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食物不耐受与人体诸多疾病都有着密切联系,所以食物不耐受也为许多疾病病因的确定提供了新的方向。根据上文,我们了解到:食物不耐受是人的免疫系统针对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产生的过度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 IgG 抗体。因此,通过检测这种特异性 IgG 抗体,可以判断人体是否已因食物不耐受产生了病变,从而为传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快速、可靠的新方法

此外,英国YORK实验室曾对32000名食物不耐受患者进行饮食调整治疗的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79%的病人改变饮食后,在60天内改善了身体状况;

73%的人在20天内显著好转;

胃肠道疾病患者症状改善较其他症状快。

这告诉我们:通过食物不耐受检测,可以找出身体里不耐受的食物,针对检测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管理计划,采用禁食或少食不耐受食物的方法,能够改善已出现的不耐受症状,同时避免让不耐受的食物持续损害机体,从而控制疾病发生的源头,控制疾病的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为什么婴幼儿容易发生食物不耐受?

1、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对于婴幼儿来说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屏障功能不成熟、通透性大,身体容易受到“袭击”。由于年龄小,儿童的消化道粘膜发育不完全,免疫系统属于初建阶段,摄入的食物大分子蛋白直接通过肠黏膜进入体内,激发自身的免疫系统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抗体与食物大分子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体内,诱发各种临床症状的发生。当宝宝出现因食物不耐受引起的肠道炎性病变时,就会出现肠绞痛、腹胀、吐奶、拒奶、便秘和排黏液血丝便的情况。婴幼儿体内IgG抗体水平也是动态变化的,随着自身免疫系统的建立、消化系统的不断完善、断奶、饮食结构的变化等因素,不耐受食物的种类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2、遗传因素:宝宝可能遗传了家族中的食物不耐受基因,增加了出现食物不耐受的风险。

3、肠道微生态失衡:宝宝的肠道微生物群尚未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如抗生素使用、环境污染等)影响,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从而引发食物不耐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诊断宝宝食物不耐受?

1、病史询问:了解宝宝的饮食习惯、症状表现等。

2、排除法:逐一排除可能引起不耐受的食物,观察宝宝症状是否改善。

3、血液检测:检测宝宝血液中的食物特异性抗体,了解宝宝对哪些食物存在不耐受。

常见的不耐受食物包括:牛奶、鸡蛋、小麦、玉米、坚果、大豆和贝类等。目前最多可作出对蔬菜、肉类及水果的多达90余种物质的食物检测。

通常做的食物不耐受14项检测包括:牛肉、鸡肉、鳕鱼、玉米、螃蟹、鸡蛋、蘑菇、牛奶、猪肉、大米、虾、大豆、西红柿和小麦。此组合是根据大量流行病学统计数据得出的结果。

检测只需抽取1毫升血液。抽血前可正常饮食,无需特殊要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测试,3小时后就可得到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食物不耐受检测报告的解读与分析

了解了以上的内容,那么就带大家解读一下我的食物不耐受检测报告,我做的是222项的食物不耐受检测,其实这么多年我身体上并没有出现过过敏反应,但我为什么还要去做这个IgG检测呢?主要是要对自己的身体做一个深度了解。在这份检测报告里有四个级别,是1级-4级,级别越高不耐受程度越高。

我们要学会去解读这种报告,我的报告中4级的食物是0种,也就是说没有严重不耐受的食物,但是我的3级里边有一个凝乳奶酪。凝乳奶酪并不是我们日常说的奶酪,而是加过凝乳酶的奶酪,就是粗制凝乳酶,而我对凝乳奶酪是属于强过敏。但是我对酸奶、牛奶无反应不过敏,对很多种奶酪都无反应,只对凝乳奶酪有反应。

凝乳奶酪指的是硬奶酪,为了让这个奶酪变得更加的坚硬,会在里面加凝乳酶,而凝乳酶这个东西是人体所不需要的一种添加剂。那么对于我们来讲,很多人是不耐受的,是凝乳酶不耐受,不是奶酪不耐受。所以说看了这个表格之后,我会放弃掉所有的硬奶酪而去吃一些软奶酪。而不是看到奶酪两个字就都不吃了,甚至是牛奶都不吃了。

在我都检测报告里还有2级中度不耐受食物是4种,蛋清、杏仁、香果兰和鱿鱼。2级的要求是什么呢?三四天吃一次轮替食用。由此是不是你们也想到了,为什么在我们国家的《膳食营养指南》当中要求鸡蛋的量是每周3到6个?就是因为我们已经发现了蛋清是很多人食物不耐受的一个状态。

那我能不能吃蛋糕呢?因为蛋糕里有蛋清,其实是可以少吃一点的。但是像芙蓉虾仁就不能吃了。芙蓉虾仁是以蛋清和虾仁加上牛奶嫩炒的一个东西,蛋白质没有经过变性,经过热炒之后反而更容易让你吸收了。而蛋糕为什么可以吃?因为蛋糕里即使加了蛋清,在两百多度的高温烘烤之下已经把蛋清做了一个深度的变性。能理解了吗?

那么我的检测报告中1级不耐受的食物有什么呢?苹果、白豆、大豆、芦笋等等26种,但这些都属于轻微级别,不影响食用,都可以正常吃。尤其是里面检测出来的苹果、大豆和芦笋也是我这三个月常吃的食物。当你吃的剂量比正常人要偏多的时候,某种意义上说这也叫一种偏食。当你偏食之后产生的这种1级不耐受反应,属于正常的现象。

整个的检测报告列出了各种的指数,也给出了相应的健康建议,就是4级食物需要规避。3级的食物,每隔3-4天可以摄入一次,有明显症状者可停止摄食1个月,然后再采取轮替方式少量摄取。2级食物,敏感性食物不要大量食用或天天食用,尽量少吃,可以选取替代食物减少摄入。1级食物也就是绿灯食物可以正常吃。所以基本上对于我来讲,经历过这么长时间的修复之后,我的肠道已经没有肠漏了,菌群结构建立的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