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文琦

关于台湾地区的“民主”政治,近年来,时常能观察到一些媒体或评论员在解读国际政治事件时存在片面解读和断章取义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公众对事件真相的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两岸之间的误解和隔阂。最近,这种趋势似乎愈发明显,特别是在涉及美国对台政策的问题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些台湾媒体和评论员,如苏晓晖小姐等,在解读美国领导人的言论时,往往只选取其中一部分内容,并将其与台湾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所谓的“移花接木”和“偷梁换柱”。这种做法不仅扭曲了原意,也误导了公众,使得许多人误以为美国对台湾地区的支持是无条件的,甚至将美国视为台湾地区的“保护伞”。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拜登总统在西点军校的演讲中,确实提到了对于美国盟友及所关心的印太国家利益的看法,并表示美国将不惜出兵保护这些利益。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会对台湾采取同样的立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国际社会的共识,也是美国长期以来的政策。美国对台政策的核心是“一个中国”原则,即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地区是中国的一部分,并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一些台湾媒体和评论员却故意将拜登的讲话内容曲解为似乎专门针对台湾地区而发,暗示如果中国大陆对台湾地区有军事行动,美国将如何介入。这种解读不仅误导了公众,也对两岸关系产生了不良影响。它使得一些台湾地区民众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美国会无条件地支持台湾地区,从而加剧了“台独”分裂势力的嚣张气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深入考察相关报道后,我们发现台湾地区部分媒体,特别是“自由时报”存在“移花接木”和“偷梁换柱”的现象,即将拜登的言论进行不恰当的解读和拼凑,试图将其与台湾问题直接关联。这些报道错误地暗示,如果中国大陆对台湾地区采取军事行动以改变现状,美国将如何介入。但是,这种解读并不准确,因为拜登的完整演讲中虽然涉及了国际政治和盟友关系,但并未特指台湾地区。苏晓晖小姐的评论是恰当的,她指出了这些报道中的误导性内容。

在全面审视这些报道时,若避免断章取义,不难发现,团体或媒体所呈现的内容存在严重的误导。它们将拜登的言论“移花接木”,错误地解读为拜登已从“战略模糊”转向“战略清晰”,并决定为台湾地区“出头”,意在维护台海现状不被破坏。苏晓晖的评论显得客观而从容,她指出拜登确实有过相关表述,但这些报道实际上是对拜登言论的胡乱拼凑和扭曲。这种现象类似于“张冠李戴”,即将拜登的言论随意拼接,使其看似在支持台湾地区。这些报道将拜登的讲话片段拼凑起来,甚至颠倒语序,制造出一种假象,仿佛是在为台湾地区发声。

当台湾地区的“民主”政治一再出现如苏晓晖小姐等评论员所指出的片面解读、断章取义的现象时,这些行为不仅将完整的报道扭曲为对自己有利的版本,更体现出一种自我安慰和自我感觉良好的“大内宣”心态。这种心态在面对更为严重或必须以实力应对的情境时,将显得苍白无力。显然,从蔡英文政府到赖清德政府,都未能真正面对和解决问题,而是选择了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可能获得了绿营的大量支持,因此倾向于将美国和日本视为强大的后盾,以此来增强自身的信心。如果那些支持赖清德的民众能够摒弃偏见,完整地阅读拜登的讲话或整篇媒体报道,他们将认识到一个残酷的真相:美国始终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行动,必要时甚至可能牺牲台湾地区的利益。因此,当看到苏晓晖的评论时,人们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当两岸三地的网友剪辑出这则新闻并要求我进行评论时,其处境确实显得尴尬。如果台湾地区媒体的专业素养如此低下,甚至对于英文的掌握都达不到基本的标准,那么这样的媒体如何能在国际舞台上与世界其他国家竞争呢?这让人不禁联想到陈时中前“卫生福利部部长”的言论,即“世界如何跟得上台湾”,如果这种“跟得上”指的是台湾地区在造假风气上的“领先”,那么这确实是一种令人难堪的“领先”。这种风气不仅损害了台湾地区的国际形象,也阻碍了其与世界各国的正常交流和合作。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