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慕尼黑实现了非正式会面,双方就“俄乌问题”和“流浪气球问题”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对话,在会谈中,布林肯明确提出了“一不再犯二不要”的要求,并声称如果中国越过红线,后果将会很严重。

“一不再犯”指的是中国“民用无人气球”绝不允许再进入美国领空,布林肯会后在推特上写小作文,称已经“谴责”中国气球进入美国领空,强调这种事情“绝不会再发生”。

“二不要”指的是中国不要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布林肯会后对外发出信号,称非常担心中国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支持”,这将对中美关系造成严重后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毅与布林肯

初一看,好像美国提出的两个要求并不算“过分”,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背后隐藏着美国的阴谋。气球问题上,在美国击落中国民用无人气球前,中国外交部就已经发声呼吁美方以冷静、克制的方式处理这一问题。对此,美方也承诺保持克制,但紧接着第二天就下令击落,违背诺言。这个态度很明显了,美国看似“反应过度”的举措,实则暗藏杀机。

原因很简单,因为炒作所谓的无人气球“入侵”事件,本身就给美国内的“反华情绪”发酵提供了土壤,再通过拜登政府的一系列操作,通过舆论渲染“中国危胁论”。同时以此为基础,在外交上将无人气球事件污名化,不断抹黑污蔑中国。美国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布林肯在与王毅会面后,接受采访时就斩钉截铁地表示,美国不是中国气球的唯一目标,长期以来,中国的无人气球已经飞过40国的边境线。

从中国民用“无人气球事件”发酵到布林肯的这一段发言,整个过程就是朝着将简单的事件复杂化、单一的事件扩大化。而这又几乎完全契合美国的对华围堵遏制战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民用无人气球

所以“流浪气球”事件,不过是美国“找茬”的工具,从本质上而言,这就是美国针对中国设的一个局,其最终目的依旧是打压中国、围堵中国,甚至借此问题在西太平洋拉拢盟友搞对华军事围堵。

另外在对俄军援问题上,布林肯强调中国不要对俄军援更是站不住脚,但污蔑的背后却表达了美国想要达成的2个政治目的。

一方面,美国想借炒作“中国军援俄罗斯”的假新闻,在舆论上迫使中国明哲保身,和俄罗斯划清界限,从而实现离间中俄关系的目的。

比如就在布林肯发出严重后果警告后,美国副总统哈里斯也在慕尼黑安全会议发言中作出响应,暗示所谓的“中国在为俄罗斯提供支持”。哈里斯表示:“任何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支持都会是在奖励杀戮,并且会破坏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但与此同时,哈里斯却强调美国将继续军事支持乌克兰,不论要花多长时间,尽显美国双标底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副总统哈里斯

实际上在今年1月末,美国就宣称已经掌握了中国军援俄罗斯的证据,并且提出进行对质,然而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美国政府和媒体的“猜测”,并没有任何实质性证据。但对于美国而言,有没有证据都无所谓,因为这本身就是通过舆论来炒作迫使中方在俄乌战争中,表态不支持俄罗斯,至于证据,在美国霸权思维里,美国说有那就有。

另一方面,就是美国并不想见到俄乌战争实现快速停火,毕竟从去年2月战争爆发到现在,俄乌之间实现停火的机会有好几次,但均未取得结果,背后就是有人并不想看到俄乌真正“握手言和”。

从俄乌战争正式打响,乌军并没出现想象中的兵败如山倒,反而成功抵挡住了俄军的进攻。这让美国意识到如今的俄罗斯并没有自己预估的那般强大。从这时开始,美国的乌克兰政策迅速发生改变,纠结北约盟友军援乌克拉,将俄乌战争继续进行下去,持续削弱俄罗斯。尽管俄罗斯可能不愿承认,在这一点上俄罗斯确实掉进了美国人设好的陷阱,国力军力正被不断消耗,而美国想要让俄罗斯彻底成为一个二流国家,那俄乌战争一定不能短时间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乌冲突

但随着王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提出希望斡旋俄乌战争走向结束,甚至是斡旋俄欧关系缓和的建议,并且还表示将在2月底推出政治解决俄乌战争的政治性文件,显然这已经触碰了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利益,而为了解决这一点,美国自然极力抹黑中国,渲染中国军援俄罗斯,让中国失去调解俄乌冲突的立脚点。

我们知道,对待俄乌战争,中国一直秉承中立立场,坚持劝和促谈,而中国的中立态度贯穿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正式打响,次日中方就发出呼吁,希望俄罗斯和乌克兰当局理性解决这一问题,坐下来谈判用政治手段解决双方矛盾,在此呼吁下,俄乌双方分别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都举行了多轮和谈。

但这几轮谈判后来莫名其妙地被打断,俄乌双方的矛盾又回到了开战前。如今我们知道了,这一阻拦的黑手就是美国。根据以色列前总理透露,去年3月,俄乌双方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展开谈判,双方已经就停火条件与和平协议达成一致。俄罗斯从乌克兰撤军,条件是乌克兰成为中立国家,并且放弃北约“伙伴”国家身份以及放弃加入北约,并且禁止北约在乌克兰设置军事基地和部署武器系统。但随后北约介入施压泽连斯基政府,最终导致这场谈判不了了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美关系

种种迹象都表明,俄乌战争发展到如今这般局面,就是因为有外部势力的介入,而这个势力就是美国。美国之所以不断强调和恐吓他国“不要军援俄罗斯”,本质上就是不想俄乌战争轻易结束,而中国的“劝和促谈”理念和行动威胁到了美国的战略企图,所以不断污蔑中国正在援助俄罗斯,就是希望以此证明中国“中立立场”已被打破,自然地也就不存在“劝和促谈”的立脚点。另外,通过“中国军援俄罗斯”的谣言,还可以进一步渲染“威胁论”,从而拉拢欧洲盟友共同围堵打压中俄两国。

但美国的舆论炒作很显然不会产生效果,企图也不会得逞。王毅在与布林肯会谈时,就明确对所谓“军援一事”作出回应,王毅表示“我们从不接受美国对中俄关系指手画脚甚至胁迫施压。美国作为一个大国,理应推动危机政治解决,而不是拱火浇油,趁机牟利。”

抛开中俄关系,就只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如果任由俄乌战争继续发展下去,其结果无非就是两个,一是美西方国家向俄罗斯妥协,二是俄罗斯向美西方妥协。目前来看,对于第一个结果,俄罗斯在没有外部支援的情况下很难达成。而第二个结果也不符合我们的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京

因为一旦美西方取胜,在长时间的消耗以及乌克兰成为北约成员国的背景下,虽然凭借强大的核武库,俄罗斯依旧会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但其他方面将不可避免地沦为一个“二流国家”,其结果就是俄罗斯再也不能对美国构成威胁,美国也将调转枪头,将全部压力转到中国身上。所以最好的结果就是俄乌冲突以和谈的方式结束,这符合俄罗斯、也符合我们的利益。

再者在经济方面,中国在实现全面崛起之前,对外出口依旧会是中国经济的强力增长点,而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最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发展经济。而俄乌战争本身就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站在这个角度而言,俄乌战争快速结束也符合中国的经济利益。

所以无论从上面哪一点,中国都希望俄乌战争快点结束,这也是中国正加大力度斡旋俄乌战争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