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忆重塑:

清华大学文物建筑明斋门厅室内空间设计营造研究2

陈虹羽1, 杨扬2,杨毅1,杨胜1

1 昆明理⼯⼤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昆明 650504

2 无预设建筑设计工作室,上海 200085

3 明斋建筑门厅的空间营造与记忆重塑过程

3.1 “记忆重塑”的设计观

3.1.1 设计缘起

“历史建筑”是一个模糊的大概念”[9]。我们必须谨慎对待历史留下的文物建筑。现代国际主流文物建筑 (文化遗产) 保护和修复理论认为,主动干预对象行为的目的是将认识历史的最重要物证真实且完整呈现供人类为了发展去反顾历史,不是怀旧不敬畏传统亦不美化历史。约翰拉斯金在《建筑的七盏明灯》中强调现状保护,将建筑遗产视为前人的“劳动”成果,呼吁需欣捍卫前人的劳动本身;反对风格推测且天衣无缝的修复,认为这是对原本的作品的一种异化[10]。布兰迪在《修复理论》中认同了拉斯金的理念,认为保护需以尊重他人的劳动为前提进行,其次才能谈到文献性信息的保护与重建。《威尼斯宪章》作为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强调了必须对各个时代为同一古迹建筑物所做的正当贡献必须予以尊重,进一步奠定建筑遗产的保护规则。

清华大学中的三座宿舍“明斋”、“新斋”、“善斋”三斋,均以《大学》三纲领(明德、新民、至善)命名。清华礼堂内“人文日新”的牌匾中的“人文”二字,象征着清华大学“人文日新”的精神,不断唤起人们对清华办校精神的追忆:是现实与历史的统一,也是人文与科学的统一。明斋门厅的空间设计与营造阐释了“记忆重塑”的设计观。从设计者在档案馆找到杨廷宝先生当年的图纸开始(图3),成为了这次设计的突破口。在天津基泰公司设计的图纸上,发现了门厅所在位置,在杨廷宝先生一开始做校园规划设计时,是一个过街通道,并不是社科院现在的门厅(图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03 明斋宿舍各层平面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4 明斋宿舍模型复原图

那么设计者的选择是什么?是维持现状,修修补补,还是恢复过去。如果修修补补、恢复过去,变成过街通道,就得拆除入口的门和台阶,就不能作为门厅来使用。门厅恢复在原来的东西两侧,这种做法虽然可以几乎100%的恢复明斋初始的状态,但会对建筑现在的管理和使用带来麻烦:“需要设东西两个可以进入的门厅(原门厅位置),设置两套与之配合的前台传达室和门禁系统。人从一层的东边到达西边,需要通过过街楼出建筑,进入过街楼,然后再进入建筑,还需要设置更多的门禁和刷卡系统,给管理带来了很多麻烦。”②

如果一处历史建筑做到完美修复,却影响到现状的使用,不能联结现实与历史的记忆,是有问题的。诚然,“中国文物建筑保护长期存在争议并影响发展的问题是关于“原状”和“现状” 的定义、判断标准以及维修后应当达到的效果。对待文物建筑的态度应该“恢复原状”或是“保存现状”、应该“整旧如旧”或是“整旧如新”[11]。如果没有尊重建筑初始的形态,修缮的意义在哪儿、或者说建筑学的贡献在哪?根据上述思考,设计者认为要在修缮的过程中遵从文物建筑的基础价值,保留历史建筑的原真性与完整性,形成有的放矢的积极干预。

3.1.2 设计决策

在以上思考的基础上,设计者做出了一个在满足现状使用基础上,同时能够让人感受到历史风貌的决策:尊重当下基础上恢复当年建成时的空间感受。保证现状使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恢复作为过街楼的历史风貌。通过一种透明的空间介质来串联当下使用管理和空间通透的双重要求;同时例举了几项对本项修缮项目的价值判断细则:

①文物价值:修缮如何保留明斋特定历史时期文化、艺术、城市建筑发展的实物的传承价值。

②功能价值:明斋门厅作为清华大学社科院一楼重要的办公节点空间,除了满足日常教师上班所需,是不是可以起到的其他功能价值。

③可持续发展 (人文的、教育的、社会与经济等多方面) 价值。

④历史追溯与时代发展价值(把握当下与历史的联结)。

通过上述价值判断,设计者提到了罗文塔尔的《往昔是异乡》一书,罗文塔尔在书中以大量案例为核心强调了过去与现在的关系。书里明确说明了我们不能梦想和过去一样,应讨论如何将过去和当下连接起来。设计者强调自己的想法与书中的观点何其相似,在设计过程中他仔细考虑了如何保护明斋内部空间原真性以及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与修缮的问题。传统的原真性包括建筑的初始状态及后来对它的修缮,经时间的冲刷所留下的有价值的历史信息,最大限度保证遗产真实性的重要实现手段是在修复中保留岁月在建筑遗产中留下的痕迹[12]。如何通过现代手法使人们回到过去,追溯门厅作为过街楼通道的使用历史并且保留现在的社科院门厅功能是本次修缮改造的主要目的。

在干预决策的过程中,历史上明斋作为清华园中重要的实物的价值以及其在各时期设计、改造变化的历程决定了应采取何种态度的重要依据。因此,设计采取一种折中的空间营造手法,既要使门厅部分变得通透,让门厅作为过街楼的历史状态以通过现代化的手法得以还原,又要使其尊重原始传统布局情况下满足现代门厅的使用功能,完善修缮价值。对待现状的使用与历史的印记,让人可以接触到“岁月的痕迹”,唤起历史记忆。

3.2 与记忆对话的空间营造逻辑

3.2.1 唤起回忆的过街通道

在门厅的空间营造中,需要面对既要保留社科院办公大楼,既要成为承接道路两侧的功能空间的空间格局。仅仅作为门厅,就无法解决使用过程中的不便性,也无法恢复这个场所作为过街通道的历史记忆节点空间。

为了将历史延续到空间场所,将“唤起回忆的过街通道”重新呈现,设计首先尊重场所历史精神,延续通道的实用性。将通道作为记忆联结的空间把通透性做足,在结合建筑外立面的协调统一的情况下、综合考虑未来新使用功能的要求, 满足明斋门厅作为过街楼的历史以及当代意义,恢复门厅作为过街通道的感受,在整理好使用功能、流线和空间使用要求下,把门厅前后两个门(木门和另一侧金属防盗门)拆除,然后将两扇门设为南边自动推拉门,北面平开门(因消防疏散,不能两侧均为自动门)。另外设置人脸识别系统,方便下班时间后社科院办公的人员进行使用。通道功能被完整保留,也不影响作为办公门厅的独立性(图05、图0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05 改造前门厅平面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06 改造后门厅平面图

(未完待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责任编辑 | 吴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