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结束访华后,鼓起勇气公开宣称“欧洲必须要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同时也不能在台海问题上卷入中美对抗”。马克龙的这番表态算是迈出了欧洲战略自主的第1步,但同时也遭到了来自美国的威胁。

美国共和党籍联邦参议员卢比奥就公开表示,如果现在欧洲要保持独立自主,那么美国可能会让欧洲自行处理乌克兰问题。这就是在威胁法国。与此同时,美国也开始通过自己的外交影响力迫使欧洲内部的反对派势力集体站出来施压抨击马克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克龙

比如2位欧洲高级外交官就称马克龙的言论会威胁到欧洲安全,也会损害到与乌克兰和美国的关系,甚至会让欧盟在涉及中国的问题上出现政策分裂而无法达成一致,所以这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场胜利。另外,来自立陶宛、捷克、乌克兰、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议员也是发联合声明批评马克龙涉华表述不当。

这些欧美政客的批评其实也在意料之中,我国外交部也是回应称对此并不感到惊讶。毕竟对美国来说,欧洲盟友是他们全球优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失去盟友的支持,美国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影响力都会大幅衰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议员卢比奥

所以美国拉紧绳子,发声威胁很正常,甚至如果施压和威胁无效,马克龙依旧坚持要推进“欧洲战略自主”,不排除未来美国还会通过更加危险的手段迫使法国改变策略。

不过目前来看,美国的施压威胁并没有起到效果,甚至让法国更加坚定信念。法国总统马克龙4月11日在荷兰参加活动时,就表示欧洲必须要保持开放,同时欧洲也需要维护经济主权来自主地选择合作伙伴。这种态度就是在告诉美国他们绝不妥协,欧洲必须坚持自主化战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欧关系

马克龙敢于做出如此强硬表态也有2方面的原因。一是马克龙的中国之行确实为法国带来了经济收益和支持,中法商业代表团在此前签署了数十项合作协议。同时中国又主动购买了空客160架飞机,并且允许空客在中国天津建设第2条A320系列飞机的总装生产线,这就是在告诉法国我们对和他们保持经济合作,抵抗外来压力是持积极态度的,这也让马克龙和美国叫板的底气之一。

二是,马克龙的欧洲防卫自主化计划在内部也并不缺乏支持者,比如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勒梅尔就力挺马克龙,称欧盟不应该在中美竞争中任人摆布。勒梅尔的表态足以证明法国政府内部已经统一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欧合作

与此同时,西班牙经济大臣卡尔维尼奥在参加大西洋理事会会议时表示,欧洲不能忽视中国的作用,中国是欧洲的主要贸易合作伙伴,也是重要的地缘政治角色,西班牙认为与中国的合作可以更好地结束乌克兰冲突。这就是在说西班牙支持欧洲与中国加强合作,拒绝美国的“脱钩”理念,同时斡旋乌克兰问题上支持中国介入其中。

欧洲的自主化不论是对他们自身,还是对中俄等国来说都十分有利,欧洲本身就是中国的重要海外贸易合作伙伴,中欧双边贸易总额比中美贸易总额还大,稳住欧洲市场就能稳住中国对外贸易大盘,也可以打破美国对中国实施的战略外交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