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印边境地区局势再起波兰,有着印度总理莫迪之下“第2号人物”之称的印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视察了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即中国藏南地区),并在视察结束后宣布将在这一地区投资480亿卢比,推动“活力村落计划”。根据印度官方给出的解释,该计划将覆盖印度北部四邦,旨在为当地修建道路、桥梁,建立能源、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阿米特·沙阿同时还叫嚣称“不会允许任何一寸土地被侵占,没有人能挑战我们的边界,过去任何人都能侵占我们国家领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印度政府之所以突然视察并决定对印北方四邦进行投资,还要从上个月美国参众两院决定承认麦克马洪线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

3月14日,美国两党达成一致,正式承认“麦克马洪线”为中印边界线,而藏南地区则被美国美国视为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在1962年,美国就承认了麦克马洪线,此次美国议会的表决只不过是新瓶装旧酒,妄图借此拉拢印度。

因为就在美国重新审视中印边境问题立场的同时,也强调愿意进一步发展与印度的友好关系,推动“四国联盟”的发展,面对共同的“敌人”,很显然这个美国口中的所谓共同“敌人”就是指的中国。

虽然不论美国是否承认麦克马洪线,其对中印边界问题都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但美国企图将中印边境问题工具化,并借此挑动是非,不管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还是反制印度跟在美国后面狐假虎威,我们都必须要采取反制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国会

于是在4月初,中国对藏南部分地区的名称进行了修改,重申了中国对藏南地区的领土主权,并以此警告印度,不要想着趁中美博弈,在边境问题上制造事端。

因为自1949年以来,中印在边境地区发生了8次冲突,无一例外全部由印度方面挑起。而在这背后有着深层次原因。

自古以来,中印两国虽然作为邻居,但在青藏高原的阻挡下,除了玄奘取经以及王玄策横扫天竺之外基本没有什么交集。但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青藏高原这道难以逾越的天堑被人类突破,这时青藏高原的地缘战略价值就得到了体现,毕竟居高临下的地理位置,使得中国对印度天然存在进攻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印边境地区

另外,印度首都新德里距离中印边境只有300公里。新德里作为印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即便中印不爆发冲突,整个新德里也在中国远程火箭炮的覆盖范围内。

所以对印度而言,一个属于中国的西藏是对印度最大的威胁,因此印度过去一直绞尽脑汁在青藏高原上做文章,甚至还曾鼓动其“独立”,从而消除印度北边地缘上的“威胁”,所以才有了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尽管印度在这场战争中被打得落荒而逃,但印度显然不会轻易松手。

而印度又是一个记吃又记打的国家。在1962年挨了一顿毒打之后,尽管依旧觊觎青藏高原但已经不敢和中国硬碰硬,转而等待机会不断在中印边境挑事,给我们下绊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印两国

比如2017年,美国在韩部署萨德时期,印度果断在洞朗地区对中国发难,导致边境地区局势紧张;2020年疫情之下,印度再次在加勒万河谷对中国发难,爆发对峙并演变成冲突;2022年佩洛西“窜访”台湾前脚刚走,印度后脚就联合美军在中印边境进行联合军演。中国有“难”,印度捣乱已经成了一种规律。

另一方面,印度虽然以“民主国家”自居,但在种姓制度和文化差异的加持下,社会可以说是一盘散沙。在这个背景下,如果莫迪想要维持一个“团结”的印度,只有2条路可以走,一条是像日本一样,给自己找一个太上皇供着,借用外来力量维持社会稳定;另一条路就是给自己树立一个对手,利用外部压力给内部矛盾打开一个泄洪口,转嫁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政府

前者对印度显然不合适,毕竟印度一直都想要成为一个“有声有色”的全球大国,英国早已日薄西山,所以后者成为印度的首选。

如今,全球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印度作为世界经济大家庭的一员,也受到较大影响。另外,印度明年将迎来大选,各政党已开始进行准备,而边境问题在印度国内一直都很敏感,过去莫迪政府在边界问题上给印度国内传递的信息是:进行了强硬的回应。如今随着中国公布藏南地区名称,印度反对党公开质疑莫迪政府在边境问题上吃亏了,所以为了维护自己“强人形象”,莫迪政府在中印边境问题上展现强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迪

再者,中印边境问题也是中西方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印度屡屡挑起对峙冲突也是向美西方谄媚的一种手段。在过去40年里,印度凭借发展第三产业成功立足于世界。但这也带来了一个致命问题,由于服务业并不像制造业,需要基础设施以及产业链等强大硬件作为支撑,也就意味着印度经济命脉没有很深的“护城河”保驾护航,随时有可能被取代。相比之下非洲、拉美乃至东南亚都可以取代印度的对外服务出口。

之所以印度靠着服务业依旧混得风生水起,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印度在意识形态上与美西方有着共通之处。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美西方将“龙象之争”作为中印关系的重要看点。尽管时间证明了印度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但依旧不影响美西方在舆论上将印度包装成“民主国家”,让印度秉持西方的普世价值,靠近美西方,并为其所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美关系

毕竟中国才是美西方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而印度则被美国视为对抗中国的一把尖刀。所以为了自身战略利益,也为了讨好美西方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印度不断在边境问题上挑衅中国,特别是在美国提出“印太战略”,并展开对中国的全面围堵打压后,印度在美西方对华战略中的地位更加凸显,扶持印度对抗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基本战略。所以我们看到,在美国引导施压下,制造业正在往印度迁移,比如著名的富士康、苹果等公司,既可以将印度庞大的人口红利释放出来,同时还可以加强印度实力,更好地在西南方向上与中国对抗。

总而言之,在地缘安全、内外矛盾、以及经济发展问题上,印度与中国是存在严重对立的,特别是藏南地区还被印度所侵占的情况下。

那么面对印度的敌对,中国有什么手段反制?在4个方向上,可以形成“4D打印”,比如支持巴基斯坦发展,比如加强与尼泊尔友好关系,促使尼泊尔脱离印度的控制,再比如加强与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的关系,最后就是加强边境兵力部署,同时采取“反切香肠”的方式继续扩建中印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军事设施,有句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强大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