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87期——改稻为桑深度解析篇3:

前情回顾:

浙江毁堤淹田之后,朝廷派出了高翰文、海瑞、王用汲到浙江地方任职,以便实行高翰文的“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方略。

受胡宗宪的点拨,再加上跟海瑞、王用汲的沟通,高翰文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要背锅。于是死死咬住卖田价格底线,不肯在郑泌昌、何茂才的赈灾方案上签字。

杭州知府高翰文不肯签字,郑、何二人就没办法把方案落实到基层,又不能当场撤高翰文的职,至此,俩人陷入了深度焦虑之中。

郑泌昌、何茂才也是从政多年的老官员了,自然有办法破局,那么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87期:你我皆凡人,详解芸娘是如何对高翰文施展“仙人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郑、何二人此时的处境很难!

本来前面还有一个胡宗宪顶着,被“毁堤淹田”这么一闹,人家全身而退了,自己顶到了前面。改稻为桑如果进行不下去,严党就算没倒,转过头来也把他俩拿下去顶罪,严党如果倒了,他俩更没逃。

所以,严世蕃给他们的指令就是必须要改成,但是资源却一点都不给,不仅不给,还期望他们能从改稻为桑中为严党牟利。

也就是说,朝廷那里没有缓和余地,嘉靖帝还等着银子补亏空以及修仙呢。严嵩、严世蕃这里更是不会有一两银子吐出来,推动改稻为桑的进行。高翰文、海瑞、王用汲等人又不肯接锅,当替罪羊……

这就属于上层不给资源,基层还不配合,以前吧,往上有胡宗宪挡枪,往下有马宁远顶罪。现在这两道防线都没了,这俩人又没退路,要想再有所突破,只能去找浙江首富沈一石,而且还得必须成才行:

去找沈一石,就两个目的,一是打听一下沈一石到底还有多少钱,能否按照高翰文讲的30石一亩的价格买田?

如果不成,沈一石自己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让他解决掉提出问题的那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

沈一石早就说过,超过了10石一亩,他们就赔钱,不划算了,那么沈一石为什么不拒绝,还是答应要帮忙呢?

大明朝的商人根本没有退路,他是依赖织造局生存的,离开了织造局啥都不是,况且官府的买卖岂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而且,这么多年,你沈一石干的所有事情都是合法的吗,随便找个理由,想办你还不是手到擒来?

沈一石作为一名商人,还是一个有钱的商人,每每遇到这种事情,都是首当其冲的。但这时候的沈一石,手中并没有多少牌可以打,至少从银子上来讲,他根本买不起田。

好在沈一石手中有一张王牌,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打出来,这张牌就是——芸娘!

沈一石跟芸娘其实是恋人关系,有点类似于范蠡跟西施,俩人本就是恋人,为了巴结吴王夫差,把西施拱手送人。后来夫差自杀,范蠡又偷偷抢回了西施,并躲避了越王勾践的刺杀,归隐了凡间。

芸娘是沈一石花了20万两银子买下来的扬州瘦马,要知道大明朝一年的财政收入才4500万两,芸娘身价占到财政收入的0.444%。2019年中国财政收入超了19万亿,乘以0.444%,那就是843.6亿,也就是说芸娘值843.6亿元人民币。

把芸娘送给杨金水,目的也是为了自家的生意,好歹杨金水功能异常,但性格还算正常,不会真的把芸娘怎么样。但是沈一石纠结的是,李玄那个小太监竟然也能跟芸娘待一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

因为在意,所以有醋意,但这仅仅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沈一石说芸娘贱,就是在说自己贱,自己竟然会再次利用芸娘。

毫无疑问,沈一石的一生是拧巴的一生,他有才华,有抱负,关键还痴情。但现在他陷入困境了,要破局就得牺牲掉芸娘,之前送芸娘给杨金水,好歹是个太监,不至于真的搞在一起。但这次要把她送给高翰文,高翰文可是正常男人,长得人高马大,家里有钱又有势,还他娘的又帅又有才。

这就等于要沈一石自己往自己头上种草,这小风一吹,泛着绿光……

如果真爱芸娘,沈一石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把芸娘当工具送人,所以,他就必须表现出不爱。只有不爱,才会让芸娘心里好受一点,这也是他骂芸娘是“贱人”的原因所在。

岂不知当高翰文跟芸娘在房间内弹琴说爱时,沈一石心如刀割!

沈一石足足晾了郑泌昌和何茂才一晚上,这才不得不出来见了他们,他自然清楚俩人的来意,自然是商量怎么对付高翰文。

对付一个官员,无外乎钱、权、色嘛,何茂才最简单粗暴,直接上钱:

对于苏南世家的高翰文来讲,钱,根本不会看在眼里,这一点不用试探。至于权,现在郑、何二人既不能给他升官,又不能拿撤他职来威胁,也是没用的。

最后只剩下一个方法——女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

在《人民的名义》中也有类似的桥段,高育良为什么最后被拉下水,就是因为“偶然”遇到了喜欢读《万历十五年》的“知己”高小凤。

那么怎么拉高翰文下水,那也是同样的伎俩,让他跟芸娘也来一场“偶遇”。

郑泌昌提出疑问,如果高翰文不贪慕美色怎么办?

沈一石淡淡地回答:

就这样,高翰文被沈一石以参观织造局为由,拉去跟芸娘“偶遇”了。高翰文虽然一身正气,但也有一个致命缺点,这个缺点很多文人都有,那就是——好为人师!

如果不是高翰文好为人师,他就不会吃饱了撑的提什么“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方略,也就不会到杭州做官了。

果然一曲《广陵散》中的一个小小错误,勾起了高翰文心中的那根情怀弦,走进了内室,听芸娘弹琴。但关键时刻,俩人四目相对之后,高翰文突然意识到自己失态了,急忙又走了出去。

也正是这个举动,打动了沈一石,沈一石决定暂停施展“仙人跳”,试图说服高翰文妥协,于是带他去了账房。

这个账房就是连浙江巡抚也没资格查阅的,但是沈一石把这些年的账读给了高翰文听,这也是后来高翰文能背给海瑞,并助海瑞破案的关键。

这些账本的主体思想就是,织造局的银子,大都被内廷给贪了,所以,改稻为桑并非为了补国库空虚,其实是为了满足皇帝的需求。

等于是告诉高翰文,这趟浑水你不要趟了,要么赶紧跑路,要么答应条件改稻为桑,等到明年好拿着政绩回京复职,说不定还能升官发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

高翰文还是有良心的,即使知道了这些黑幕,但本着救百姓的心思,还是拒绝了沈一石的建议,在这一点上,他比上任知府马宁远要更有底线。

同为《广陵散》的爱好者,如果不是处于对立面,俩人或许能成为好朋友。可以这么说,高翰文就是沈一石奋斗一辈子也达不到的理想,现在要亲手毁掉这个理想,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重回琴房之后,沈一石对芸娘说了这么一句话,即是跟芸娘拜拜,也是跟自己拜拜。之前套路杨金水、郑泌昌、何茂才,是因为他们本就是贪婪的人,现在对无辜的高翰文下手,是真正昧了良心:

意思就是说,在高翰文面前,我的卑鄙伎俩,会让你瞧不起我,当然我也瞧不起自己。

有时候所谓的高雅和世俗,也就是一门之隔……

沈一石叫人去喊高矮胖瘦四个太监,同时一边靠着门听琴声,一边痛苦地磕头,当然,难过的还有另一个人,她就是芸娘!

芸娘也是有良心的,沈一石你骂我是贱人,又对我这么绝情,那也别怪我无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一石这才从恍惚中醒过来,一听《广陵散》已经停了,也预示着嵇康该赴死了,自己也该再抓起算盘了:

就这样,坐实了高翰文跟芸娘的“奸情”,高翰文这才醒过味来,气得直指芸娘:

但古代版的“仙人跳”就此落实,芸娘可是跟杨金水“对食”的,你敢动杨公公的女人,不想活了?

万般无奈,在高矮胖瘦四大太监的胁迫下,高翰文写下了这么几个大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此,高翰文沦陷……

下回预告:海瑞怎么就“通倭”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