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有股唱衰华为的汽车业务的歪风,开始在网络空间蔓延,都不知道他们到底为什么这么干?

追溯源头,这股歪风的源头,又是来自某个平台上的一篇文章,说“又”是因为上次劝华为别啥都自研自己搞,也是这平台的文章。文章的基调是批评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后劲不足,但这篇文章的水平确实不咋地,有好几个不专业的地方,让不是汽车行业的我看了都觉得好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点,文章作者对华为及其高管余承东的了解显然是不足,甚至我感觉他可能是压根没去深入关注过。

开篇第一句就错了,他说:许久未见的余承东,如今似乎只会因为华为的新车而亮相了。呵呵,大嘴上次还在发布会上亲自重新发布了pura70,可能他没看到,可以理解,但是紧接着的错误就更加离谱了。文章中提到,余承东一年前(2023年)的职务是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而事实上,2023年华为终端BG并没有董事长这一职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稍微关注一点点,都知道,2024年4月30日,华为才正式任命余承东这个职务的,是特地为他设立的。这些小错误透露出,作者搜罗华为的信息太马虎了,甚至我猜他压根就不怎么关注华为及余承东的动向,因此何谈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点,文章对华为问界新M7 Ultra的升级内容嗤之以鼻,认为升级“只有这么点东西”,他还贴心地罗列出只有四项:前脸、音响、底盘和智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我不是汽车行业的专家,但我知道这四项升级每一项都涉及重大的技术改进,包括外观设计、内饰配置、驾控性能、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升级以及底盘的重大改进。这些升级在行业内都是值得称赞的成就,不知道还有哪家车企能够这样升量不升价的?

而且作者还没提到,华为还为问界M7 Ultra搭载了HUAWEI DriveONE增程电驱平台,升级了动力系统,并引入了华为HUAWEI DATS 2.0智能扭矩调节技术,这些细节都极大地提升了驾乘舒适性和车辆的转向灵敏度。还有不少细节升级,作者都不提,显然是有意忽视这些重要的技术进步,误导他人认为问界M7 Ultra升级太少,没啥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作者在文中还引用了其他人的话,抨击华为的问界和智界品牌,目前存在售前和售后“两张皮”的问题。其实,这个都是老生常谈的黑话,是小黑子们常干的事,这种批评听起来像是陈词滥调,缺乏新意都懒得细说。

事实上,作者自己并未购买过他文中提到的华为的汽车,甚至老陈还觉得他自己更是未体验过,就轻易地发表评论,这种做法缺乏专业性和客观性,确实不够专业。如果,作者真的想了解真实情况,他应该去询问那些真正使用过华为汽车的车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作者认为华为依靠智驾系统难以超越BBA(宝马、奔驰、奥迪)品牌,并认为BBA代表了一种他认为的“脸面”的象征。

这种盲目崇拜他的洋大大品牌的态度,我们并不反对,但至少应该拿出点真金白银的材料来比比呀。可是,老陈只看到作者说,华为的享界S9没BBA有群众基础,也不像他们一样有悠久的历史故事可说,只能传递它的在工艺、舒适性和科技亮点。

我怎么感觉作者比我还活的原始,数智化时代,难道这些亮点不是优势?在数字化时代,这些特点难道不是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他的内容,咱也不一一赘述了,仅凭这些,老陈这个不懂车的人,都觉得作者实在不适合做汽车博主了。他在批评华为汽车时,缺乏深入的了解和专业的分析,他的观点和论据都显得相当薄弱,甚至有些荒谬。这唱衰的水平,恐怕连9年义务教育都没学好,建议他还是多关注多了解多学习,即便知识不全,那也还来得及。

对此,你们怎么看?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