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有人喊我“作家”的时候,我以为我听错了,没有答应她。

等我明白她是喊我的时候,特别懊恼。我这是多么没有礼貌啊?有人喊,要及时答应才对啊,这是最基本的礼貌,幼儿园时期老师就教过我们的啊!

虽然,我并不是作家。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作家不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种能力。我虽然平时爱好写几个小句子,但拿不出手,更没有能够展示的能力和水平。

别说喊我“作家”了,就是喊我名字,我都认为是在高抬我,喊我“妹妹”最准确。

然而,回到小县城后,我就像看到了新世界,随处可见“作家”。某某某晚宴中,觥筹交错间,有人介绍:“这是某某作家,是市作家协会会员。”“这是某某诗人,写了不少诗歌咧!”

遇到作家,我紧张。所以,我每次都小心地双手端着杯子,弯着腰,恭恭敬敬地敬酒。这么说的,毕竟年龄在这,万一能指点我一二呢?

后来,在各种接触中,我逐渐认识了更多的“作家”。虽然很少能读到诸如代表作之类的东西,但是,他们的文字和生活习惯却深深影响了我。时间久了,以至于我发现本地作家有几大癖好。

简历癖

说是简历,其实就是个人简介。

说实话,我不会写个人简介。所以,当相关方面让我提供一份个人简介时,我只写了这么几句话:“抿小姐,农民的孩子,爱好写字,在各类权威杂志公开发表文字500万字。”

有人提醒我,这样写太简单了,“不严肃”。同时,给我发来了一个样板。

看完,我自叹不如。原来,简介需要那么长,姓名、性别、高中毕业学校、自修学校、个人学历、各协会会员身份、各种发表情况,等等,应有尽有。

尤其是关于各种发表的情况,我特别感慨。在县城的内部刊物发表一小段文字,被重点标记。其他刊物,要么是内部刊物,要么是没听说过的。

我孤陋寡闻了,惭愧。

我非常庆幸,因为本地没有不孕不育医院。

遥想当年,我们走在北京的街头,到处可见免费发放的小册子,某不孕不育医院制作的,其中刊登了一些文章。

如果本地有类似的医院 有类似的小册子,“作家们”在上面发了文章,很可能也要写到简历上,向外推介一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诗歌癖

一不小心,我被邀请参加一个文人组的局。

因为尊重,也出于礼貌,我对这个局特别重视。参加之前,我还专门理了个发,把结婚时的西装翻了出来,将自己好好倒腾了一番,搞得像新郎官似的。

组局的人很热情,挨个儿给我介绍了一遍。一屋子人我都不认识,但他们的名字都差不多,不是叫“作家”,就是叫“诗人”。

说实话,我挺紧张的,还打翻了面前的水杯,敏感部位烫得我疼了半天。好在,大家没跟我计较。

觥筹交错间,一个眉清目秀的阿姨一直敬我酒,还加了我的微信。大家介绍说,可以叫她黄老师,是才女,无所不能。。

阿姨连忙自我介绍:“我是诗人小黄,你叫我黄姐就可以。”呵,阿姨还挺谦虚的。

就是这个“无所不能”让我产生了误解。

那天饭局散后,我就收到了黄老师发过来的信息:“小胡,快看我朋友圈的诗,写得好不好?记得帮我点赞。”说完,还发来一个妩媚的表情,好看极了。

我点开她的朋友圈,她发了一首诗:“今夜一起喝白酒,喝得精神直抖擞。莫问今朝能几何,无非写诗喝白酒。”

好吧,点就点,谁怕谁。

后来,我依旧该干嘛干嘛,每天接送孩子、上下班、时不时去南门大桥看看人家钓鱼。

黄老师隔三差五地给我发信息:“小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请尽管说,都是一个地方的人,别客气。”

我后来没有找过她帮忙,但经常收到她发来的打油诗。

而类似的打油诗,还有无数人给我群发。有时,刚认识一个人,转身人家就会写一首发给我。效率真高,厉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赞癖

一天,我正在忙活着,突然一个不算很熟的小姐姐的头像在抖动,我连忙点开。

她给我发了一条信息:“小抿,帮我朋友圈的第一条点个赞。”

我点开她的朋友圈,是一条链接,标题的前面三个字是她的名字,非常显眼。

不就是点赞吗,这得配合啊!

我连文章都没有点开,赶紧点了一下,点完就忙自己的去了。

后来,类似的事情屡屡发生,我经常被邀请去点赞。每次点完后,总是会收到一堆提醒,是共同的好友点赞了。

因为认为太多的提醒对我有点影响,所以,当一个“诗人”喊我点赞时,我没有去点。

那天晚上,我专门给我发了一条信息:“小抿,我是哪里得罪你了吗?我看其他人发的文章,你都点赞了,怎么到我这里,你就不点了吗?”

没等我说话,她继续说道:“其实,我真不在乎你这一个赞,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我也不在乎文章发表与否。之所以喊你帮我点赞,是因为看得起你,我把你当朋友。”我赶紧点开她的头像,默默点了一个赞。

过了一段时间,竟然有人传出我不合群。哎呀!

有一次,一个小姐姐喊我点赞后,我闲得无聊,点开了她的朋友圈,数了数,116个赞,妈呀,人缘真好。

大家都说“文章写得真好”“好感人”“值得学习”“读了一遍又一遍”。

然后,我又点开文章看了看,阅读量7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女癖

县城里的作家,胆大心细,善于发现问题。比如,面对他人的作品,总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这些人,没有一个及他的,只要不是自己的,反正都不行,这歌标题不行,那个句子有毛病。

如果是写当地风景的,一定会有一个理由,说对方描写不当,甚至故事失真。

哪怕有人在某国内顶级大报发表的作品,到这些人眼里,都可能冒出来一句:“他发表作品的那个日期不对……”

当然,美女除外。美女,只要能敲几行话,就是美女作家。下次喝酒,一定要叫她,她来了,一帮人流着哈喇子让座,似乎一起喝顿酒就能一起往家走似的。

但凡开会、采访,一定要先通知到某美女作家。如果哪一次没有通知,或者在采访现场有人发现某美女作家没来,一定会有更多人关心。

有人关心她为什么没来?有人关心为什么没人通知?甚至有人关心地问道:“你们听说了吗?她最近和那个谁谁谁……”

小县城有一帮“作家”,处处都是“大作家”,我们需要向她们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