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春天,寒冷的空气还未完全溜走,空气里依旧飘散着清冷的味道。那天,一位警卫员急火火地从外面赶回家,他是去给刘少奇取工资去了。

回到家后,这位警卫员便开始和其他工作人员讨论起刘少奇的生活问题:

“别看他是国家主席,但是这生活还是真紧张啊,他夫妻俩的工资加起来才500元,但是这根本不够花,先是要扣除掉房租,然后还要扣除掉水电和保育员,剩下的这些钱要养活9口人,5个孩子的学杂费,还要支援亲友,少奇同志抽烟喝酒每个月要花掉几十元,你们看看,这哪里够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位警卫员听到后,连连点头表示同意:“是的,你说的是对的,所以少奇同志跟光美同志处处要求节俭呢!”

闻言,站在他们一旁的保育员也开口了,她说:“现在的生活是很拮据的,即便是精打细算,也很难分配,孩子们夏天想喝点饮料,现在都不能买了,还有几个孩子想要自行车,也被光美同志拒绝了,她直接告诉孩子们买不起……”

听了保育员的话,大家暂时陷入沉默,过了一小会儿,一位同志严肃说道:“应该给少奇同志夜餐费的!我们不是都有吗?而且少奇同志也应该有出差补助,我们可从来没有见他拿过,这是很不公平的!”

几位工作人员七嘴八舌讨论着,他们就是想通过各种办法来改善刘少奇家的生活。

从哪里可以得来一笔钱呢?

这时,有个工作人员站出来提议:“像生活上的这些小事儿,我们就没必要让他们知道了吧?少奇同志和光美同志每天都自己的事情要做,我看就以夜餐费的名义给他们补助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补助一事,工作人员们并没有和刘少奇商量,他们私自找到警卫局主管,经过双方讨论后,决定每个月补助30元。

1962年夏天,中共中央警卫局的一位领导对毛主席说:“中央的几位领导也应该有夜餐费,但他们都不要,可是现在有些领导家确实很困难……”

毛主席听后感慨良多,经过一番思考后,毛主席说回复对方:“这件事情可以根据眼下的情况来定,家里孩子多的,可以给补助,至于我,就不需要了,对了,你看看刘少奇同志家是否需要,他们家孩子挺多的。”

由此可见,不管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毛主席始终惦记着这位和自己是同乡的老战友。

战争时期,由于长时间的白区工作和抗日前线工作,导致刘少奇身患多种疾病,常发作的有胃病、支气管炎、肩周炎。

毛主席十分关心刘少奇的身体状况,甚至胜于关注自己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转战陕北最危险的时候,毛主席的收发报机无法架设使用,同各战场失去了联系。当毛主席摆脱敌人的追击,稍微安全后,就立刻架起收发机,开始和各地联系。

而毛主席发的第一个电报,就是给刘少奇发的,他在电报里询问刘少奇身体是否健康,如果有不适的情况,可以考虑短暂休息。

除了工作上,毛主席也很操心刘少奇的生活,所以当毛主席点名要给刘少奇家发补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为了能将补助彻底落实到位,毛主席后来又在会上提了一次。

这件事情不久后的一天,工作完的刘少奇回到家问王光美:“我们家是不是拿了什么补助?”

王光美惊讶道:“没有呀?我们没有拿任何补助。”

见王光美不知情,刘少奇语气严肃地说:“你去找人查一查这件事情,我觉得这事不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闻言,王光美立刻将家里所有的卫士召集起来,她挨个问,见王光美问起来,家里的卫士们以为之前他们擅自给刘少奇一家申请补助的事情暴露了,所以也不敢再继续隐瞒。

他们老实交代:“根据国家工作人员工作到夜里12点就应该发补助的规定,我们认为你们也应该有夜餐费……”

没等卫士们说完,王光美就打断了他们的话,她已经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了,眼下她能做的就是把这事一字不落转告给刘少奇。

果不其然,刘少奇十分生气,他怒气冲冲将卫士们交到一起进行批评:“我的生活问题我自己做主,你们为什么要替我做决定,为什么要隐瞒我?这件事情已经说了好多回了,通宵工作,就是我的习惯,而且一日三餐,本身就是规则,我为什么要夜餐费,我为什么要一天吃四顿饭!”

闻言,一位年轻卫士颤颤巍巍地说:“这是我们共同的决定,我们是开过会的。”

刘少奇的眉头紧锁,叉着腰反问道:“我自己的生活我自己不能做主?你们这个会是什么时候开的,为什么没有让我参加?”

刘少奇顿了顿,看了看眼前一个个低着头的卫士们,他继续说道:“你们给我算算,我们家一共拿了多少补助费,算清楚后上报给我,我要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卫士们虽然不情愿,但刘少奇已经向他们下了最后“通牒”,他们不敢反抗,经过仔细计算后,统计出来具体数字:1020元(两年十个月的钱)。

为了还清这笔钱,他们的每月生活费降低了60元。这下可好了,非但没有改善家里条件,反倒是给家里增添了负担。

刘少奇家的孩子多,孩子们的伙伴们也就跟着多了起来,中南海里的男孩子们很多,彼此之间关系好,也讲义气,他们约定要互相轮流请朋友到家里做客,到谁家谁就负责招待。

很快,就轮到了刘少奇儿子刘源这里。

上文提到过,由于生活拮据,导致孩子们喝不上汽水,但是好伙伴来家里做客,岂能让他们喝白开水呢?机智的刘源想起一个办法。

他让厨房的师傅给他找来小苏打,糖精片和柠檬酸。等朋友来了之后,他就一人发一个杯子,然后把这些小苏打、糖精片、柠檬酸倒进去,再兑上开水搅一搅,一杯简单的饮料就最好了。

好喝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刘源的几个小伙伴对此感到不高兴,但他们也理解刘源家的情况,所以也没有说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刘少奇一家住进中南海后,毛主席也会抽出时间特意来看望,久而久之,刘少奇家的孩子和毛主席也渐渐熟络起来。

那天,毛主席又来到了刘少奇家,他发现刘少奇家的人口确实比一般人家多,几个人住在一起也确实很拥挤,毛主席甚至动过想要给他换个大房子的念头。

但是因为毛主席了解刘少奇为人,所以自然知道他不会同意的。

喜欢孩子的毛主席自然很喜欢刘少奇家的孩子们,每当毛主席见到他们几个的时候,就打着手势逗着他们笑,一只手指抵着另一只展开的手掌,说这是亭亭;向上完全摊开手掌,说这是平平;用拇指和食指硪成一个圈,说这是源源

毛主席会利用空闲时间去跳舞,跳舞是毛主席放松休息的一种方式。那天,毛主席在舞场上遇到了刘少奇的妻子王光美以及她的女儿刘潇潇。

两岁大的娃娃一颠一颠跑到毛主席面前,她稳稳站在毛主席面前,仰着头看着这位身形高大的人,见女儿“无视”毛主席,王光美在一旁批评道:“潇潇,要讲礼貌,赶紧叫伯伯啊!”

毛主席摆摆手,笑着说:“别打搅她,她正在观察世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么和蔼可亲的毛主席啊!

刘少奇家的孩子们都把毛主席视为最敬爱的长辈。后来刘涛(刘少奇女儿)考大学的时候,她还因专业选择问题向毛主席咨询过。

那时候很多领导人家的孩子们都是选的理工科,刘少奇家的孩子自然也是一样,但是比起理科,刘涛更喜欢文史,在这种情况下,刘涛有了想要专业的想法。

刘少奇和王光美不同意她换专业,小小年纪面对这点挫折就要退缩吗?将来长大怎么办?

就在刘涛迷茫的时候,她遇到了毛主席,她将自己遇到的困难事告诉了毛主席。

得知来龙去脉后,毛主席特意给王光美写了一封信,信里的内容大致是希望他们夫妻俩能尊重孩子的意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不但关心刘少奇,也关心着他的家属们,伟人的胸襟如此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