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驻法大使卢沙野接受法国电视节目采访时的两句话,让波罗的海三国以及部分欧洲“反华”议员急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卢沙野大使

一句是关于乌克兰问题。节目主持人提问称,克里米亚是否属于乌克兰,并要求卢大使只能用“是”或者“不是”回答。这一要求,显然就是逼着卢大使在俄乌之间站队,机敏的卢大使自然清楚,所以回应称:“这取决于你看待这个问题的角度。”并从历史角度大致描述了克里米亚问题的由来,用中国官方的表态来说,乌克兰问题有着复杂的历史经纬,用简单的“是”或者“不是”来回答毫无意义,而且不利于促成问题的解决

主持人则有明显的站队倾向,称从国际法角度来看,克里米亚就属于乌克兰。卢大使则回应称,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前苏联的这些国家,也并没有相应的国际协议来具体化他们的主权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持人罗彻宾

卢大使的这番话,让波罗的海国家立马急的跳脚,纷纷表达抗议,立陶宛甚至还借题发挥,试图歪曲中方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随后,欧洲议会80多名议员联名要求法国将卢大使列为“不受欢迎的人”。西方媒体在报道此事时,更是直呼卢大使的表态让整个欧洲都感到震惊

很显然,部分“反华”政客以及媒体想要通过曲解卢大使的表态,发起一场针对中国的舆论攻击。但事实上,除了波罗的海三国之外,其余前苏联加盟国并没有作出任何反应。一方面,波罗的海三国与其他苏联加盟国不一样,早在苏联解体前就已经自行宣布独立,尽管俄罗斯以及国际社会还是承认了他们的主权地位以及领土,但确实没有国际协议作背书

另一方面,其他苏联加盟国清楚,中方不会质疑他们的主权,过度解读卢大使特定语境下的表态没有任何意义。但波罗的海三国需要通过“反华”刷存在感,以讨好美国,提升自己在欧洲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立陶宛外长

克里米亚问题以及前苏联加盟国地位问题,都是苏联解体的“后遗症”,当下欧洲地缘环境正急剧恶化,所以这些问题不仅极其复杂,而且尤为敏感。卢大使的话并没有太大问题,也都是客观事实。

迫于舆论压力,法国外交部表示将召见卢沙野大使,要求卢大使作出澄清。马克龙日前也表示卢大使“言语不当”,法国会全力声援“受到攻击”的国家。随着舆论的发酵,我外交部已明确回应称,卢大使的表态是个人观点,不是中方的政策宣示,各方不应过度解读。中方在有关问题上的立场没有改变,一些媒体恶意挑拨中方同有关国家的关系,我们应当保持警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要想扩大自身在国际上的舆论主导权,就需要外交官们多说、敢说,向西方传递更多中国的声音,但同时也需要做好应对西方媒体“挖坑”甚至是恶意曲解的准备。西方当前的舆论氛围,基本上都只讲所谓的“政治正确”,他们不在乎卢大使说的是否是真相,只想找到一个攻击中国的借口。

当讨论涉及中国主权的话题时,西方则将国际法抛之脑后,中方表达抗议并采取必要反制时,西方却无端指责中方“反应过度”。但当中方讨论西方部分国家的主权话题时,西方立马急得跳脚,又是联名抗议,又是要召见中国大使。如此双标,充分表明西方有多么傲慢与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