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美国航母遇袭!全球航运市场受影响!海运费下半年有望回跌!

突发消息,震动全球航运市场!近日,一艘美国航母在某海域遭遇突袭,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这一事件不仅对地区安全形势产生深远影响,也立即在全球航运市场掀起轩然大波。航运保险费用大幅上调,部分航线临时停航,货物运输成本骤增,导致海运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

然而,业内专家指出,由于市场预期不稳以及需求减缓,下半年海运费有望出现回跌趋势。物流企业需密切关注局势变化,提前布局,灵活调整运营计划,才能在这波动的市场环境中寻找到稳健的生存之道。这场突袭事件将如何进一步影响航运市场?各方反应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以下将分享三篇航运市场的最新资讯,供外贸人参考借鉴:

资讯1:美国航母遇袭!全球航运市场受影响!

资讯2:海运费下半年有望回跌

资讯3:新加坡大堵船!

资讯1:美国航母遇袭!全球航运市场受影响!

5月31日晚间消息,也门胡塞武装军事发言人表示,已对美军“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进行袭击,使用多枚有翼导弹和弹道导弹,并命中目标。不过,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报道,美国官员称红海美国航母附近没有发生袭击。

红海危机持续,全球航运市场受到波及,欧美航线运费继续上涨。银河期货表示,受红海冲突发酵以及船舶中转换船等影响,新加坡等中转港拥堵情况严重,可能再次扰动全球供应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塞武装:已袭击美国航母!美方否认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5月31日,也门胡塞武装军事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表示,美英对也门首都萨那、荷台达多地空袭,共导致至少16人死亡、42人受伤。

叶海亚·萨雷亚表示,美英空袭针对当地民用设施违反国际法,犯有战争罪。为回应美英的袭击,胡塞武装已针对美军的“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进行袭击,使用多枚有翼导弹和弹道导弹,并命中目标。

不过,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报道,美国官员称红海美国航母附近没有发生袭击。

“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是美国海军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二号舰,于1977年10月18日服役,它是美国建造的第三艘核动力航母,是现役的一种多用途大型核动力航空母舰。在中东,“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已部署近8个月,足迹遍及地中海、红海水域。

当地时间5月31日,也门胡塞武装控制的电视台报道美英战机在30日晚对萨那城区和塔伊兹省的多个目标发动了空袭,包括无线电大楼和电信设施。美国和英国随后证实这一联合打击行动,声称是为了回击胡塞武装对红海等水域船只的袭击。据美国中央司令部声明,美英军队共打击了胡塞武装控制的13处目标,包括地下设施、导弹发射装置、指挥所、船只和无人机。

美国中央司令部报告称,在也门胡塞武装控制区和红海上空,于当地时间5月30日下午击落了8架无人机。同时,英国国防部声明表示,英国战机与美军合作,对胡塞武装的军事设施进行了联合打击,旨在阻止其继续对红海和亚丁湾水域船只的袭击。此外,英美两国还联合打击了荷台达三处存放胡塞武装无人机和地对空武器的地点。

美军“死神”无人机被击落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英联合军事行动前一天,即5月29日,美军又有一架MQ-9“死神”察打一体无人机在也门被击落。

也门胡塞武装29日发布的视频显示,一架美国MQ-9“死神”无人机在也门中部马里卜省的沙漠地区遭到地对空导弹袭击后坠毁。美联社根据曝光的图像分析称,MQ-9无人机尾部组件与机身其他部分分离。无人机被击落后,机身上至少有一个舱门似乎被打开了,但无人机的主体部分基本完好无损,没有明显的爆炸损伤。

也门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29日称,其武装人员使用本土生产的地对空导弹,击落了一架美国MQ-9无人机。当时,这架无人机在也门中部马里卜省上空执行敌对任务。

这是本月以来,也门胡塞武装第三次击落美军MQ-9无人机,也是自去年10月7日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以来,胡塞武装击落的第六架此类无人机。

今年5月初,胡塞武装表示,该组织将扩大打击范围,在红海、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地中海等打击过去几个月曾和以色列方面有交易的公司的所有船只,不管这些船是何国籍以及目标港口是何处。

全球航运市场受影响

胡塞武装5月29日宣布,向红海、阿拉伯海和地中海航行的6艘停靠过以色列港口的货轮发动袭击。稍早之前,英国海事安全公司(Ambrey)表示,一艘商船在也门荷台达西南约54海里处被3枚导弹击中。这艘船只发出的求救信息显示,货舱受损并进水,船只正在倾斜。

受红海冲突发酵以及船舶中转换船等问题,新加坡等中转港拥堵情况严重,可能再次扰动全球供应链。根据Linerlytica的最新报告,新加坡港的集装箱拥堵状况已达到前所未有的危急水平。目前,大量船舶在港外排队等候靠泊,积压的集装箱数量超过45万标准箱。

目前,亚欧和美线等多个航线运费继续上涨。由于红海危机引发的市场不确定性,以及近期多家船公司调涨GRI,亚洲出发的海运费用正在攀升。尽管与去年同期相比,整体运力除了亚欧航线略有下降外,其他航线保持稳定,但是由于船只受局势影响需要绕道好望角,导致运输时间延长,因此亚欧航线和跨太平洋航线需要部署更多船只,造成了市场上对舱位紧张的预期。

红海危机持续,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预计,由于红海地区集装箱船运输干扰加剧,今年二季度远东至欧洲间的运力将下降15%至20%,这可能导致航行时间延长和运费上涨。

资讯2:海运费下半年有望回跌

全球第三大集装箱班轮公司法国达飞轮船(CMA CGM)第一季度成功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转变,这主要得益于消费品需求的回温以及红海危机导致的运费大幅上涨。尽管该公司在2023年第四季度曾面临9000万美元的亏损,但今年第一季度却实现了7.85亿美元的净利润。

尽管这一业绩有所提升,但达飞海运今年第一季度的盈利仍远不及去年同期的20.1亿美元,这主要归因于去年疫情后的航运业大爆发,使得公司当时的利润达到了历史新高。

在核心利润率方面,达飞海运在第一季度取得了显著增长,从前一季度的9.5%跃升至24.8%。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美国企业补充货源带动的需求增长,以及红海危机所引发的运费上涨效应。

然而,达飞海运也预测,随着新船交付速度加快和运力提升,海运运费在今年下半年有望回跌。

达飞海运的首席财务官费南德兹(Ramon Fernandez)在电话采访中表示,虽然货运市场的旺盛需求预计将持续,但全球船队预计在2024年将扩张9%至10%的运力,而大部分这一扩张将在今年内实现。鉴于这一预期,红海航运危机对运费的推动作用将逐渐减弱,海运市场可能再次面临2023年底的运力过剩局面。

此前,达飞的竞争对手如马士基(Maersk)和赫伯罗德(Hapag-Lloyd)也已警告过类似的运力过剩风险。

红海地区近期因胡塞武装的袭击,导致往来商船面临风险,许多航运公司选择绕行非洲南部的好望角以避开这一危险区域。费南德兹透露,尽管达飞有部分集装箱船在海军的护卫下通行红海,但大部分船只仍需绕道非洲。尽管如此,达飞集团仍然努力确保货物准时交付。

此外,达飞海运还公布了其物流部门在第一季度的业绩,其中包括了50亿美元收购波洛物流(Bollore Logistics)的交易。物流部门在第一季度实现了38.9亿美元的营收,核心利润率为9.3%。达飞预计今年物流业务将占据集团总营收的45%。

资讯3:新加坡大堵船!

据报道,近期,全球多个港口面临拥堵、船期延误的问题。数据显示,200万TEU的船舶运力在港口外滞留,占全球船队的6.8%,这将为船公司们费率上调提供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新加坡港拥堵已达到临界水平。德班、达曼、吉大港、科伦坡、杰贝勒阿里等港口也拥堵严重。回顾学习:新加坡市场高效开发客户攻略全集!收藏这一篇就足够了!

分析预计,旺季效应提前到来,预计旺季期间拥堵情况会进一步加剧。针对拥堵,部分船公司选择了——跳港,停止挂靠。

新加坡港

亚洲集装箱咨询公司Linerlytica在最新报告中警告称,港口拥堵问题再次困扰着集装箱市场,世界第二繁忙的集装箱港口——新加坡成为最新的瓶颈。

目前,新加坡港的集装箱数量正在不断堆积,拥堵情况非常严重,已达到前所未有的危急水平。大量船舶在港外排队等候靠泊,积压的集装箱数量超过惊人的450,000标准箱。据Linerlytica估算,这些船舶的排队等待时间最长可达到七天之久。港口拥堵预计将在6月份加剧。

在正常情况下,船舶可以在抵达新加坡时停泊,或者最多等待半天。

Linerlytica指出:“严重的拥堵迫使一些船运公司取消了原计划的新加坡港口停靠,这将加剧下游港口的货运量问题,使它们不得不处理额外的货运量。”延误还导致船舶聚集,导致下游港口的溢出拥堵和船期中断。

赫伯罗特也在最新的运营报告中表示,新加坡是亚洲受影响最严重的港口,由于船只拥挤,等待时间长达110小时。

港口运营商新加坡港务集团 (PSA Singapore) 表示,正在与航运公司密切合作,以尽量减少干扰。目前,正在提前与船只沟通其抵达时间和运量信息。波动性可能还会持续下去,并将继续提升其码头的容量和智能技术。

德班港

德班港拥堵根源于极端天气和港口运营商Transnet设备故障,导致90多艘船在港口外等待。

拥堵预计持续数月之久,由于设备维护和可用设备的缺乏,航运巨头向南非进口商征收拥堵附加费,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压力。

杰贝勒阿里港

杰贝勒阿里港,由于红海地区的紧张局势,迫使亚欧等主要航线的船只不得不选择绕行好望角,这增加了杰贝勒阿里港的运输压力。

杰贝阿里港的延误时间为3~4天,船只从抵达至靠泊的等待时间可能长达七天,这使得港口拥堵情况加剧。

杰贝阿里港作为中东最大、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其转运量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红海危机和全球供应链紧张的背景下,这进一步加剧了港口的拥堵情况。

科伦坡港

科伦坡港,由于劳动力短缺和效率下降,科伦坡港积压了5万标箱货物,这导致了船期延误和费率上涨,使得南亚重要中转港的货物转运陷入混乱。

由于拥堵和延误,科伦坡的运费已经翻了一番,托运人需要提前8周预订一个箱位。

科伦坡港的拥堵不仅影响了其自身,还影响了其邻国印度和孟加拉。

此外,标普全球市场情报 (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 在最新的周报中指出,中国北方的港口可能会出现潜在的运输中断,这些港口开始因红海运输中断(集装箱在水上停留时间更长)而出现集装箱短缺的拥堵。

目前亚洲港口最为拥堵,东南亚港口占全球港口瓶颈的26%,而东北亚港口占23%。上海和青岛也正在经历集装箱船大量停泊的现象。作为全球最大集装箱港口,上海港的停泊时间目前已达到三年来的最高水平。

分析称,恶劣天气、地质灾害、政治因素、船舶故障、劳动力短缺、基础设施不足以及全球供应链紧张等。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导致了当前全球港口的拥堵现状,同时也给全球供应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