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的疯狂收割,欧洲国家终于开始反抗了。据环球网发布消息,法国财长勒梅尔公开批评美国的经济强权,直白表示绝不允许美国牺牲欧洲来建立经济主导地位。早前,法国总统马克龙也曾公开抱怨美国卖给欧洲的天然气太贵。

此外,欧洲的另一驾马车德国,最近也开始批评起美国,转而向中国示好。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出席活动时,就批评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会引发关税大战,而后又明确表态,德国反对与中国进行“脱钩”,支持全球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俄乌冲突期间,一直对美国百依百顺,为了制裁俄罗斯甚至不惜自残的德法两国,这次却突然鼓起勇气批评起了美国,这本身就比较罕见。更诡异的是,美国的天然气不是最近才卖这么贵,俄乌冲突爆发不久后,美国就不断通过向欧洲倒卖天然气攫取欧洲的财富,为何直到现在,马克龙乃至朔尔茨才公开抱怨美国卖的天然气太贵呢?

朔尔茨提到的《通胀削减法案》,其实早在8月份就由拜登签字确认生效,但如今朔尔茨才公开提出批评,中间隔了2个月。这种迟到的反抗显然不是为了就这两件事向美国讨要公道,而是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德法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反抗,在我看来可能有3个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北溪”管道被炸一事,一定程度上让欧洲下定决心摆脱美国的控制。虽然“北溪”管道爆炸案的真凶还未找到,但与美国脱不了干系。美国这种通过暴力手段抢占欧洲能源市场的做法,让欧洲产生了恐惧,也让欧洲国家开始相信,美国为了维持自己的霸权,愿意牺牲欧洲。

这次法国财长直接将这一事实说了出来,说明法国已经对美国不再抱有任何幻想。欧洲想要成为世界一极,过去可以依附于美国,但现在美国自身亏空过大,为了赢得与中国的竞争,开始吸盟友的血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所以欧洲现在还跟着美国,非但无法成为世界一极,很有可能还会陷入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中国给了他们反抗的底气。当今世界唯一能够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分庭抗礼的国家只有中国,欧洲如果要真正实现战略自主,只有寻求中国的帮助,否则单靠欧洲自己单打独斗,永远都摆脱不了美国的束缚。而且欧洲自己也清楚,这些年来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从中获得了不少利益,中国也乐于见到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欧洲。

但中欧之间的合作,长期受到意识形态等政治因素的影响,如果欧洲无法摘下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崛起,中欧始终无法成为真正的合作伙伴,共同对抗美国霸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通过这次俄乌冲突,欧洲应该能够真正认识到,中美到底谁才是最佳的合作伙伴,谁又是对欧洲真正的威胁。美国在收割欧洲时,中国却送去了帮助,例如日前中欧签订的本币互换协议,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欧洲被美国利用汇率优势收割的风险。相信通过这次俄乌冲突,欧洲对中国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同感。

第三,美国中期选举将近。指责美国,往往后果是遭到美国的猛烈报复,但如今距离美国中期大选只有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拜登政府的主要心思都放在了选举上,如何确保民主党赢得这次大选才是拜登的头号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俄乌问题,一直是拜登政府关注的话题,此时如果欧洲在俄乌问题上不再与美国保持一致,甚至反过来批评美国,拜登政府无疑将招致国内的广泛批评,这是拜登不愿看到的局面。所以德法现在表达对美国的不满,所面临的代价比以往要更小。

其实从美国挑起俄乌冲突那一刻起,美国的战略意图就已经非常清晰。美国打算通过俄乌冲突收割欧洲的财富以及吸纳欧洲的制造业,填补美国在经济上的亏空,以及制造业空心化问题,以提升美国的竞争力。而美国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与中国对抗,维护自身霸权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美国明显高估了自己对欧洲的掌控力,欧洲这只“肥绵羊”并没有打算坐以待毙,中国的存在让欧洲有了另一个选择。与中国合作,欧洲同样可以实现繁荣,成为世界的一极。如果德法两国领导人真的在G20峰会前访华,并与中国就多个问题达成共识,美国将真正意义上被世界所孤立,而走到这一步,完全就是美国咎由自取。

正所谓:美国醉翁不在酒,“通胀法案”挂羊头。北溪被炸有深意,中国砥柱在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