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个钱袋子都有点干瘪的恐怕不止苏州,我们可以预见的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万亿GDP城市甚至一线城市加入“购房入户”的行列。

作者:今纶

就在四五月份,大家还在夸苏州,确实应该夸,一般的夸词都是“中国最强地级市“。

一季度,苏州实现GDP5549.0亿元,同比增长7.9%,GDP增速位居全国万亿城市之首。了不起啊!

但是,5月刚过,苏州在6月2日放了一个大招:自即日起实施16条楼市新措施。

具体包括:苏州全市范围内不再审核购房资格。在苏州购买或拥有合法产权住房且实际居住的非苏州户籍人员,可以申请办理落户。取消首套房和二套房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商业银行可根据客户风险状况,自主确定每笔贷款的具体利率水平。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由不低于20%调整为不低于15%……

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苏州着急卖房,背后是想拉一波土地财政。

苏州这次真急了,发生了什么?数据会说话。

01 很多指标增长,财政收入下降

一季度,大家都看到了苏州亮眼的成绩:苏州实现GDP5549.0亿元,同比增长7.9%。

而且,第二、第三产业确实增速亮眼第二产业增加值2423.3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3098.8亿元,增长7.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理说,GDP增速这么高,财政收入应该不错。

5月27日,苏州市政府办公室还在江苏省人民政府的官网发布了题目为《前4月苏州经济运行延续稳定向好发展态势》的信息通报。

里面全是上升的数据:

1至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208.0亿元,同比增长6.6%。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73.9亿元,同比增长10.1%。

全市进出口总额8033.7亿元,同比增长10.1%。

但是,几天之后的6月2日,苏州宣布实施16条楼市新措施。

苏州到底发生了什么?

大家要知道,GDP以及各种增速并不等于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才是最实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苏州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56.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21.3亿元。仅仅看这个,是赤字。

苏州今年一季度的财政数据,我们没有查到,但江苏全省的查到了。

一季度,江苏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32亿元,增长0.8%。

估计,苏州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不会很高。

那么,问题在哪?我不知道。

有没有可能很多工业产品还没卖出去,所以,有GDP,但是没有现金流,这有可能。

那么,以后能不能卖出去?不知道。

02 数据不理想,再次加码宽松

大家都知道地方政府有两个钱袋子的,第一个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其中主要是来自各项税收(包括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等)以及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等)。

现在,苏州的这个钱袋子瘪了。

好的,那么,我们看第二个钱袋子:土地财政。

2023年,苏州商品房销售面积2068.9万平方米,比2022年下降9.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861.0万平方米,比2022年下降10.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情绪在延续。

据当地监测机构“楼市清磐”统计,5月份苏州新房住宅一共有2065套房源获得网签,总共网签面积约26.88万平方米,环比下跌5%,同比下跌58.37%;二手房住宅一共有4973套房源获得网签,总共网签面积约52.29万平方米,网签量环比下跌22.57%,同比下跌26.79%。

据好地大数据,一季度苏州出让金72.3亿元,同比减幅54.4%南京出让金68.7亿,同比减幅63.3%。

也就是说,苏州的第二个钱袋子也瘪了,南京的情况也一样。

所以,你看到南京和苏州都在“贴地飞行”,基本都是以最宽松的政策希望吸引大家买房。

苏州的第二个钱袋子的情况其实是如此紧迫,因此,苏州在5月刚过完之后,估计觉得数据确实不理想,果断再次加码房地产宽松政策。

一切数据都是浮云,只有到手的钱才是真的。

03 风高浪急,博弈激烈

苏州的人口状况如何?

2023年末,苏州常住人口为1295.80万人,比2022年末增加4.74万人,常住人口规模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回望一下此前的人口:

2022年,1291.1万;

2021年,1284.8万;

2020年,1275万;

2019年,1270.8万。

也就是说,四年过去了,苏州的人口增长了25万,但是由于土地供应、个人收入、信心等多方面的原因,苏州的楼市并没有一路高歌,开始回调。

人多了,不等于钱多了,说不定是穷人多了,或者富人、中产变穷人的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州楼市会因为“购房入户”而回暖吗?大家静静等待。

两个钱袋子都有点干瘪的恐怕不止苏州,我们可以预见的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万亿GDP城市甚至一线城市加入“购房入户”的行列。

哪个一线城市会跟进?

毕竟,各种眼花缭乱的增速数据没那么重要,只有把钱放进钱袋子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税收和非税收短时间内都起不来,那么,就必须给房地产极度宽松的刺激政策。

至于那些早就没有限购限贷政策的二三四五线城市,其实可以刺激购房力量的牌已经打完了,剩下的就是熬。

2024年二季度,因为全国层面的史诗级楼市刺激政策、三大一线城市两天内相继放松调控、苏州重启购房入户,必将在中国的房地产发展史上留下极为特殊的一页。

未来,依然风高浪急、博弈激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