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最新预报,强降雨影响范围和强度比上午有所加大,建议将暴雨气象灾害四级应急响应提升为三级。”6月3日17时许,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一场与暴雨赛跑的决策服务研判会正在紧张进行。3日7时至4日7时,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桂南出现大雨到暴雨、局地大暴雨,最大降雨量出现在玉林市北流大里镇,达237.4毫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3日下午,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正在围绕升级暴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命令进行会商研判 摄影:张妍

今年以来,广西气候复杂多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强度大,特别是4月以来暴雨天气频繁、强度大。如,4月19日至21日出现了1962年以来同期范围最大的暴雨过程;5月18日至19日出现今年以来综合强度最强的大范围暴雨……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及其次生衍生灾害愈加呈现出长期性、突发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努力提升递进式服务和高级别预警“叫应”能力,不断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以气象之力衔接好“防-抗-救”全链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9日,广西钦州市沿海地区出现持续强降雨,钦州港部分低洼地段发生严重内涝,市消防救援支队出动救援力量紧急转移被困群众。文:何斌 摄影:李斌喜

以“强内功”为筑牢天气防线增底气

5月18日至19日,广西出现暴雨到特大暴雨,最大降雨量出现在钦州市钦南区龙门港镇,达到713.4毫米,仅19日一天全区就有30个国家气象站达到暴雨以上量级,日暴雨范围为2017年以来同期最广。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迅速启动“11631”递进式精细化服务模式,于11日提前一周预报18日至20日将有强降雨、强对流天气,并划定重点时段;提前1至3天,递进式发布《气象服务信息》《重大气象信息专报》等,研判降雨强度、落区以及致灾风险;降雨期间,逐6至12小时预报暴雨落区,逐3小时更新发布定量到乡的暴雨预警,并根据需求开展逐小时滚动服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极端天气高效应对的背后,是广西气象部门不断提升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做支撑。如今,由314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7部天气雷达、3部风廓线雷达、2套卫星接收设备、1套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6个L波段探空站等组成的立体综合观测系统,成为广西气象灾害快速跟踪、多维监测的底气;2023年与航天公司合作发射的“南宁01星”“南宁02星”星座卫星,更是为支撑数值天气预报、台风监测预报等气象应用服务和开展面向东盟国家的遥感监测服务奠定了扎实基础;随着智能数字气象预报业务体系的不断健全,广西气象部门精细化预报时空分辨率达12分钟、1公里。

“暴雨的极端性与其致灾性往往成正相关,因此提前判别一次暴雨是否具有极端性,对防范次生灾害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刘国忠说,“我们成立了极端暴雨机理及预报技术研究创新团队,研发极端暴雨预报概念模型和强度阈值。”如今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区气象台对暴雨天气极端性的分析研判和预报预警中,区气象台还建成“极端暴雨智能监测预报预警”系统,让暴雨天气极端性研判时效提档升级。

以“三融入”让气象信息转化应急响应行动

关键时刻,气象信息就是救命信息。2023年8月22日至25日,百色市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降雨持续74个小时,全市监测到11站250毫米以上的特大暴雨、161站出现100至250毫米的大暴雨。24日凌晨,百色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立即启动与气象部门会商,综合研判凌云县下甲、朝里两个乡镇夜间降雨将明显增强,致灾风险极高,迅速采取响应措施,连夜提前转移避险6000余人,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8月25日早,凌云县气象局工作人员对观测场气象监测设备进行维护,确保气象数据信息传输畅通,全力做好强降雨天气过程气象服务保障。摄影:杨少秋

百色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以暴雨预警信号为先导,迅速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并根据强降雨落区预报,派出强降雨防御指导工作组提前进驻凌云县等重点地区,协助当地开展防汛工作。8月23日23时,凌云县气象局局长胡志锦通过视频会商系统向县领导汇报后,县里各部门立即行动,转移人员、部署泄洪、加强巡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4日,“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绿镜头·发现中国”报道组在百色市采访凌云县气象局局长胡志锦 摄影:刘英轶

24日清晨6时,河道水位就降下了30公分左右,最大限度保障了父老乡亲的安全。凌云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功理说:“我们通过区-市-县-乡四级气象应急会商系统定点精准指挥调度,及时转移了受影响的4个乡镇12个村的6663名群众。”

近年来,广西气象部门不断完善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响应机制,围绕“防抗救”全链条,创新建立了“三融入”一线气象服务机制,即将气象服务深度融入地方防汛指挥体系、应急联动体系和抢险救援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11631”递进式精细化气象服务模式,按1周、1至3天、6至12小时、3小时、1小时递进式服务原则开展预报预警,并建立起“红色预警双叫应”制度,为防汛救灾打好提前量。

如今,气象预警信息已切实转化为广西各部门应急响应行动的重要依据。例如,钦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牵头各有关部门建立“重点防汛部门气象灾害预警响应工作规则”;百色市应急管理局与市气象局联合建立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各县(市、区)防汛抗旱工作职责更加清晰、联动更加紧密、行动更加高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色市气象局联合市应急管理局落地应用区气象科学研究所研发的“暴雨灾害风险智能预警”系统并建成应急管理一张图 供图:百色市气象局

以科技力量打通应急指挥“最后一公里”

如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成为常态,高质效保安全,是推进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的关键点之一。直面这一关键点,广西气象部门拿出实际行动诠释其深刻含义,聚焦极端天气致灾阈值和预报预警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研究,构建了6分钟级滚动更新、时空分辨率达1公里、1至3小时的临近降雨预报模型,研发了不同风险等级的致灾雨量阈值,并建成分钟级滚动的暴雨灾害风险智能预警系统,可实现分钟级制作1至3小时精细化监测和临灾预警图,实时锁定灾害影响边界,进行超阈值报警。

为深度融入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指挥调度工作体系,广西气象部门基于该项成果,联合区应急管理部门共建面向防汛防台风的智慧气象服务应用场景,将暴雨实况风险预警产品和智能计算暴雨预报风险预警产品融入防汛应急调度系统,为提前下沉救援力量和组织转移避险提供决策依据,深度融入了地方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2023年4月,百色市气象局与市应急管理局率先联合落地应用该系统,构建起“百色市暴雨风险智能预警调度”系统,并部署应用于防汛、应急等相关部门。通过该系统,应急指挥调度部门实现对中、高风险地区防汛短临预警“测、判、调”一体化,并能一键调度市、县、乡、村、屯五级负责人和网格员,打通了应急指挥的“最后一公里”。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作者:张妍 韩嘉乐 杨少秋

编辑:姜虹

审核:苗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