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时59分,载有脑卒中患者的救护车驶入医院;

11时7分,患者完成脑部CT检查;

11时10分,护士在CT室配药;

11时16分,患者注射静脉溶栓药物。

这是一名脑卒中患者,6月3日在湘潭市中心医院的救治时间。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后需尽快溶栓或取栓。

“静脉注射是溶栓,微创手术是取栓,二者都是‘赶’走脑部血栓、使血流恢复通畅的有效方式。”湘潭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龙臣告诉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不久,湘潭市中心医院卒中工作收获两项省级奖励

为给脑卒中患者赢得救治宝贵时间,湘潭市中心医院创新形式,由急诊科、院前急救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放射科、导管室,共同组成多学科技能融合的脑卒中团队,每位医生都是兼具急救、溶栓、影像、介入等技能的“六边形战士”。

以往脑卒中患者入院,要经历分诊、挂号、CT检查、医生评估,再转到神经内科等大大小小19道程序,加上排队等候,最快87分钟才能溶栓。经过优化,如今只需4个环节,25分钟内就可注射溶栓药物。

“这得益于打通了院前与院内,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难点和堵点。”龙臣介绍,院前急救科医生从面部、肢体、语言等初步断定患者脑卒中后,第一时间告知院内卒中团队,及时做好溶栓或取栓准备。同时,医护人员在救护车上简单急救,并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谈话,为接下来救治腾出更多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湘潭市中心医院卒中团队负责人袁光雄(右一)在动物取栓实验班上培训全国各地学员

救护车到达医院后,患者不会在急诊科停留,而是直接被转运至CT室拍片,医生即刻阅片。确诊后,家属签署溶栓同意书,护士马上在CT室配药。不过几分钟,患者在CT室就能用上溶栓药物。

“对于需要取栓的患者,我们实行导管室‘零等待’。”龙臣告诉记者,特别是晚上取栓,在值班二线医生赶往导管室途中,一线医护人员会将消毒、上药、家属谈话和签字等前期工作全部做好,二线医生即来即手术。他说,在这里,只有医生等待脑卒中患者,没有患者等待医生。

通过与时间赛跑,湘潭市中心医院患者静脉溶栓3个月后,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占比由2018年的86.5%上升至去年的90%以上,取栓者则由37.6%提高到50%以上。该医院被评为湘潭唯一的国家高级卒中中心、我省唯一的脑卒中急救临床医疗技术示范基地。

“现在,我们已经实现院前-院内急救-影像学检查-溶栓治疗-桥接取栓-康复-随访等一站式、全链条服务。”龙臣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湘潭市中心医院卒中团队重大研究亮相国际舞台,“湘潭经验”走向世界

如今,湘潭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积极向科研转型。去年,团队负责人袁光雄参与卒中急救中国指南制定;今年,该团队两项脑卒中重大研究,亮相国际卒中大会,“湘潭经验”走向世界。

目前,湘潭依托城市医疗集团和高级卒中中心,在二级医院建立防治卒中中心,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立卒中防治站,三大防治管理体系实现联动和转诊。该市还为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等高危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及时筛查、回访。

“希望通过防和治,让‘天下无栓,人间无瘫’目标不再遥远。”袁光雄表示。

欢迎转发点赞

文字 | 湖南日报记者 彭婷

编辑 | 刘 超

审核 | 彭秋香

预约电话:58214922 危重症转诊电话:582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