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车企卷完老板之后,终于又开始卷回技术了。

5月28日,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发布会上透露,新技术实现全球最高发动机热效率46.06%、全球最低百公里亏电油耗2.9L和全球最长综合续航2100公里,再一次改写全球汽车的油耗史,开创了油耗“2”时代,重新定义插混技术新标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如此匪夷所思的数据,吉利汽车第一个表示“不服”,随后还亮出认证数据。一时之间,两大民营车企之间“你来我往”,吵得不亦乐乎。这到底怎么回事?吉利与比亚迪的隔空交战,又折射出汽车行业怎样的趋势?

隔空交战

新能源汽车向来不缺话题,这次是吉利怼上了比亚迪。

首先放大招的是比亚迪。按照比亚迪的说法,如续航达到2100公里,每天行驶40公里计算,几乎只需要2个月加一次油。

这次“秀肌肉”,可不是简单地“画饼”。发布会当天,比亚迪上市两款新车——秦L参数图片)和海豹06,售价仅为9.98万元起。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第五代DM混动技术已搭载于两款车型上。

虽然两款车型的纯电续航只有80km和120km,但在第五代DM超级混动技术的加持下,综合续航可以做到2100km+,百公里油耗仅为2.9L。

这个数据是不是要让整个行业集体“失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遥遥领先”的数据,不仅震惊了车圈,也引起了同行的不服。

5月29日11点时分,吉利品牌中心总经理徐东卫在微博上表示,2023年,吉利雷神发动机就已经达到46.1%的热效率,并且贴出了中汽中心颁发的认证材料为证。

也就是说,比起DM5.0 发动机热效率46.06%,吉利的还要高那么一丢丢,并且时间上还要早了将近一年。吉利似乎想标榜自己才是第一个“掌握核心技术”的车企,直接要打脸比亚迪所谓的“全球最高热效率发动机”。

随后,“@吉利汽车”官微也亲自下场,宣称“全球最高,事实说了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吃瓜群众摆好板凳准备看热闹不嫌事大时,剧情似乎又迎来新的反转。

面对吉利的连番上阵,比亚迪直截了当进行了回应。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表示:“量产,量产,量产!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们不玩虚的,发布即量产,上市即交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次,吉利似乎一脚踢到了石板。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只要定冠词足够多,谁都能成为第一。

挑战与不甘

吉利与比亚迪围绕插混发动机热效率展开的这一隔空交锋,是当前各家车企“卷技术”的一个缩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比亚迪与其它车企的混战之激烈。

吉利挑战比亚迪,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自主品牌头把交椅”的争夺与不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细数起来,比亚迪、吉利、长安已经稳坐“自主三强”很长一段时间,三者“轮流坐庄”,现在轮到了比亚迪,并且坐得越来越稳。

最近,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公布了车企全球市场销量份额的变化趋势。数据可知,中国车企的全球市场份额普遍上升。2024年1-4月,中国车企销量2836万辆,同比增长4%,截至4月,中国车企的世界份额已达到3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比亚迪和吉利在2024年的全球销量份额均为3.5%,并列位于第10名。奇瑞则从去年的1.9%上升到了3.0%,排在第12位。长安从2.4%升至2.7%,排名第13位。

如果把数据再拉长一点来看,2016年至2021年期间,比亚迪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在0.5%和0.4%之间交替波动,真正的爆发是在最近三年,从2022年的1.6%上升到2023年的2.9%,最后跳至今年的3.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凭借新能源汽车的弯道超车,比亚迪完成了对昔日“民企三强”的超越,并且差距越来越大。

从中国在世界插电混动份额表现持续走强来看,近三年的增长尤为明显。2021年,中国在世界插电混动份额还只有32%的水平,2022年上升到56%的水平,2023年上升到69%的水平,2024年1-4月已经达到71%的超高水平。

比亚迪反超的时间节点,正是疫情期间,当各大车企都在为供应链而焦虑时,电池起家的比亚迪,产业链供应垂直一体化分工的优势就格外明显。也因此,当价格战到来时,可以自主控制成本的比亚迪就变得更加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更关键的是,比亚迪对技术趋势的精准把握。曾经,插混车一度被认为是新能源时代的“过渡技术”,处于边缘状态。2020年,插混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占比仅为1.1%,但在2024年4月,这个数据已经飙升至17.4%。

彼时,纯电因补贴大、上牌有优势,各大车企均围绕着纯电产品进行开发。相比之下,插混补贴少,车企投入积极性就没那么高。不过,比亚迪认准了插混技术这条赛道,并持续投入研发,最终拨云见雾,成就了比亚迪的快速发展。

2023年,中国插混车型销量同比增长85%,成为新能源市场“最火”的细分市场。

谁在“瑟瑟发抖”

“当下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主流,而燃油车则成为非主流。”在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发布会上,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如是说。

显然,在这场技术的极限追逐中,比亚迪要挑战的,已经不只是以往的自主品牌竞争对手,也包括燃油车销量占比较大的跨国品牌。

从体验上看,比起纯电动车,插混车不需要太依赖充电设施,基本没有“里程焦虑”,加上购置税减免和限牌城市的绿牌优势,自然更容易成为燃油车的“平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费者买新能源汽车的一大顾虑就是,同档次的车型,新能源汽车要比燃油车更贵。如今,价格差不仅被抹平,甚至还能有惊喜。

去年初,通过冠军版车型的推出,比亚迪打出了“油电同价”的概念,即同级别插混车型的售价与燃油车持平。今年,比亚迪亮出“掀桌子”价格,插混车甚至比油车更便宜了。随着第五代DM技术搭载在两款中型轿车——秦LDM-i、海豹06DM-i上,再次将卷价格发挥得淋漓尽致。

不过,甘愿卷价格的不只比亚迪一家,今年全面下调产品价格的车企还包括长安、吉利、奇瑞等,在一众头部车企的带动下,自主品牌不仅价格卷出新高,市场份额也卷出新高。2024年,自主品牌累计份额56%,相对于去年同期增加6.3个百分点。

4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达39.9%,其中自主品牌的渗透率53.6%。2024年前4个月的零售统计,纯电143.5万辆,同比增长14.3%;插混101.3万辆,同比增长72.6%。插混仍然是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

正如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微博上所言,“汽车行业‘卷’的日子还会有多久? 我比较乐观:产业变革期,‘卷’是必然,是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卷’——会卷出中国品牌新高度,会卷回到行业良性竞争,会卷出用户利益最大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点评

0.04%的差距,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其实,这不仅仅是两家公司在技术创新和量产能力上的竞争,同时也折射出汽车行业竞争新的变化。在这场较量中,中国汽车工业再一次站在了行业前沿,对其跨国车企形成了不小的压力。相比车企老板们不断涌现的花边新闻,更乐见车企们在技术创新上持续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