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Nike On Air上海站活动后,女子跑步专访李娜,聊了聊她作为一个跑步爱好者的故事。

5月的最后一天,我们在Nike On Air上海站活动上见到了李娜。

她以客串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运动员会客厅环节,与苏炳添、张德顺与郭朴进行了对话分享。面对台下数百家媒体的聆听,熟悉的“娜式幽默”消解了现场的紧张感。

在被苏炳添问到关于「赢」的话题时,李娜没有直接给出回答,而是顺势为我们播放了一则《如果胜利没有终点》的先导片,在视频中,她说道:

“拿大满贯冠军,一直就是梦想,当我说那话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这神经病。”

“没有任何一个运动员说,走进球场是想输掉比赛的。”

回头看去,距离运动员李娜在罗德拉沃尔球场捧起大满贯冠军奖杯,已经过去十年了。如今,也已是她退役的第十个年头。十年前,李娜宣布退役,紧接着,便无缝衔接踏上了成为母亲的旅程。

她没时间一直流连着活在过去既成的成就中,迅速把“战场”从球场切换回家庭。从漫长的高压严苛且单纯投入的职业生涯里退出,李娜也蜕去了身上那层坚硬的壳儿,变得愈发舒朗、开怀而自洽。

在离开球场与聚光灯的这些年里,她逐渐成了一位跑步爱好者,运动,是从职业生涯的习惯中延续过来的,一直留到了现在。

每天跑9公里,这是属于跑者李娜的舒适区,“跑得很开心,很舒服。”她不再有对更快速度、更长距离的执念,这种佛系心态也延续到了做母亲这件事上。关于当妈妈的分寸,她心里很分明,脑袋一直清醒,该用力的时候要用力,该放松的时候就放松,把力用在对的时候,就好。

作为球员、冠军的李娜你可能已经再熟悉不过,这次,我们和她一起来聊聊跑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跑步:

我不是一个有运动天赋的人,

跑得开心舒服就好

WR

“每天跑9公里” 这个习惯,现在还在坚持吗?为什么是9公里?听说一开始是10公里。

李娜

对。我可能跑了大概有6年了。一开始是跑10公里,因为我每次都是以一小时为基准,后来有一天我觉得10公里好像有一点点长,有点吃不消,然后就调到了9公里。

WR

一开始为什么会有想说每天跑一个小时这个想法?当时是什么驱动你开始每天坚持跑步?

李娜

我一般都是在跑步机上跑,很少在户外去跑马路。在跑步机上跑步时,思想是可以完全放松的,只要动动脚就可以了。因为自己是运动员出身吧,运动已经深入到你的DNA里面去了,我觉得运动已经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其实就跟我们每天吃饭喝水一样。

WR

你跑6年多配速有变化吗?

李娜

一直是6:34、6:35这样。

WR

很多跑者,她会不断地挑战,比如最开始9公里54分钟,之后会挑战自己50分钟,一步步提升。你有这样的动力吗?

李娜

我不是一个有运动天赋的人。

WR

你说自己没有运动天赋好像没有说服力。

李娜

(笑)我觉得跑步这件事,就是很开心,很舒服。

WR

所以在跑步这件事上是比较佛系的心态。

李娜

我好像一直就很佛系。

WR

以前在球场上可不是这样。

李娜

球场那种环境,不可能让自己放松下来。因为球场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战场一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如果没有运动员的那种野心,你也不可能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赛场上的李娜,以爆发力和战斗力著称,在职业网坛取得巨大成功。

WR

你一般是什么时候跑呢?早晨,中午还是?时间怎么选择的?

李娜

我更倾向于早上跑步,送小孩上学之后。

WR

看到之前的采访里提到,小时候一开始陪你跑步的是父亲。从家里到体校有5公里,父亲每天凌晨5点,准时喊你起床,简单洗漱一下,然后陪着她从家里跑到体校。当时跑步对你来说是什么?负担?乐趣?

李娜

那个时候会觉得不开心,因为就会觉得明明可以多睡一会儿,为什么爸爸要把我叫起来?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我能感受到,当时爸爸叫我跑步,是为了让我拥有更健康的身体,因为我小时候是婴儿肥,这是一个原因。我觉得更主要的,在亲子关系里面陪伴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也是自己做了母亲之后才会感受到的爸爸那个时候的心意。

WR

看纪录片里,你小时候也是会在武汉的中山公园里训练跑步嘛,现在还能想起当时跑步的心情嘛?

李娜

其实小时候我是非常讨厌跑步的人,因为你只有做的不好被罚了,你才会被教练罚着去跑步。成为职业球员以后训练时,一般周一会给到整周的训练计划,教练会给我看,然后我就会找,看哪一天有跑步,假如说周三有跑步,我就会有那种心理反应,周三早上一起床就觉得今天哪都不对,就很不喜欢跑步。

WR

跑步当时对你来说很枯燥?

李娜

对。可能是项目的原因,因为打球你可能会有困难,有更多的乐趣在里面,每一次击球都会不一样。但是我们那时候跑步,就是围着田径场跑圈,偶尔就会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去到一个一个环境很好的单飞跑步呢,比如公园、森林。

WR

你真正享受到跑步的乐趣还是到退役以后了?

李娜

退役以后当看到自己的体重蹭蹭往上涨的时候,发现原来跑步还是有好处的。

WR

这次活动是以Air为主题的,能不能聊一聊你跟Air缘分,比如穿过的Air鞋款?

李娜

我个人会更倾向Air Max97。这款鞋对于我来说是情有独钟的,因为我是1997年开始跟耐克一起合作的,一路走到现在。2020年时,耐克又推出了Air Max97李娜特别版,我觉得这个就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呈现给大家,也算是得到了品牌的认可,对于我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WR

2014年,在罗德拉沃尔球场夺冠的时候穿的是哪一款鞋?

李娜

Air MaxBreathe Free II。因为我的膝盖不是很好,然后在尝试了很多其他款式的网球鞋以后,发现这款鞋对自己的膝盖保护力最好的。当时这款鞋其实已经停产了,但耐克又为了我重新恢复了生产线,会根据每一次比赛的配色,去定制不同配色的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4年1月25日,李娜职业生涯第四次打进大满贯决赛,并且2比0战胜对手。经典的 Air Max Breath Free II,则是她最为钟爱的球鞋。


WR

所以你和品牌之间其实是有一个充分沟通的空间。

李娜

我觉得在任何时候,他们都会充分去吸取运动员的一些意见。

WR

上个月你和基普乔格都去参加了巴黎Nike On Air的活动,作为跑步爱好者,有和大神交流吗?

李娜

其实去年基普乔格来中国的时候我们就交流过。我问他,我现在跑得不是很好,每天就跑不到10公里,但是我又想尝试去跑马拉松,有没有一个很好的提高方式。他说,没事儿,你上午跑10公里,下午再跑10公里,我说那我膝盖不废了吗?(笑)他说,没关系的。这对于他来说可能是一种日常,对于我来说可能老命一半就不在了。

WR

很多人都觉得跑步伤膝盖。其实你以前也有很严重的膝伤,现在跑步还会受到影响吗?

李娜

因为我是在跑步机上跑嘛,膝盖只是单方面地往前,没什么影响。可能跑马路又会是不一样的感觉,因为马路上可能更需要注意一些脚下的变化。

WR

那你有过想要尝试马拉松的想法吗?

李娜

确实想过,但是反正就像很多人说要健身一样,永远在收藏,但从来没有实践过,就是这个意思(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Nike On Air上海站的活动上,李娜以客串主持人的身份,与苏炳添、张德顺与郭朴进行了对话分享。

关于成为母亲:

不会强迫孩子做什么

更愿意和他们一起尝试新运动

WR

你之前提到父亲陪你跑步那不到两年的时间,对你影响还挺大的,是一种言传身教。父母对待你的方式会延续或者影响到你对待自己的儿女吗?

李娜

我觉得现在的小孩是不服管的,所以何必要想一些烦恼的事去伤害自己。

WR

孩子们会看你们跑步而好奇吗?他们其实现在也大了,有像过去爸爸带着你一样,带着他们跑步吗?

李娜

我现在只要换跑鞋,他们就知道妈妈要去锻炼了。我现在也会跟他们一起去尝试很多新的运动。他们就会觉得妈妈也不错,妈妈也是跟我们一起去的,有一个一同去成长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WR

一般会怎么为孩子们选择运动项目?

李娜

这个我们是强迫不了的。如果他们有兴趣,我们肯定会培养,如果没兴趣,你何必要去破坏这种塑料亲子关系吗?他们现在也会打网球,但是我不会对他们有特别高的期待。

WR

现在两个小孩比较喜欢什么运动?

李娜

反正除了不喜欢网球,其他都还挺愿意尝试的。他们会觉得爸爸妈妈都会,就没有那种信心了。如果我们同时去学一个新的运动项目,假如说一起学游泳,他们就会有那种竞争的心态在里面。

WR

可能现在对很多选择成为母亲的女生来说,都是一种未知的挑战。这个挑战对每个女人都不一样。对你来说,成为妈妈,过去这些年,经历了哪些挑战?

李娜

我觉得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可以跟着孩子一起去成长,原来当你没有孩子的时候,你的想法可能会更多,或者说你自我的角度想事情的时候会更多一些,但当你有了孩子,可能会很多时候就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退役后,李娜将更多时间留给了孩子与家庭。

WR

作为妈妈,都有过很不适应,甚至崩溃的时刻。现在还能回忆起来,你作为妈妈,也有过一些崩溃的时刻吗?怎么调节呢?

李娜

我还好。因为我对他们没有太大的要求,所以就没有那种很大起大落的情绪,开心就行了,对吧。我是觉得在他们的年龄不能强迫他们去做一些事情,未来的路还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

WR

在你小的时候,是父亲和教练带你走上了网球这条路。现在你会给两个孩子设定什么目标吗?

李娜

现在的小孩儿,你给他制定计划了,他也不会按照这个计划走的,没有用,所以还是不要为难自己了。你再怎么鸡娃,也只能鸡娃到18岁。我是觉得如果培养他们从小就有自己的一些想法,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个会比以后等成年了以后再知道要好。

本条内容创作团队

采访:vv

编辑:槠洲

设计:viuviu

图片:傅鑫源 李英杰(部分来源于Nik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