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凌晨,平台给我推了一个话题,让我聊一聊“为何一些人对小米反感?”其实这个话题不太好说,说多了不好,说少了也不全。但平台推了么,就说说我的感想吧。

事实上,真正反感小米公司或者这个品牌的人并不多。老陈认为小米在某些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为科技行业,特别是它涉足的领域,带来了不小的变局,我认为小米是做出过贡献的。同时,老陈也觉得小米公司是成功的企业,不然它怎么能跻身世界500强企业之列,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也是值得尊敬的。

基于这些,老陈个人觉得,真正对小米相关产品和品牌抱有反感情绪的人,可能并不多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如此,那么究竟有什么令人反感的呢?

事实上,令人反感的并非小米品牌和产品本身,就拿老陈来说,我不反感小米公司和其产品,甚至还觉得它挺不错的。让我不太喜欢的地方有两个,具体详细的内容如下:

第一点,老陈对极个别“极端粉丝”的现象是抵触的。极个别极端粉的存在有时会带来负面影响,他们可能会在没有充分思考的情况下,对其他品牌及其粉丝进行攻击。这种行为不仅令人反感,而且可能会对小米的品牌形象造成损害。

所以,老陈真心建议小米法务部,或许应该对这些极端粉丝的行为给予更多关注,因为他们可能给小米带来的负面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要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我想说一说小米在宣传手法可能有失误,个别的宣传手法有玩“文字游戏”之嫌。先申明一下,这是根据个别实际存在的事来说的,不是刻意编排诽谤。

虽然小米在市场营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偶尔有个别宣传文案或会引起争议。例如,部分宣传资料可能会小字中隐藏一些关键信息,这可能会导致消费者见不到而产生误会。事实上,消费者在看宣传资料时,不一定会去多注意小字,而小文字和大文字内容是有差别的。

还有小部分说法欠妥,比如以16.8亿种驾驶模式的宣传为例,这个数字听起来非常吸引人,但实际上,是通过将加速、转向、悬架高低、悬架阻尼、前后驱分配、动能回收等10大项调节,在不同微调情况下进行排列组合得到的数量级,而并非行业内的实际意义上的驾驶模式。

事实上,这10大项调节早就有的,小米只不过微调更自由化点。发布会上,也许老总没搞清楚直接说了是16.8亿种驾驶模式,直接灌输这种数字化概念容易误引导了消费者,还是应该说明白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其实任何公司都不可能完美无缺,谁家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失误,小米也不例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是要有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决心。

老陈觉得小米能够保持开放的心态,及时地完善自身,而且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米未来会越来越好,最终会没人对它有什么反感的。

此外,小米在创新和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目前来看也是值得称赞的。它也在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这些产品往往能够引领市场潮流,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持续以往,再多加重研发投入,定然能够赢得更多的消费者青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想强调的是,小米即使有一些不足,但也是一个积极向上的500强科技公司。而且,我们也要看到它对社会的贡献,它发展这10多年,确实为一部分人带来了性价比产品,推动了部分科技的发展和普及。这种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也是小米品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小米可能会面临一些争议和挑战,但只要它能够持续改进,保持创新,我相信小米的未来会更加光明。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