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1951年出生于上海,今年已经73周岁了。

之前干了整整十年“双一流”校长。

1977年,26岁的他,毕业于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毕业后没多久,他又考入了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1982年获硕士学位,后到中科院上海冶金所从事科研工作。

工作4年后,1986年9月赴美,在美国费城德雷克塞尔大学,5年后获得电机工程学博士学位。从事高温超导材料和半导体物理方面的研究。

1989年,还在北美校园的他,被告知父亲担任了对岸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并很快被FBI 24小时保护。不过他拒绝了,他说他只想做一个普通的学生。

1993年1月,42岁的他,在美国回到中科院上海冶金所,其工作重点为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以及研究所的组织和管理等。

1997年,46岁的他,担任上海冶金所所长。

1999年起,担任中国第一颗100公斤以下微小卫星“创新一号”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1999年11月起,48岁的他,出任中科院副院长,主要负责全院高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与发展工作,并担任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CNC)、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上海机场集团公司等单位的董事会成员。

2003年10月下旬,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就“神五”发射成功接受《光明日报》专访。

2004年12月25日,被誉为“神光”的同步辐射光源装置——“上海光源”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工建设,担任总指挥。

2005年8月-2015年1月,以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

“最年轻的”上海科技大学,于2012年5月被教育部同意筹建。

2013年9月,上海科技大学筹办,就招收第一批研究生入学。

上海科技大学是由上海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建设的新型院校。

他以“上海科技大学筹建工作小组组长、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身份讲话。

2014年2月,首次以“校长”身份亮相。

在首届开学典礼上,时任筹建工作小组组长的他,便因一场题为“立志、成才、报国、裕民”的主旨讲话。

他的讲话以中国梦为切入点,寄语新生“做得了钢铁侠,坐得住冷板凳”。

2014年2月-2024年6月,任上海科技大学首任校长。

在回答家长提出的学校排名问题时,江校长说:“我和我的同仁从来没想过上科大将来要超过什么,我们只想服务国家的发展战略,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我们认为对学校的评价、排名,是最后看你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在社会上为国家乃至为人类作出有意义的贡献,这是我们唯一的标准。”

在上海科学大学,他除了校长身份,还有一个身处科研一线的岗位——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并担任学校的教授委员会主任。

在该学院教授名单中看到,他的职称是“正教授”,研究方向有两个:“固体新材料研究”和“超导量子器件及其应用”。

对于“传道授业”,他还经常与教授们开展教学探讨。

在教学研讨会总结讲话中,他说,要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组合,形成4-6人的小组,老师布置开放性讨论题,让学生通过课后大量阅读、自由讨论、演讲等方式学习,“进一步探索小班化教学与个性化教学”。

他还赴麻省理工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等世界名校访问,签署学生培养合作协议,并与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开设了远程授课,由该校教授为学生视频上课。

在学期总结会议上,他提出将本科生的暑期社会实践主题,定位在“了解国情、体验艰苦”上,“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到,上海不代表中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重道远”,教授未来也要和学生一起“体察国情,接受锻炼”。

在这个暑假,校领导分头带领学生们赴井冈山、延安、四川雅安、宁夏固原等地实地考察,“体验艰苦”,回校后还组织了展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次会议上,用英语引用了乔布斯1982年在苹果电脑上市前讲的一段话:“We have the best people here,and we must do something that most of us have never done:We have never shipped the product. It is not done until it ships.”

用他去世的老父亲的话说,洋文好的不得了。(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