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妈妈给我来了个“惊喜”——弟弟要结婚,而我这个“无私”的姐姐得“献出”自己刚刚买的房子。

你们可能觉得奇怪,我自己买的房,为啥还要让给别人?别急,听我说完。据我妈的逻辑,因为我弟弟还没房子,我作为姐姐,就应该“挺身而出”,把新家让给弟弟结婚用。她的一句“你不能这么自私”,简直像是一盆冷水,泼在我这个努力独立的女性头上。

说实话,我当时的心情就像是正在享受午后阳光的猫咪,突然被一只蝴蝶拍了一下,愣住了。我买的房,我付的贷款,我流的汗水,怎么就变成“自私”了呢?这不就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重男轻女”思想的变种吗?我买房子是为了有个自己的小窝,不是为了给弟弟做“嫁妆”。

我尽量平心静气地解释,我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也需要被尊重。但这似乎触动了家庭的“和谐”神经,我妈的表情从惊讶转为失望,仿佛我是个不孝之女。我想说,尊敬的妈妈,我并非无情无义,但我也有自己的生活和选择权,我不是超人,也不是银行,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这个故事,或许在很多家庭中都能找到影子。我们是不是该重新思考一下,所谓的“亲情义务”是否应当以牺牲个人权益为代价?“无私”的定义,是否应当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

我在这里分享,不是为了诉苦,而是希望引发大家的思考。在追求男女平等,提倡独立自主的今天,我们是否真的做到了公平对待每一个家庭成员?我们是否在无形中强化了一些陈旧的观念?我们又该如何在家庭责任和个人追求之间找到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