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些家长留言这个问题,说孩子抑郁后,既不上学,也不愿意治疗,家长都快崩溃了......,由于现场治疗较多,无法一一作答,现重点统一回复如下。

孩子抑郁了,耽搁甚至中断了学业,是家长最着急,最难以接受的事情。或许在难受的同时,还会被很多人攻击,说一切都是父母的过错。

没有人可以预测未来,每个人都是按自己的经验做事情,谈不上对和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情发生了,父母可以做以下调整。

一,对孩子的态度,做逐步的,有原则的调整,避免做突然的,极端的改变。让孩子逐步适应父母的变化,防止疾病获益心理倾向发生。

父母需要改变什么呢?

首先是语言,尽量减少对孩子的说教,尽管你认为你的话多么正确,多么必要,孩子抑郁了,语言输出要适当减少。

多些心灵和肢体语言的输出,拥抱,理解,静静的陪伴和情感的支持最能给孩子输入能量。

二,不要急于改变孩子的现状,接受孩子躺平的事实,不管时间多久。做自我悄悄的改变。

自我改变的重点是认知和情绪。

改变认知,不是去判断认知的对和错,而是理解认知的包容性。

认识到认知是一个人经验的体现,经验不同,认知也不会相同。一个人放在国外成长和在国内成长,认知不会一样;经历过校园霸凌的孩子,她前后的认知也会变化,即使出现暂时的反社会认知,也是可以理解的。

切记不要轻易对孩子的认知做正确与错误的评价,理解孩子的切身经验,也就能理解孩子此刻的认知。

情绪方面,一是理解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认知是理性的,它很容易被情绪所影响,操控甚至是绑架,进而形成单向的,甚至是极端的思维。

认知长时间被情绪操控很容易导致心理障碍。

所以,抑郁的孩子认为自己这不好,那不好或者怨恨学校,怨恨家长,这是被情绪操控的单向思维。所以,不要急于去改变孩子,最好的回应就是理解和包容。

二是提升自己的情绪情感,对很多父母来讲,做到这一点有点儿难度。

很多父母陷于生活和经济的压力,快乐,愉悦基本和她们无缘,焦虑成为她们的常态。

但是,为了能让孩子快点儿走出来,提升自己的情绪情感非常重要,父母可能无法改变孩子,但父母的快乐可以影响孩子,让孩子看见,妈妈在转变。

妈妈的转变能够给与孩子走出抑郁的动力。

快乐,愉悦不是源于外在的某个人或某件事,快乐也不是理论的空中楼阁,快乐是生理的高能量和心理的平静,喜悦的结合。

快乐是心理和生理双轮驱动的结果。

在 心能双驱 疗愈体系,感受到快乐是疗愈的目标导向。

孩子抑郁了,躺平了,父母有必要先做改变,变得快乐,变得积极,变得包容,变得善于理解别人,这是孩子最愿意看到的。

一个阳光,积极,快乐的妈妈是孩子走出抑郁的精神动力。

心能双驱廿四载 微信公众号,独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