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精神疾病,你会想到什么?面对精神疾病患者,你会怎么做?相信不少人都是在影视剧情中了解到这类疾病的,会有陌生感与恐惧感,闻之色变,敬而远之。世界卫生组织曾表态:“没有心理健康就没有健康。”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就要有一批专业从事精神卫生的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李峥就是这样一位专门从事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专家。作为副主任医师,心理障碍科专家,她积极参与科普宣传工作,多次参与“河南信息广播电台”、“民生大参考”等科普节目,参与孕产期女性、儿童及老人的心理健康工作,积极参与高考考生心理健康视频的录制,发表多篇科普文章。并担任河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精神障碍康复委员会青年委员,河南省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河南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青委会委员,郑州市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等。

爱患如亲 以真情换真情

李峥2005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5年考入郑州大学医学院神经内科精神卫生专业,师从河南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会长、河南省医学心理学会主任委员李幼辉教授。

李峥除了学习和科研,一直坚持在临床第一线,令她印象非常深刻的是:“记得有个中学生因为学业的压力与挫败感让他出现了严重的幻听和妄想,也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了,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精神疾病。在李幼辉教授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下慢慢地康复了,后来考上了大学并参加了工作。同时也一直在与她联系,经常来看看李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患病的时间里你们是我的医生,我康复后的时间里你和李教授是我的家人和朋友。”这是这位孩子对她的真情流露,坚定了她做一个精神科医生的信心和勇气。

带着这样的信心和勇气, 2008年研究生毕业后,李峥应聘到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工作。说起病患时,眼神中总是充满了关爱之情:“有一些比较危险的特别是发病的精神病人,他们会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有些患者存在幻听、被害妄想症状,总是怀疑周围人会害他,对医务人员充满敌意,甚至打伤的都有。但是当他们恢复理智的时候,才发现他们也会有羞耻感和愧疚感,我们会以一颗包容的心对他们,我们的目标不光是让患者消除疾病,带走病痛折磨。更要逐步的去做心理的康复和疏导,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重新回归社会。对待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他才会无条件信任你。在医院里,我们就是病患的精神支柱。”

一名18岁的高三男孩,自幼成长在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母亲患“精神分裂症”,经常遭受同伴嘲笑。患者自幼较为敏感,对周围人言行较为在意。

患者升入高一开始出现经常脸红、心慌、出汗,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认为老师、同学都在看自己,眼神是不怀好意的,不敢看别人的眼睛,回避社交,失眠、胡思乱想,认为周围人关注自己,时常急躁、发脾气,因此影响学习。曾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也越来越坚信自己得了精神病,四处求医,治疗效果差。

慕名来到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找到李峥求医,经过和患者建立初步信任后,深入挖掘症状,发现患者的精神症状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与自幼成长环境有关,且患者隐藏在精神症状背后的是更加顽固的社交焦虑与回避症状,慎重起见,李峥为患者量身定制了专业的诊疗方案。患者初至病区时,因认为自己的病看不好了,对治疗有较强的抵触情绪,李峥对患者从服药到饮食等方面事无巨细,无微不至。即便是休息时间,她时刻牵挂着患者的身心状况,主动回到病区照看患者,待之如亲。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很快改善,重新返校,顺利参加高考。

李峥经常对科室的医护人员说:“我们要对生命有敬畏之心,在从医的道路上要如履薄冰,将患者的生命健康、身心健康放在首位。”爱患如亲人,这个词语贯穿了李峥行医十余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有一种信仰,不依赖别人羡慕的目光来维系,不仰仗虚无的荣誉光环去照亮。时刻付出心血并不觉得是职业习惯,爱患如亲并不觉得是倾情坚守。当我把一位位患者从混沌的精神世界剥离出来。当他回归现实生活的时候,能够像一位正常人回归社会的时候,能够正常组建家庭的时候,能够正常回归事业的时候,我内心充满了自豪感与成就感。”在与李峥主任专访的过程中,这几句话不断地在脑海中浮现。

驱散阴霾 照亮患者心路

李峥曾经治疗的患者是一位常年犯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因为家庭贫困,没有工作的爱人又常年生病,子女年幼,住院费用不能及时缴纳。考虑患者的特殊性,在积极救治的同时,为了不使治疗中断,数次为患者垫付治疗费用。

经过住院治疗,患者病情得到较好改善,已达出院标准。看到患者家庭困难,李峥又多次向医院申请、协调社区和家人,为其争取贫困救助,为其解决患者的现实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峥经常说:“很多长期住院的患者,因为他的病情状态不太理想,也比较难治疗。长期住在院里的,他已经接受了周围环境,也有正常人的情感。我们在治疗他疾病的同时要给他亲人般的关怀,作为一个医生不能只机械的给病人开个药,然后让护理去执行。就感受不到患者内心的那种痛苦,我们要给予精神患者全方位的关照。”做一名其他科室的医生有时候可能会流程化,而做一名精神科主任更多的是在第一线事无巨细,带着发自内心的爱去开展日常工作,对待患者就是家人一样。

2022年秋天的一个深夜,一名郑州在校大学生突然出现兴奋、胡言乱语,行为冲动,摔东西,攻击同学的行为,学校老师紧急联系正在值班的李峥主任。

考虑到学生的父母都在外地,学生情况又较为紧急,李峥主任想方设法给学生开通紧急就医绿色通道,全力积极救治患者。经过积极救治,患者父母第三天赶到医院时,学生的情况已经得到明显改善,已经能基本正常和家人沟通。患者家属向李主任及医院表达感激之情,同时也积极配合治疗。很快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和家人一起满意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精神科患者在这个社会上相对而言是一个弱势体群,我作为精神科的一名医生,我要尽我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他们。”李峥说。

李峥主任每天的主旋律不仅是每天与精神疾病患者朝夕相处,为病人排忧解难,帮助病人摆脱精神疾病折磨,还有对患者生活的照护与情绪上真切的关爱。

参与公益 履职社会责任

“不仅要面对院里的患者,我们还要承担社会责任。会在社区里宣传心理健康问题,开设公益心理咨询会,下乡培训乡镇医院的医生,还承担社会应急工作。比如,疫情期间,在院里领导的关怀下,由我带头组织了一批富有心理咨询经验的医护人员到社区、封控区,迅速启动了一次次心理干预,为的是减少疫情的心理创伤,安抚患者的内心情绪,促进社会稳定。”当提到工作责任时,李峥主任如是说道。

当谈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时,李主任的脸色很凝重并担忧的说:“青少年心理问题目前是愈发的凸显,对于这类问题首先是父母要尽早的发现,发现孩子不对劲要及时的去当地的医院就诊。如果是单纯的靠药物治疗,对未成年患者来说可能难以达到完全康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说,目前适合儿童青少年的精神类药物有限,而且发病往往和心理因素、家庭环境有关,父母要对孩子的治疗进行监督,提高他们的依从性,也要重视生物节律的调节,调整好作息。对于未成年患者,家庭支持系统至关重要,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争吵、对孩子过度关注保护或者经常忽略孩子的感受,都会影响孩子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近年来,李峥主任带领团队参与了“首发儿童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同型半胱氨酸研究” 科研项目研究,主持河南省继续教育项目“抑郁症的诊疗新进展”,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

“我的工作其实我自己蛮认可的,在工作中我找到了实现自身对社会创造的价值,我个人也非常满意。”李峥主任开玩笑说,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患者在大众心中一直是带有负面色彩的,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问题历来也被大众所忽视。为此,近年来她一直在女性心理障碍科工作,参与的“育龄期女性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性激素水平研究”已结题,为女性双相障碍的临床治疗、干预提供较好的证据支持,并竞聘为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孕产期心理健康诊疗中心负责人。

一个人的精神问题可小可大,小到个人,大到家庭、社会。而精神科医生的责任,李峥主任作为精神科医生,比其他科的医生需要更多一份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做患者心灵安宁的一个港湾。当她与患者将心比心,接纳他们的伤痕,面对一些病情严重的情感障碍患者,她挽救下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命,更是一个家庭的幸福。

为做好精神卫生工作,李峥主任在完成门诊及住院病人收治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科室的带教工作、疑难病例讨论工作、义诊、会诊工作,积极学习专业发展的新知识,同时在工作之余,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及科普宣传工作。并积极学习心理治疗,参加“中德CBT第五期高级进阶班”、方新“德式行为培训班”学习。

行医十余年,李峥主任所获荣誉证书与患者送的锦旗无数,各种表彰更是不在少数。面对这些,她说:“荣誉和锦旗是对我工作的认可与感谢,是对我自身的鞭策与鼓舞。每份锦旗下的背后是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幸福,作为一位精神家园的守望者,当他们痊愈后幸福的笑着的每个瞬间才是我这一辈子骄傲的资本。” (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