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院士讲座报告、参观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进入实验室科研轮转、负责“航天育种菌种及代谢产物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带领项目团队参加了“互联网+”比赛……这段超乎寻常的经历谁能来自入学一年多的本科生呢?但事实就是如此。

华东理工大学的本科生之所以能有如此超乎寻常的经历,是因为该同学参加了华理的“化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人才培养项目依托华理国家一流学科——化学,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田禾领衔,兼具多位国内外大师等优越教学资源而创建,旨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能攀登学术高峰、引领人类文明的化学人才。

如果要问这一项目的优势何在,首先就是上文提到的一流的学科实力。化学作为华理的传统优势学科,曾先后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和上海市Ⅱ类高峰高原学科。华理的化学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优势明显,其专业是首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还曾经在2018年获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并且,同年化学专业通过中俄联合国际专业认证(第三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基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实行“一对一”导师制;联合中科院研究所,共同构建拔尖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成立由海内外10位杰出教授组成的拔尖人才项目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培养方案架构及监管人才培养质量。

要知道,该校化学学院为了让学术环境更加的国际化,双聘引进了多位国际大师,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等杰出学者。基地还聘请了国内外杰出教授担任学业导师或授课教师。在这样的师资力量下,对学生来说,“一对一”导师制称得上是“转身就能遇见大师”了。

这样的育人环境也使得基地拥有了浓郁的学术氛围。据悉,在课堂上,基地高阶性、前沿性和挑战性的课程建设,创新性的教与学模式,给了学生深度学习的体验;课堂外,华理为基地学生搭建了多元化学术活动平台,包括大学生创新活动、微演讲比赛、与大师面对面、与导师学术交流、化学大奖赛等,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关注前沿性科学问题,训练提升学生的观察、思辨及表达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为什么开篇低年级的学生能有如此不寻常的经历,则是因为该校这一基地为了提升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基地”建立了完备的进阶式科研能力训练框架,包括低年级的科学素养培养,到中年级科学研究方法培训以及高年级科学研究、思维能力的提升,学生大一开始进入课题组轮转,明确个人的研究兴趣和方向,确定学术导师后,跟随导师开展科研工作。

最后,可能有同学想问:要如何加入华理的“化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呢?该基地是每年从化学类、化工类、材料类新生中通过笔试、面试选拔20名学员。因此,同样想要有如此“传奇”经历的同学,可以多多关注华东理工大学这几类专业的招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