS,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到2027年,算力规模超过60EFLOPS,全国领先的算法体系和算力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在手机、计算机、家居、机器人等8大门类,打造100款以上大规模使用的智能终端产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400亿元。

北京拟支持开展民营企业低轨卫星出口业务试点

日前,北京市商务局公告,对《北京市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拟推出六大方面32项任务,切实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方案中提到,支持开展民营企业低轨卫星出口业务试点。制定我市商业卫星出口申报工作流程,明确相关手续办理条件,组织本市商业航天企业开展商业卫星出口申报工作,支持本市卫星制造企业出海。

成都从“五大枢纽能力”入手 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6月5日,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成都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对加快建设内畅外联的枢纽通达能力、双向配置的枢纽运筹能力、多元包容的枢纽融通能力、接轨国际的枢纽服务能力、东西互济的枢纽辐射能力等“五大枢纽能力”作出安排。成都力争到2035年,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更加健全,成为全国重要的对外交往中心,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首条横跨珠江口的跨市公交要来了

6月5日,中山市交通运输局正式对外公布深中跨市公交实施方案,包括公交线路、票价信息、开通时间等。在对深圳、中山两地的通勤出行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后,深中跨市公交项目两条线路票价方案最终确定为15-18元,线路将于深中通道通车当天开通。深中公交线路,也是首个横跨珠江口的跨市公交。

#声音

云南省委书记:要采取“厅局长或处长坐诊接诉”等办法,像医生接诊一样接待企业

6月4日,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在昆明召开,省委书记王宁出席会议并讲话。王宁强调,当前,云南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营商环境好,各种优势就能得到更好发挥,经济转型升级就会加快。要坚持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要抓好营商环境,在深化落实既有政策措施基础上,进一步加强8个方面工作。

包括要把云南发展机遇转化为企业发展红利,将政策与企业、与产业衔接起来,开展“进企业、送政策”行动,运用大数据推行“免申即享”,把利好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到产业上、落实到企业中;要及时回应企业一些诉求,把“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工作理念落到实处,采取“厅局长或处长坐诊接诉”等办法,像医生接诊一样接待企业,通过回应一个诉求,推动解决一类问题、一批问题等。

#数读

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年均增幅达9.26%

6月5日,据安徽省科技厅消息,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联合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和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共同发布《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2024》。

指数报告聚焦提升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策源力、支撑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目标,构建了包括资源共享、创新合作、成果共用、产业联动和环境支撑5项一级指标、20项二级指标在内的指标体系,研究以2011年为基期,测算评估了2011-2023年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发展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报告显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从2011年的100分增长至2023年的267.57分。2018年以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年均增幅达9.26%,长三角协同创新引领示范作用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迈向新阶段。

#放榜

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上海苏州分获第一

日前,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2023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根据城市能级情况将参评城市分为两个类别,分别是副省级以上城市(共19个)和地级市(共31个)。50个参评城市中小企业数量约占全国总数量的5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综合得分情况来看,在副省级以上城市中,上海、深圳、北京、广州、杭州、南京、宁波、青岛、武汉、厦门位列前10位;在地级市中,苏州、合肥、无锡、金华、泉州、长沙、东莞、石家庄、郑州、南昌位列前10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各维度得分情况来看,在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两方面,副省级以上城市和地级市的表现比较接近,在政策环境、创新环境和融资环境三方面,副省级以上城市的表现则明显优于地级市。

本期编辑 | 杨欢

*题图来源:南阳日报 *城市进化论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