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耕织图册》 【明】仇英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来源:《国图日历2024》之 芒种 (本图有改动)

“芒”字在汉语中有着多重意义。《说文解字》曰“芒,艸耑。”表达了“芒”的基础含义:草木的一端。《玉篇·艸部》曰“芒,稻麦芒也。”将水稻和小麦毛刺称为“芒”,后又引申为“刀尖”“光芒”等含义。因此,芒种节气有着初露锋芒、崭露头角的寓意。

“芒”字与“忙”字谐音,巧合的是,古人在芒种时节确实很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芒种是与农事活动联系最紧密的节气,农谚道“芒种芒种,连收带种”,在这个时节,南方地区忙着插秧种稻,北方地区忙着收麦。耕织图对劳动的描绘,寓意丰收。

——《国图日历·2024·吉祥中国 》

古人将麦子成熟的时间称为“麦秋”,正如“春秋”有着年华、岁月等含义,“麦秋”之“秋”并非指代秋季,而是“成熟之时”。芒种已值初夏,麦芒如针尖,麦粒已成熟,所以芒种便是“麦秋”。

如果芒种时不及时收麦子,会导致麦粒干枯、掉落,麦子的产量会大打折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插秧》 来源:《耕织图》 下载于中国古籍图典资源库

《周礼·地官》云:“泽草所生,种之芒种。”,东汉郑玄将“芒种“释作“稻麦也”,加之“泽草”之“泽”意为水田,因此“芒种”与水稻亦有联系。南方的初夏为雨季,丰沛的雨水是成功插秧的先决条件,因此在种水稻的南方,芒种时节是插秧的好时机。

芒种节气蕴含着古人对劳动人民的美好祝愿——播种有收获,所愿皆所得。

当今,虽然务农已经不是大多数人的主旋律,但先民们总结的节气规律依旧受用,古人留下的美好祝愿也与今日相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文章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营销策划部

编辑 | 王自晨

监制 | 张颀

审核 | 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