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在FT中文网,为西京研究院发表的第733篇原创文章,赵建博士的第691篇原创文章。

周其仁教授参加企业家座谈会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作为资深的改革派,中国改革开放的全程见证者和理论推动者,周教授的参会引起人们的诸多遐想。在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这释放什么信号呢?

三中全会历来重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唤醒春天,十四届三中全会一锤定音,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号角......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届三中全会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议题。到了十九届三中全会,开始讨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这一重大变化意味着改革的主阵地和底层逻辑正在发生切换改革从经济领域进入政治和社会等“深水区”,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经济建设方面,也不再单纯的“唯经济增长论”,更多的是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加强政治站位对过去高速增长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整顿。基本的思路是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与双循环格局等,同时兼顾高水平安全和系统性稳定。

二十大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擘画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宏大画卷,为新时代发展思路注入更加丰富的内涵。因此二十届三中全会作为大会统领下的中央委员会议,主题肯定仍然要以二十大的精神为指导:如何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画卷落到实处,制定更加详细的发展思路并将具体任务分配下去。二十大届内时间很快过半,时间紧任务重,三中全会需要统一认识,加快推进。

换句话说,二十届三中全会要讨论贯彻二十大精神的“技术路线”,说到底还是那个老问题,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如何有效平衡。十八大明确确定了“市场占决定性地位”的基调,但是在经济具体运行过程中,对过剩产能的结构性供给侧改革,对金融体系的防风险攻坚战,特别是疫情发生后利用举国体制进行抗疫,房地产风险和资本无序发展的治理,让有为政府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民营企业的预期和信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对疫后经济复苏造成了较大的负面作用。

在这个背景下,三中全会的召开万众瞩目,人们期待高层能够再次明确方向、拨云见日、打消疑云、重建信心,以市场经济为决定性地位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为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而团结奋斗。在大会召开前夕,作为改革派的周其仁教授受邀参会,应该有很强的信号指向意义人们迫切期望能继续沿着市场化改革的道路前行。

这个期望当然没有错,但还不够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