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削水果的男人

清晨,为你削水果的男人

系一条蓝色蜡染围裙。

他把苹果切成小块,刮去

梨子生硬、滞涩的表皮。

草莓正经历最好的时光

拔掉枝蒂的金桔,羞涩了。

一截去刺的黄瓜,水果的表亲

沉默、局促地躲在角落。

清晨削水果的男人是个预言家

把五种未来装入玻璃盒

与这一天,一同被你打开。

他是女娲尘世的兄弟,不晓补天

只学会用五色彩石敲出宫商音调

在梦中,为你演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在后面:

我妈妈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来北京旅游。

单位组织,包食宿、往返车票,没有导游,去哪里玩、怎么玩大家商议。

回来时,我妈给我带了很多纪念品,其中有一个小照相机模具,学名应该叫幻灯相机。

玩的时候,闭上一只眼,另一只眼对着取景框朝向太阳,里面有一张彩色图片,按动快门,咔哒一声,图片换到下一张。效果像现在的幻灯片,但不是图像投影在幕布上,而是将透明彩色图片直接蒙在眼前,借光源呈现出来,跟现在的VR眼镜更像。

这里面的便是北京风景,包括故宫、长城、香山等,大概十张左右,仔细看一遍也得一两分钟。

刚拿到手时,我举着到阳台对着大太阳,仔细研究每张图细节,又循环几圈,想象设身处地,游目骋怀了一番。

我妈说起旅游经历,先是一个渴,再是人多。那时还没有矿泉水售卖,一早先在旅馆喝足,带水壶出门,然后一路逛一路喝。中午到饭店先要一壶水,临走再灌满水壶,接着逛接着喝。

去的景点,除了故宫、长城之外,我妈妈对大钟寺印象深刻,原因是问了几个北京人,都不知道大钟寺在哪儿。还有就是大观园,知道那里是拍摄《红楼梦》的地方,刚刚开放没几年,门票不便宜。

等到我到北京读书、工作以乃定居于此,至今已经20多年。掐指一算,竟也没去过大钟寺。北京太大,风景名胜也多,即便从小在此生活,也不见得把有名有姓的地方都去一遍。大观园也是没去过,听说不仅《红楼梦》在此取过景,后来《还珠格格》《甄嬛传》也曾在此取过景。

前几天跑步,恰好经过大观园西门,看了一眼,门票要四十元,够我吃两顿吉野家了。接着跑,来到了大观园南门,门口立了一块大石,上书三字“补天遗”。

忽然想起,《红楼梦》的第一回,开头讲有一块奇石,为女娲补天时遗落。此石动了凡心,被一僧一道点化入红尘度劫。几世之后,空空道人进山修仙,见此奇石屹立,上有字迹讲述其经历往事,遂与奇石商议,将其抄录留与人间,取名《石头记》。后经曹雪芹修改,题名《金陵十二钗》,这便是《红楼梦》故事的由来。

当然,一看人物名姓、所述情节,便知是有意伪托,以此给故事一个开头、语境,而后来人便愿意相信真有这样的事情,这样的儿女,甚至有这样的一块石头存在。或者直是取一块石头,写上“补天遗”三字,便可当做一个景点驻足留连、拍照留念。

但我又要感谢树立这石并写字的人,感谢他们的作为,使那缥缈而不可捉摸的太虚幻境,在这人间有了一个小小投影,就像我妈妈当年给我的那个幻灯相机,确实带给当时的我不可替代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