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曾经媛媛和我说过:“在婆家,老公是你的亲人,在娘家,你爸妈是你的亲人,没有了爸妈,你就是亲戚,在婆家,没有了老公,你就是外人”。我很不赞同这个观点,因为现在和你天天陪你过日子的是婆家,自己的爸妈都健在,有空回家看看。你付出多的当然是婆家,酸甜苦辣都在那个家里。

媛媛却不以为然,她认为肯定是娘家亲,血缘关系是很难改变的,以至于侄子在她家寄住了五年,抱怨声不断,老公夹在中间很是为难。

媛媛老公小刘是我老公同事,两家住的特近,平时来往较多。小刘是一个憨厚的男人,特别的勤奋,家里家外忙前忙后的,从不抱怨。有时候去他家聚会,都是小刘掌厨,媛媛陪我们打打牌聊聊天,已经习惯。后来他读初一的侄子寄住他家,我发现很奇怪,不管做什么事,媛媛从不管小侄子,就当空气不存在似得,还总和我抱怨小孩子不讲卫生,不懂礼貌,带坏她家女儿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我总在想,何必呢?好歹他也是和你老公有血缘关系的呀!后来才了解到,小刘很小的时候就被父亲抛弃,母亲带着他改嫁,家中有个大他三岁的哥哥,从进这家门起,哥哥就对他非常关心,小刘在外受欺负了,哥哥总是第一个冲上去,虽然条件不富裕,但是一家人过得很幸福。

可是生活总会有太多的无奈,有一天妈妈突然病倒,爸爸只能在家照顾,没人出去挣钱,仅存的那点积蓄,眼看就花完了。两个孩子读书,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母亲说:“生活所迫,你们两兄弟只能送一个读书了,老大的学习成绩好,将来肯定能考大学……”,父亲却说:“让他们自己选择吧!”

其实母亲的意思想让小刘主动放弃算了,他的成绩平平,考上大学的希望不大。那天晚上小刘在被窝哭了起来,以前读书吊儿郎当,真正面临选择时,他慌了,因为除了读书,他不知道还能去干嘛。第二天早上哥哥对父母说:“我不想读了,把机会留给弟弟,他很聪明,我相信他,我舅饭店正好缺人,我可以他那去做事……”

小刘很珍惜这次机会,不负所望考上了大学,大学期间多亏哥哥的资助。现在自己成了家,有了孩子,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很想报答哥哥,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他条件差,买房子丈母娘资助了大份,其余都是东拼西凑借来的,媛媛又很强势,在家没有小刘说话的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得知小侄子学习成绩好,大哥想把他送进市里好好培养,小刘二话不说就把侄子接了过来,终于有机会报恩了。哪知遭到妻子的满脸嫌弃。

媛媛说:“你哥给钱了吗?来咱家白吃白住啊!”

小刘说:“给了给了”,为了哄老婆开心,家里家务通通全包了,可是侄子在家中显得特别拘谨,从不愿意多说话。

小刘只好趁周末时,悄悄带侄子出去玩玩,好好补偿一下。

04.

一晃五年过去了,侄子转学回老家参加高考,临别前,哥嫂都来了,点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来感谢他们这些年的照顾。这些年哥嫂在不断创业,确实没时间管孩子,现在生意渐渐有了起色,可以说是苦尽甘来。临走时,大嫂还给了媛媛一张卡。

回家路上,她还特意去查了余额,里面有5万块钱,小刘问她怎么回事,她说:“嫂子给咱的辛苦费啊,嫂子真阔气!”

小刘瞬间感觉羞愧难当,一把夺过她手里的卡,气愤的说:“你这些年是怎么对侄子的,难道他没跟大哥大嫂说?这个钱受之有愧,赶紧还回去。”,第二天还专门请假回家把钱退了。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人都愿意帮助那些懂得感恩的人,而不是过河拆桥的白眼狼。所以知恩图报的人多半有贵人相助,他们也会尽自己所能回报贵人,人生的路就这样越走越宽,事业更加顺利,生活更加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