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一个史无前例的新部门,正式成立了!这个部门的背后可不简单,大国的智慧较量,财富地图的重新绘制都在这里面。就在不久前,工信部成立了一个新部门,叫“未来产业处”。而且一口气增设了六个处,涵盖“重大项目协调处”、“产业创新能力处”和“关键技术处”等。这种扩充的力度,真的不多见。一提到“重大项目”、“产业创新”和“关键技术”,你就知道,这些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在布局未来的大棋。

那这“未来产业”究竟是什么?根据我的理解,未来产业就是那些还在酝酿中,规模还不显山露水,但将来可能撑起经济半边天的产业。现在可能只是个小种子,将来却能长成参天大树。具体指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件里列得很明白,也可以说是未来经济的风向标。分别是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

再更细化,更具体一些,就是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超大规模智算中心、量子科学、6G网络和量子计算机等,这些可都是未来重点标志性产业。如果你正好在这些领域里淘金,那真得偷着乐吧,因为你已经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上。这些领域未来的发展潜力无限,预计将诞生不少破局的重量级产品。

可未来还没有来,要提前成立这么多机构?是不是劳民伤财呢?现在科技竞赛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谁能先攻破科技的高峰,谁就能在未来的竞技场上牢牢占据制高点。现在的局面是,尽管各国在最先进的技术领域里还都没能实现突破,但这正好给了每个竞争者一个黄金机会。大家都在起跑线上,谁也别小看了,一旦哪国技术一鸣惊人,就就是瞬间逆转乾坤的节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像chatgpt一样,从2021年10月横空出世到现在,也就3个年头,就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价值1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黄奇帆教授曾直言不讳地点出了这个痛处:ChatGPT这种大模型技术,让美国的技术发展速度一飞冲天。而我们国家呢,至少落后了两年多,且这差距还在以看得见的速度拉大。它能彻底颠覆现有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催生出一大批新的应用场景。要是咱们再不抓紧,下一轮数字经济的大潮里,咱们可能就真的只能吃点残羹剩饭了。

我们可以预测到未来,机器人正逐步改造各行各业。拿农业来说,已有无人拖拉机、自动播种机和收割机等机器人在田间劳作。工业领域如汽车、家电、锂电、光伏和钢铁制造,一些危险和枯燥的工作也开始交由机器人来完成。机器人的普及正像互联网初期那样迅速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无论是全球500强的大公司还是街角的小吃店,互联网化已成必然。很快,使用机器人将和今天使用互联网一样普遍,成为新的基础设施。就像五年前有人说ChatGPT会火得一塌糊涂,大家可能都觉得有点虚幻。但现在我们正站在这波变革的前沿,看着这一切飞速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回避一个话题。技术发展带来的失业问题。那些在传统产业打拼的工人们该怎么办?大家都说,去新兴产业找机会。说是这么说,可做起来难!新兴产业是知识和资本的聚集,用人需求远没那么大。

或许你参观过一些工厂,几乎都是机械臂,可以24小时开工,人很少效率反而高。这就是产业升级的残酷现实:技术越先进,对人的需求就越小。产业升级,就是大势所趋。讲白了,就是用脑力和钱力取代肌肉力。拿苹果产业链来说,苹果、高通、三星这些巨头负责研发和设计,挣了大头利润;而富士康这样的代工厂只能靠大量工人来组装,分到一点小利润。但我们不可能永远在产业链的下游。工厂都赚不到钱,拿什么给我们发放高的工资?

现在中国珠三角的普通工人月薪在6000到6500元,而越南只需3000多,印度更是低至1500元。这就是为什么富士康迁往印度、越南的原因。制造行业,尤其是低端制造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门槛低得可怜”。正因为门槛低,一旦国外的竞争者压过头来,本地企业就只能通过降低成本来应对,结果就是利润微薄得可怜。这就摆在面前两个选择:要么跟着搬到海外去,要么就只能关门大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工资上涨本是好事。毕竟,谁打工不是为了有一天能不再打工?肯定不是为了打上瘾,一辈子压在螺丝堆里。所以最近这几年,国家都在大力推动产业升级。从汽车到造船,再到光伏新能源,各行各业都在迎来爆发式增长。这就是我们从打螺丝向造火箭的升级之路。

那未来产业的发展,势必会挤掉一大批原有的工作岗位。那些失业的工人怎么办?历史上,发达国家的办法是让这些人转战服务业。像美国、日本、德国这些依靠高端制造业的国家,服务业不仅贡献了超过70%的GDP,还吸纳了超过70%的就业人口。服务业紧跟科技潮流,比如现在的网购、在线教育,都是服务业结合新技术的例子。比如外卖快递网约车的就业人口就超过8400万 。所以,我们要从“世界工厂”转型为“世界设计中心”,同时把解决失业问题的重任交给了蓬勃的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