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卫星通讯社报道,针对巴以冲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接受美媒采访时表示,美国有能力支持乌克兰、支持印太盟友以及支持以色列作战。这一表态被外界广泛解读为美国有信心在与中国、俄罗斯以及阿拉伯世界的“三线对抗”中取得胜利,警告中俄不要“轻举妄动”。

这一说法也并不是完全天马行空。因为美国身后并不仅有美国自己,还有以北约和共同价值观构建起来的一个西方军事政治同盟,这个同盟可以让美国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

不过,美国虽然想法很好,但究竟有多少西方国家愿意追随美国脚步,同时在三个区域去实现美国的战略利益,还需要打一个问号。虽然美西方之间有着意识形态和共同价值观作为绑定,但按照西方文明逻辑,国与国之间利益为先,所以一旦在利益分配上出现不均,所有国家都会用脚投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巴以冲突

所以美国同时“三线作战”,可无法如沙利文说得那般简单容易。

一方面在亚太地区维持对中国的遏制态势已经消耗了美国大量力量,但结果却是并未获得太多收获,且还需要美国继续增加力量投入,这就让美国有点吃力了。

另外正在升级的巴以冲突,更让美国头疼,自美军全面撤出阿富汗以来,对中东地区的军事影响力就不断衰减,当然这也是美国中东战略的一部分。在美国新的中东战略中,以色列是一个跳板,美国试图促成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大和解,在通过经济手段,比如“IMEC经济走廊计划”打通从印度到中东,再从中东到欧洲的经济线路,通过对中东国家施加经济影响力,完成对中东国家的掌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利文

也就是说,现在巴以冲突发展到现在,不管美国是否站队,美国都丧失了新一轮中东战略的立足点,想要重新把中东掌握在手中,美国接下来不仅要调整战略,也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和资源。

巴以冲突爆发后,五角大楼的反应最快,迅速调遣了一批45亿美元的物资运往以色列,原本这一批物资是准备运往乌克兰的,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以色列的优先度要高于乌克兰,但同时也说明美军同时军援乌克兰和以色列存在一定难度。

这也导致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抱怨。巴以冲突爆发后,泽连斯基正在积极寻求访问以色列,进行一场“团结”之旅,与其说是为了团结,还不如说是泽连斯基去以色列向各国要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泽连斯基

巴以冲突爆发后,俄乌战争的热度急剧降低,美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军援和声援力度都在不断降低,而那些原本属于乌克兰的热度,全被转移到了以色列身上。

这也从侧面证明,美国并不足以同时支援乌克兰和以色列,更不要说有能力进行“三线作战”了。

那问题就来了,现在的国际政治形势证明美国现在的能力并不足以支撑其进行“三线作战”,那为什么沙利文还要口出狂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美俄三国

众所周知,美国全球战略中有三个核心区域,欧洲、中东和印太。

欧洲对应的是美国以“意识形态”所组建起来的同盟,是美国稳住全世界的基本盘。中东是石油美元霸权的核心,印太则是美国继续维持全球霸权的关键地区。

也就是说在这三个区域,美国不能丢失任何一个,丢掉任何一个都意味着美国丧失了继续维持全球霸权的基础。然而作为一个国际秩序的既得利益者,又怎么能轻易放弃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秩序?所以沙利文所谓的美国拥有“三线作战对抗”的能力,不过是在自我吹嘘,稳住盟友,给盟友吃定心丸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