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位于南亚地区,北部到达喜马拉雅山脉,南部深入印度洋,海岸线长约5560公里。印度海岸线漫长,拥有很多著名港口,比如孟买、加尔各答等等。

印度南部靠近印度洋主航道,对外贸易非常便利,不过印度东北地区比较例外。印度东北是一个交通闭塞的地区,包括阿萨姆邦、特里普拉邦、米佐拉姆邦、

梅加拉亚邦、曼尼普尔邦、那加兰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东北处在我国、缅甸、不丹、孟加拉国的围绕之下,绝大部分边界属于国际边界,只通过狭窄的西里古里走廊和印度其他地区相连。

西里古里走廊

长约22公里,宽约21公里,是印度连接东北地区的交通要道,战略价值重要。印度东北属于阿萨姆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气候炎热,分布着广阔的热带雨林,是印度的木材基地。

印度独立后,印度东北的各种物产主要通过西里古里走廊运输到加尔各答港出海,运输成本比较高。这种闭塞的交通环境,阻碍着印度东北的发展,直到现在印度东北仍然是印度的落后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印度东北能够濒临大海,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印度东北可以直接出海贸易,无需把货物通过陆路运输到加尔各答港出海,节省大量陆运成本。二是印度东北和印度其他地区的货运往来可以走海路,可以降低西里古里走廊的交通压力和战略价值。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印度东北距离孟加拉湾并不远,只是被孟加拉国和缅甸领土隔开。孟加拉国和缅甸两国在海岸地区接壤,隔绝了印度东北通往大海的道路。那么印度东北为什么没有出海口呢?

第一,历来没有出海口。印度东北地区并不是因为沿海土地被侵占而失去出海口,而是历来没有出海口。印度东北地区的前身是阿萨姆王国,也叫阿洪王国,主体民族为阿洪族,属于黄种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阿洪人到来之前,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的土著人有

摩兰人、那加人、勃拉人。这些土著生活条件落后,维持着原始的部落形态。阿洪人到来之后,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国家观念。

13世纪中期,阿洪人建立了

阿萨姆王国,傣语名为“勐顿顺罕”。阿萨姆王国和印度并没有关联,当时印度还是土邦林立的状态,靠近阿萨姆王国的土邦是孟加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萨姆王国东部是缅甸,孟加拉和缅甸在海岸地区接壤,阿萨姆王国并没有濒临孟加拉湾,属于一个内陆王国。由此可见,印度东北历来就是内陆地区。

第二,归属印度。1822年,阿萨姆王国走向衰落,缅甸趁机侵入,扶植了傀儡国王,开始统治这片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整合印度之后,继续向东扩张,1824年,英国赶走了控制阿萨姆王国的缅甸军队。1826年,英国迫使缅甸签署

《杨达波条约》,缅甸承认阿萨姆地区属于英属印度。

此后英国继续进攻缅甸,先后发动三次英缅战争,将缅甸并入了英属印度。在英国统治时期,遵照历史边界,划定了孟加拉、阿萨姆和缅甸的边界,孟加拉和缅甸在海岸地区接壤,阿萨姆仍然是内陆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统治下的印度面积非常广阔,到了20世纪,印度独立运动逐渐高涨,英国开始削弱英属印度实力。1937年,英国成立英属缅甸殖民地,将其从英属印度剥离。1947年,印巴分治后,阿萨姆地区成为印度领土,孟加拉成为巴基斯坦的一部分,后来于1971年独立。就这样,阿萨姆地区从一个独立的内陆王国,变成了印度的内陆地区,虽然距离孟加拉湾很近,却没有出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