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眉山共青团

汇聚青年新风采

传播青春正能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村的年轻人

为持续推动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深入实施“我们村的年轻人”领头雁培养计划,发掘、储备、选树一批有情怀、有经验、有能力的乡村青年“领头雁”队伍,共青团眉山市委联合各县(区)团委推出“我们村的年轻人”系列报道,讲述年轻人在乡村创新创业、参与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东坡区青年潘恒,倾听他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物名片

潘恒,男,1992年3月生,中共党员,东坡区青联委员、东坡区民为先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23年1月被四川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第二批四川省返乡入乡创业明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物故事

01

01

怀抱桑梓之情

积极返乡创业

潘恒,毕业于四川旅游学院,水果种植与其所学的体育专业完全不对口,回乡创业是出于对家乡发展的一份牵挂。2016年,在外自主创业的他看到家乡水果产业技术落后、销售渠道欠缺,发展水平与其他地区差距较大,于是决定回乡创业。

2016年7月,潘恒带着创业攒下的积蓄和资源回到了他的家乡—东坡区富牛镇玉龙村,牵头成立了眉山市东坡区民为先果蔬专业合作社,为村民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服务和果品销售渠道,玉龙村水果产业发展也迈入了新台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合作社社员从最初的8户发展到211户、从本村辐射到周边10个村社,种植面积从150余亩发展到1.6万余亩。2023年,合作社社员年收入总额约4860万元,2024年合作社社员预计年收入总额约5000万元。回乡创业7年,潘恒从大学生转变为“新农人”,他用自己在外的所见所学,助力家乡发展。

02

创新发展理念

深受市场青睐

合作社干起来了,村民收入提高了,潘恒又有了新的发展思路——搞“采摘农业”。

为什么会想到发展“采摘农业”?潘恒说:“发展采摘农业是公司成立前就已经制定好的方向,初衷主要来源3点:村上土地大量闲置,整合土地资源集中发展产业更容易增收;樱桃受大众喜欢,周围无种植先河,竞争压力较小;村上距眉山市区13公里,距成乐高速公路只有8公里,多条交通要道贯穿,地理位置优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干就干!在村两委的支持下,2017年6月,潘恒同8位合伙人以“农户+公司”形式成立了四川千农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基地总面积820余亩,其中樱桃240余亩、凤凰李360余亩、柑橘150余亩,主要打造观光、采摘与旅游一体化农村水果种植基地,同时,潘恒还不断做调研、更新品种、创新形式,吸引了更多游客光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在12天采摘期间,入园游客总数约50000人次,单日入园最高峰达8000人次,收入总额136.83万元。

03

带动村民致富

奋进砥砺前行

四川千农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成立后,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优先满足贫困户和土地流转了的村民。看到此机遇的小宋,便回到了家乡,他说:“我之前在工地上上班收入不稳定,现在不仅每月能有三千多的工资,离家近,还能照顾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玉龙村,像小宋这样在四川千农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工作的脱贫户还有10余户,主要负责柑橘种植、管理等,年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此外,公司还吸纳了8户脱贫户以土地或资金入股公司,每年能得到一定的分红。“带动周边农户增收奔小康,并且持续为玉龙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这是我的初衷,也是我一直会做的事情!”潘恒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在外人看来,潘恒已经小有成就,但他却依然没有停止学习和创新的脚步。2020年11月,合作社投入1800万,修建了占地31亩的冷链物流中心,建成后,储存量能达到4800余吨,将为果品销售提供长远的后勤保障。现在冷链中心整体出租,年租金达到310余万元/年。

其实

在东坡这片热土上

像潘恒这样

返乡创业的青年还有很多

在创业路上,他们奋勇向前

带动家乡致富,他们步履不停

为东坡的乡村振兴注入了

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

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为他们点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东坡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