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个高考生家长,你理应紧张、焦虑,因为这是群体流行性病症,你不想感染,唯有隔离开去。

但隔离的成本过大,以一个家庭的经济实力,你无法与社会对抗。你又乏牺牲精神,不能做到耗尽家财,让孩子脱离苦海,去到大洋彼岸。更不能求助于政府,政府的财力虽然也用于面子工程,但一个家庭的面子,它是无暇兼顾的。

势必,沦陷吧,该紧张时紧张,该焦虑时焦虑。当孩子埋首书山、陷身题海,你能做的,无非是强颜欢笑,端茶送水,多年不见咬手指头的坏毛病,回来了。看,受伤的不仅仅是一颗心灵,还有一双纤纤玉手。

如今战役已打响,人人都能打胜仗乎?假如我是上帝,我是定要这样做的。但我不是,所以我想搭建一个救护所,安抚一个个溃败的伤兵。

——这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我这人真正有点败兴致。别的家长,都眼巴巴,翘首引颈,只等金榜题名,喜讯捎来,举家欢庆。但我,我怎么觉得,如果孩子没有考出理想成绩,我的怀抱理应更温暖,我的笑容理应更自然 ?

我做梦都想我的孩子成为一个真正有文化的人。因为文化确实是一个能够激发我们感情的崇高东西。一个有文化的人,他的生命力是旺盛的,他的生活是富有激情的,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爱和诗意。

但文化不等同知识。知识水平的高低可以用几道试题测量出来,文化不可以 ,考量与评估文化的工具,唯有生活与人。

我幼时生活在乡间,乡亲们插秧扮禾之余,不是家长里短,就是关门睡觉。我堂兄不同,他虽没读过多少书,但玩音乐,吹笛子吹得人眼眸清亮、心潮起伏。我母亲说,这是文化人。

我记住了这句话。

文化,与知识就这么拉开了距离。它不冷冰冰,它让人生温暖,让生活丰润,有滋有味起来。

可是今天,我们从小教到大,从大学到老,教的辛苦,学的也辛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扑腾,但扑腾不出多少文化的浪花,我们早已溺毙,不是毙于无知,而是死于有知。我们培养了那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那么多高学历的野蛮人,大家都冷冰冰的,给不了这个世界一点点温暖。

我们不由要问:出那么多试题,有意义吗?考孩子几千年前,某个陌生人姓谁名谁,活了多少岁,死在哪一年,当真有意义?有几个孩子知道自己的爷爷姓谁名谁?你作为他父母,他对你感兴趣吗?除了知道你从事什么职业什么身份,他对你的过往、你的人生产生过多少探究的兴趣?

我走进教室,面对书本,有时感觉悲哀。当知识不成体系时,它是无用的,只是碎片,而我们在这些碎片中耗尽一生。

我不否认,我人生有许多乐趣,来自于知识——知识本身和拥有知识的人。但我的幸福感,与知识,一分一毛的关系都没有。在跟心灵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发现,那些弹性十足的心灵聪明地选择了逃避知识的约束。

复习阶段, 孩子带回来一摞摞标准化试题。我看了两眼发晕:上帝,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考这些 ,这些零零碎碎的知识要点。寒窗苦读十二载,孩子已经会思考了,也应该学会思考,考孩子良知吧,考他是非判断、善恶美丑的判断。这些更重要。

如果要考知识的总量,我相信今天大多数孩子的知识总量已经超过孔子了。但作为一个老师,你得意吗?你当真认为自己 培养了一大堆“孔圣人”?不,你明白的,孔子的境界,我们远没达到。

面对世界的无垠,如果我们还持有一点谦虚,就当明白,我们短暂生命里的知识真的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为什么不包容不允许自己的无知?如果包容自己的无知,为什么不允许别人的无知?

我已经做好了有人骂我的准备了。随着年纪来了,我觉得凡事可以包容,除去一件:没有良知。我必须拼尽一生力气抓住这件东西,没有它,我可能没有立足之地。

你不信?讲一个故事吧——

有个美国妈妈,下班回来,发现16岁的女儿不在家,留下一封信:“亲爱的妈妈,今天我和杰克私奔了。杰克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身上刺了各种花纹。他只有45岁,并不老,对不对?我将和他到森林里去,当然,不只是我和他两个人,杰克还有其他几个女人,可是我一点也不介意。我们将种大麻,除去自己抽,还可以卖给别人。所以,我们的生计一点也不成问题,你不要担心。我希望我在那里可以生养几个孩子,他们在森林里长大。当然,我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医疗技术可以有很大的进步,这样,杰克的艾滋病就可以治好。”

看到这里,可怜的妈妈已经瘫软在地了。然而,她发现在信的最下面,还有一行字:未完,请看背面。

背面是这样写的:妈妈,前面那些话都不是真的,不是事实。事实是我在隔壁同学家里。我的数学试卷放在抽屉里,你看后签上字。我之所以写这封信,是想告诉你,世界上有许多比试卷没答好更可怕的事情。你现在可以打电话给我,我可以安全回家了吗?

这个故事忘了是在《读者》还是哪看到的,可能是杜撰的,但我们知道,它无比真实。

我想,这个故事无非要告诉大家,一个人在知识的试卷上可以出错,甚至可以不止一次地出错。但在良知问题上,你出错一次,就可能万劫不复。

是的,我写下这心灵鸡汤式的文字,于这残酷世界,一点用也没有。我知道,并且为自己的这点知道,感到深切的悲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甘草子,不小资,不文艺,不妖娆,不风情,恬淡自守,性如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