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台回复书名一键免费阅读 : 明朝那些事儿 | 我与地坛 | 沧浪之水 | 长安的荔枝 | 生死疲劳 | 三体全集 |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县城到京城,一位异乡人的打拼史;从律所合伙人到创办律所,一位草根律师的沉浮录。扣人心弦的案件,波诡云谲的职场。相濡以沫的陪伴,肝胆相照的友情。该书不仅是一位律师的成长手记,更是中国法治进程的真实记录。该文系易胜华新著《勇者不惧》(别在异乡哭泣2)后记。

追忆

我的家乡在江西九江,庐山脚下、鄱阳湖边的一个小县城。那里有秀美的湖光山色,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自然资源。那里还有我至爱的亲人,一起长大的伙伴,有我终生难忘的记忆,无处安放的青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十五年前,我离开了家乡,虽有万般不舍,却是义无反顾。家乡虽然美丽且温暖,终究还是太小了,装不下我的雄心壮志,容不下我的锋芒和梦想。我在异乡的这些年,有过披荆斩棘,有过春风得意,有过电闪雷鸣,有过激流险滩。无论是怎样的境遇,家乡始终像一块磁石,吸引我的目光,牵扯我的思绪。每年的春节和清明节我都会回去,坐火车经过的时候,也会在站台上落个脚,证明自己来过。庐山脚下、鄱阳湖边,是我心底最纯净、最柔软的地方。我爱家乡,就像爱我的父亲母亲一样,油然而生,发自肺腑,魂牵梦萦。

当我的律师职业稍有起色,就想为家乡做一些事。在九江的时候,我成立了资助农村贫困女童的“小丫基金”,带着小伙伴给家乡的孩子送去衣服、学习用品和生活费。来北京后,我推出 “阳光助学计划”,为家乡考取大学的贫困学生提供学费。我所有的稿费、讲座收入捐献给“免费午餐”项目,指定投放到家乡的小学。当洪水侵袭我的家乡,我忧心如焚,夜不能寐,捐款十万元用于救助灾民,还带着近万元的物资回到家乡,慰问抗洪抢险的子弟兵。为了感谢家乡教师的辛勤付出,我捐款二十万元给母校庐山市一中,用于奖励一线教师。

人生如战场,爱书才会赢。2017年5月,“庐山市小人物公益图书馆”正式开业,这是我送给家乡孩子们的一份礼物。当年,我是爱看书的孩子,经常流连在县城的新华书店和图书馆,可那里没有多少好看的书。就是有好看的书,我也买不起、借不到。在我的小人物图书馆,家乡的孩子不花钱就可以看到好书,不用押金就可以将书借走。如果他们喜欢这本书,舍不得归还,那就当送给他们了。爱书的孩子不会变坏,我盼望家乡有更多的人走出狭小的天地,实现人生的梦想,做出宏伟的事业。在他们的起点,有书陪伴,一定是美好的记忆。

思考

有一次在律所边上的火锅店招待家乡来的客人,一位朋友突然问起:“你也不年轻了,退休之后有什么打算?应该是回家乡养老吧?”我沉默了。

刚来北京的时候,我很多次这么想过。当我老了,在庐山脚下租一小片地,种菜浇花,养鸡钓鱼,读书写诗。偶尔叫上几位朋友小聚,把酒言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庐山。最美夕阳红,温馨又从容。

离开家乡的时间久了,这种想法就淡了。我已经不适应家乡的气候,夏天闷热,冬天阴冷。曾经最爱吃的家乡菜,现在觉得太辣太油,望而生畏。离开家乡的这些年,长辈们一个个离去,就像秋风刮过树梢,黄叶纷纷飘落。最初我总是星夜兼程,赶回家乡送别。渐渐地,我来不及悲伤,也抽不出时间。熟悉的伙伴大多散居各地,留在家乡的都在忙自己的,很难找到共同的话题。晚辈的孩子们长大了,见了面也认不出来。我的乡音未改,头发依然茂密, 但家乡早已面目全非,住过的老房子都拆了,大街上都是素不相识的面孔。家乡变得更美了,对我却是一座陌生的新城。当漂泊异乡的游子成了荣归故里的乡贤,家乡就变得越来越远了。

送别朋友,我一个人步履蹒跚地回家。眼前是熟悉的街景,就算醉眼迷离,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来北京十几年,我在这里有了房子、车子和孩子,有了自己的律所。工作忙忙碌碌,心情起起落落。我厌恶这里春天漫天飞舞的杨絮和冬天令人毛骨悚然的静电,但我还是深爱着北京。这里已经是我的家,有很多我牵挂的人,有很多还没做完的事。每次去外地出差,走出家门进入电梯,我都有点依依不舍,跟当年离别家乡的感觉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我的孩子在北京出生,有自己的同学和玩伴。他们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长城、故宫、环球影城是他们的童年记忆。对他们来说,老家只是一个常去的度假地,那里的长辈经常给他们买礼物、发红包,那里的风景美丽但遥远,就像三亚和马尔代夫。我在这里也有自己的圈子,谆谆教诲的前辈,肝胆相照的朋友,风雨同舟的伙伴。我们都是异乡人,来自五湖四海,为梦想千里行,相聚在北京。我们一起经历磨难,拥抱取暖。我们在这里扎根,在这里开花结果。我们在这里欢笑,在这里哭泣,无论什么时候,都舍不得离开。

不知不觉,我从事律师职业已经整整二十年。从刚入行时的披荆斩棘,到现在的如履薄冰,我见证了中国法治的曲折进步。我入行时中国律师的数量只有十余万人,现在已经接近七十万人,很快就会突破一百万人,我见证了律师队伍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涌入,律师这个职业也变得越来越年轻,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律师是属于年轻人的职业,我经历过的那些磨难和喜悦,年轻的同行们未来也会有类似的经历,只要心存敬畏,勇往直前,他们一定会比我们这一代做得更好,取得不平凡的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图片为AIGC数字内容)

十多年前,我和一位美国律师在一起座谈,问及他对中国司法制度及司法环境的看法,原以为会听到很多批评的话,没想到他居然赞不绝口。他说:“中国司法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美国几百年的路程,令人惊讶。几十年前,美国的法律制度里还保存着很多歧视性规定,例如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你们没看到这个漫长和艰难的过程。中国司法现在的成就,已经很不简单了。”后来,我在其他美国律师那里也听到了同样的观点,他们对中国司法的进步都持正面评价。当我在美国旅游的时候,特地去美国的法庭旁听了一次庭审,觉得确实不过如此。看来好莱坞电影也是美化现实的。每当我在工作中感到心灰意冷,总会想起这些美国律师说的话。现在他们有些地方可能要好一些,但只要不走回头路,我们就会追上并且超越他们。在失望和抱怨之后,我们仍然要振奋精神,投入下一场战斗。

再出发

《别在异乡哭泣》出版十年多,重印了十几次。我收到了很多读者的反馈,有些同学读了我的书之后,决定学法律,做律师,去大城市。有的同学在准备司法考试的时候,将这本书放在枕边,疲倦了就读几页,给自己打打鸡血。有的读者说,这本书陪伴他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这本书的效果,远远超出我的预期,读者的评价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很多人催我写《别在异乡哭泣》的续篇,我尝试过几次,但都搁置了下来。这些年我经历得太多太多,有些案子不能讲,有些事不能说,有些人不想提,只能埋在心里,夜深人静的时候,酒酣耳热的时候,独自品味,默默感受。这一次呈现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如果说第一部是成长史,那么第二部就是忏悔录。很多事,我原本可以做得更完美;很多人,我原本可以对他更好。一桩桩往事,无论快乐伤悲,无论是对是错,就像一双双眼睛,我凝视着它们,它们也在注视着我。

在我的心里,还装着无数的梦想。在我的面前,还有无尽的长路。在我的未来,还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我不再迷惑,不再焦虑,不会害怕。我相信真诚会让我赢得信任,敬畏会让我保持初心,勇气会让我排除万难。

我喜欢一首老歌《再向虎山行》,每次听到它,都会热血沸腾。我将这首歌作为结尾,和这本书一起,送给所有关注我的人。

平生勇猛怎会轻就范

如今再上虎山

人皆惊呼人皆赞叹

人谓满身是胆

何必劝我不要招麻烦

明知我要闯关

为心所痴为心厌恶

难让猛虎为患

但莫问此去哪时还

分离难说短暂

若日后大家再见面

必回赠一双虎眼

明知要去此际不平凡

行者笑带傲慢

头上朗月明灯一盏

何惧无路往返

朋友们,江湖再会。

2023 年 12 月 31 日 北京

相关书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勇者不惧》

易胜华 著

ISBN:978-7-300-32715-0

2024-04-1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内容介绍

本书是畅销书《别在异乡哭泣:一个律师的成长手记》的续篇,讲述了作者在北京从事律师职业十几年的拼搏历程,既有职场沉浮的励志故事,又有扣人心弦的实战案例。作者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赤手空拳来到北京做律师,从一名普通律师一步步做到“全国十佳诉讼律师”、超级大所的部门主任,再到独自创办律师事务所的艰辛过程。作者还讲述了在一些影响重大的案件中,律师团队如何斗智斗勇,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尊严。

作者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易胜华,北京勇者律师事务所创始人,畅销书作者。《亚洲法律杂志》(ALB)2013“中国十佳诉讼律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法学院联合导师,点晴网高级讲师,“易辩网校”创办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外打工的你有木有想分享的故事和奇遇

评论区留言

编辑大大将选出2最走心的留言

赠送《勇者不惧》书籍1

包邮寄送。

留言截止时间:6月13日中午12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