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到荷兰以后,我每周的头号休闲娱乐活动便成了逛超市。我所在的小城(与其说是小城,更像是一个大一点的村子)宁静平和,居民大多为退休的老人和带小孩的年轻夫妇,村子里的商场店铺一到下午六点就齐齐关门,只有超市会顽强坚守到十点。周末闲来无事,我就会带上一个帆布袋去超市逛逛。

还生活在北京的时候,我是盒马/每日优鲜/美团买菜等app的忠实用户。我会在周五晚上定好下一周的生鲜食材,周六早上等东西送到,再把它们整理归类齐整地码到冰箱里,这给我一种希望和掌控感,一种秋刀鱼效应,想一想冰箱里留待明天吃的食物,便可以再撑一撑。

来到生活节奏和便利程度都直线下降的欧洲,我重拾了逛超市这个积极健康又免费的爱好。爱逛超市的理由有很多,渴望人群,逃避孤独,在货架前感受丰盈的物质所带来的踏实感和人间烟火气,还能实践一下通过偷窥别人的购物篮来想象他人生活的恶趣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其实没那么喜欢你》电影剧照

大型超市作为现代消费社会的重要空间,在我心中却独具文学属性。在台湾诗人夏宇的笔下,超市是浪漫想象发生的地方,在排队结账的短短十几分钟内,会有多少可能的故事发生?如果你在超市爱上了排在你前面的人,你会怎么办?

“排队付账这件事情

有人付完账就走了

不知道接着要付账的那人爱上他了

忽然腼腆起来

不进则退那一套 此刻你不前进 此刻你不追出去

大家一起老死在队伍里多好”

你甚至可以通过Ta的购物篮来幻想共同生活的可能性。

“他的购物推车里装的东西 与我的有所交集

那暗示了共同生活的某种可能不是吗 这不美吗

我们在不同的公寓里吃同样的解冻食物 这不暗示了某些共同的人格倾向吗 这不美吗

我们用一样的肥皂和肥皂盒子 这不美吗”

如果现在的年轻人还逛超市,那超市就会是小红书crush文学的高频发生地。如果你在超市耐心蹲守,也许还能蹲到一个完美伴侣。他和我喝同一款咖啡,使用同一个牌子的洗衣液,我们的同居生活一定会顺利美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宇诗集六种加一》

而剥去浪漫的外壳,超市如安妮·埃尔诺所说,是一个充满政治经济属性的空间。从来没有一个地方像超市一样“让如此多不同的个体相互交融”,让我们得以一瞥他人的生活方式,也没有哪个地方像超市一样让人们的阶级属性、经济状况和家庭结构暴露无遗。超市“暴露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银行账户。我们的饮食习惯,我们最私密的兴趣。甚至我们的家庭结构。我们放在传送带上的商品表明我们是独居、同居,还是有婴儿、幼儿或宠物”。

有人在有机食品专柜前选购商品,那是“梦想、欲望和希望”的区域,也有人在打折食品区域犹豫不决,你的财富状况在超市受到严格的审视,车厘子自由在超市成箱的精装5J车厘子面前有了更具象的呈现。“财富的开始——财富的自如——可以这样来衡量:在不看价格的情况下在食品区选购商品。商品带来的屈辱,它们太贵了,所以我一文不值。”在《看那些灯光,亲爱的》这本超市购物见闻中,埃尔诺将她手术刀一般犀利的目光对准了欧尚超市,在她的笔下,超市不再只是一个平凡的购物场所,而成了“一个巨大的人类聚会的场所,一个真正的人文景观”。

有一些人永远也不会踏入超市。那些高谈世界局势的政客并不会知道今天超市里的猪肉卖多少钱一斤。忙于工作的爸爸们也不会在意奶粉和尿布是不是又涨价了。在纸上或心里记下采购清单,再步行、开车或是搭乘公共交通来到超市,在货架前仔细比较。计算物品的单价,排队付账,或是自己在机器面前扫描每件物品的价格,装袋,把所有东西拎回家——去超市这件事情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比想象中的要多得多。而采购往往又是另一项常常由女性负责的隐形劳动。对于埃尔诺来说,记录超市见闻,看到超市里购物的每一个人,给予人们在超市生活中所占的存在与位置,便是在讲述生活,讲述我们今天的生活与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那些灯光,亲爱的》

尽管对超市和现代消费社会作出了犀利的分析,埃尔诺也不得不承认,超市是一个逃避孤独的好去处。“通过与陌生人交错,通过‘看到人群’,恰恰是重新找到了世界。”英国女作家蕾切尔·卡斯克这样形容那些大型商超:“整整一天,它们的电动门不知疲倦地来回滑动,吐纳川流不息的人群。被霓虹灯点亮的空间是如此淡漠而又永恒,散发着舒适而疏离的气息。在里面,你可以忘记自己并不孤单,也可以忘记自己其实独自一人。”

而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令我产生短暂的富足感,它们是混乱生活中秩序感的象征,是安全感的来源。每当感到伤心泄气的时候,我就会到超市里来。超市温暖,明亮,甜品区的小蛋糕可爱而诱人,让人能短暂地忘记烦恼。超市敞开大门,冬天提供暖气,夏天提供凉风,平等地欢迎每一个伤心失落、饥肠辘辘的人。

在尤其感到孤单丧气的时候,在无数次被白人饭伤害的时候,我会去亚洲超市。我住的村子里有一家大型连锁亚超,除了商品单价是国内超市的五倍以外,你几乎会感到自己回到了祖国。这里售卖荷兰超市不会有的嫩嫩的上海青、味道浓郁的小米辣,一排一排的李锦记、老干妈和王守义十三香让你产生幸福的晕眩,几乎忘记自己跨越八千里来到这里的初衷。这个时候我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妈妈走后》的作者米歇尔·佐纳在亚洲超市落泪的心情。在母亲去世后,韩亚龙超市成为了佐纳回忆母亲的特殊地点。她在书里写:“这里甚至有陈列韩国小菜的冷藏柜,你或许会在那里看到我泪流满面的样子,那时我正在回味妈妈做的酱汁蛋和樱桃萝卜冷汤。......又或者,我在干货区哽咽着问自己,要是我不知道还能给谁打电话,问我们最常买哪个牌子的海带,那......我还能算是韩国人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妈妈走后》

在埃尔诺看来,“超市和大卖场的用途不能被缩减为家庭经济和‘购物劳役’。它们唤起思考,定格记忆中的感觉和情感”。而亚洲超市的意义比寻常超市又多了一层,它是漂泊海外的游子与故乡的联结,锚定我们的生活习惯、文化与自我认同。我们总是想着,来到一个新的城市,去到一个新的国家,生活就会如全新的画卷般展开。然而事实是,每到一个新地方,我们就忙不迭开始购买称手的家电,搜罗常用的食材调料,在陌生的地方为自己重新打造一个安心、舒适的小窝。对此,我并不感到羞赧。

感谢亚洲超市,我得以在异乡与朋友家人共同举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螺蛳粉。感谢亚洲超市,只需要花上3欧就能买到一罐郫县豆瓣酱,构筑起我对于灯光昏黄、热气腾腾的家的想象。

正如唐·德里罗笔下的主人公所想的那样:“超级市场除了变得更好之外仍然一如既往,货架充盈、明亮,而且还配上音乐。对于我们来说好像这就是关键之所在。一切良好,还会继续好下去,只要超市不败落,最后一切甚至会变得更好。”只要亚洲超市不关门,只要我能买到长粒米和乌江榨菜,在生病时能吃到我的comfort food白粥配榨菜,我就能在任何一个陌生的城市定居下去,并坚信生活会变得更好。

夏多布里昂在他的《意大利之旅》里写道:“每一个人身上都拖着一个世界,由他所见过爱过的一切所组成的世界,即使他看起来是在另外一个不同的世界里旅行、生活,他仍然不停回到他身上所拖带着的那个世界里去。”由此来看,我身上拖带着的,便是一座亚洲超市。

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今天,各种买菜app层出不穷,当线上下单,配送到家成为了一种新的现实,逛超市也多少成为了一种有点老派的生活方式。正如超市取代了那些更有烟火气的菜场一样,或许在未来,新的大型货物仓储配送站也会取代今天的超市,我们终将会失去这样一个能让我们与陌生人产生短暂交汇的地方。

新的一年多逛逛超市吧,在它成为一种特殊的哀愁之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