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产后修复=产后减重?错了!
有宝妈以为产后修复就是塑型减重!No!产后修复是帮助你的脏器等器官恢复到孕前状态,而不是减重。另外,如果在哺乳期过度减重的话,对乳汁分泌是会有影响的。所以宝妈们一定要科学减重,不要太着急。
“先修复,再塑形”才是产后恢复的正确道路。
产后修护黄金三件套:
▶盆底肌
不管是顺产还是剖宫产,早在怀孕时,子宫及宝宝的重量已经压迫着盆底肌,漫长孕期让盆底肌的受损不可避免。
▶腹直肌
产后腹直肌距离在两指以内是正常的情况,不需要进行调整。如果腹直肌分离确定在2指以上,则需要修复。
▶骨盆
骨盆矫正(修复)也很有必要。因为在怀孕期间,为了给肚子里的宝宝一个良好的生长空间,身体会产生松弛素,使骨盆变松弛,为分娩做好准备。生娃后,如果没有正确修复,不仅容易腰酸背痛,还可能引起妇科疾病,长期下去还可能变成O型腿和下身肥胖等。
主流观点是先进行盆底康复,待盆底肌肌力达到三级及以上后,再进行腹直肌分离的恢复。
骨盆修复和盆底修复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骨盆修复应该包括盆底修复,所以正确的修复顺序:盆底肌修复&骨盆修复可同时做,然后才是腹直肌修复。
2、剖宫产不用做产后修复?错了!
虽然剖腹产的宝宝不经过产道产出,但是在怀孕期间,随着胎儿的生长,子宫也会变大20倍,这样就对周围的脏腑器官造成挤压。
这样的挤压会长达5个月之久,位于这些脏腑器官底下的盆底肌组织,长期受到重力压迫,容易受到损伤。
而且怀孕次数越多,受伤越严重。
一旦盆底肌受损了,漏尿、子宫脱垂、夫妻生活不和谐等问题都会发生。
无论是剖腹产还是顺产,都是需要进行盆底肌修复。
3、产后肚子大一定是胖?错了!
产后肚子大,不一定是胖了,可能是腹直肌分离。
怀孕的过程,就是腹直肌被“撑开”的过程:在生完孩子后,妈妈身体会逐渐恢复,被拉长的肌肉、肌腱、结缔组织也都在还原,腹直肌会再向中线靠拢。
比如对于年轻、身体柔韧度好、胎儿个头也小的妈妈来说,可能生完娃半年左右就会回到本来的位置。
如果3~6个月后依然没有恢复到原来的位置,那么这个状况,即可称为“产后腹直肌分离症”。
亲爱的新妈妈们,要知道产后修复才是真正的瘦身第一步。先让身体回归到最佳状态,然后再进行瘦身,这样才是真正的美丽与健康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