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跳水运动的网友们一定对东京奥运跳水女单10米台获得冠军那一幕记忆犹新:跳水小将全红婵以466.2的高分打破世界纪录而获得冠军,她的“水花消失术”令所有观众为其折服,她被誉为“跳水天才”,之后便由另一位“跳水天才”担任她的主教练——陈若琳。记者采访陈若琳,问她为何选择做全红婵的教练时,她的回答是:“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若琳有一段坎坷的童年经历,在她三岁时父母离异,她被判给了父亲,哥哥则跟了母亲。都说女儿与父亲感情好,可父亲却对她置之不理,三岁正是需要精心照顾的年纪,姥姥不忍心看见外孙女受苦,便把她接回家中照顾。

姥姥对外孙女的喜爱是真心的,可她年事已高,照顾孩子有心无力,她便劝说儿子收养这个外孙女。舅舅与舅妈都是善良之人,便同意抚养陈若琳,待她更是视如己出,从那时起她随了姥爷的姓,改名叫陈若琳,从此姥姥、姥爷便成了爷爷、奶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若琳小时候体质较弱,4岁时爷爷带她学游泳,最初就是想让她增强体质,没有想到陈若琳第一次下水就表现出了极高的游泳天赋,她虽然瘦弱,可她的四肢修长,再加上她与生俱来的游泳天赋,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之后,教练又发现她的身体柔韧性极好,教练认为她是难得的跳水好苗子,便建议她去学跳水。

跳水训练枯燥又辛苦,陈若琳起初兴趣并不大,毕竟那时候才几岁的年龄,别人家孩子四五岁时都在玩玩具、做游戏,可她每天却做着循环式的训练,难免心里会有抵触情绪。1997年时,5岁的陈若琳看了一场跳水比赛,看到冠军登上领奖台时,那一刻她突然有了动力,自己也要做冠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若琳童年时的经历让她变得格外懂事,性格也比较坚毅,她每天都在刻苦训练,7岁时她带伤参加比赛,最终获得了第四名的成绩,也是在这一年她成为少儿体校的正式队员。有了正规系统的训练,陈若琳成长十分迅速,2003年她在全国比赛上横扫三面金牌,此时她才11岁,第二年她“越级”挑战全国跳水锦标赛,与当时的跳水名将竞技,最终获得第五名。

天赋决定未来的走向,2004年,12岁的陈若琳凭借出色表现进入了国家队,经过了两年训练之后,她第一次参加世界级大赛就打败前奥运冠军,拿下了双人10米跳台冠军,之后她仅用五年时间就实现了人生大满贯,当她20岁时就已经拿下了22个世界冠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跳水掌门人周继红说,陈若琳的冠军来之不易,三分靠天赋,七分靠训练,她是最刻苦、时间最长、量最大的运动员。有耕耘就会有收获,2016年时陈若琳又拿下了里约奥运会冠军,在后台她遇见了一位“不速之客”,是她21年未见面的母亲。

那一刻陈若琳是欣喜而又激动的,母亲虽然出现得太过突然,可母女的亲情始终让她无法放下对母亲的亲近,她相信母亲一直没联系她是有苦衷的。后来母亲解释,之所以带走哥哥,就是不想让她吃苦,看到她在舅舅家被培养得如此优秀感到很欣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母亲一直在默默关注她的成长,所有的不好情绪都瞬间烟消云散,这份迟来的母爱最终因血浓于水而母女相认。陈若琳没有忘记抚养她的舅舅与舅妈,每次大赛拿奖之后,她都把奖金交给他们,以此报答他们的恩情。陈若琳退役后一直担任裁判,直到她遇到全红婵,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在她的指导下,把全红婵推上了更高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