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邹成效,全文共计1054字,阅读完毕约需5分钟

一、问题的由来

有这样一起案件:

2023年,小文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诈骗了受害人小美人民币600余万元。2024年2月,小文以诈骗罪被刑事拘留,后经人民法院审理,判处小文有期徒刑十二年,并责令小文退赔受害人小美600余万元。由于涉案款均被小文挥霍,直至判决生效,小文未能偿还小美分文。

小文服刑后不久,其父母因意外过世,留下价值1000余万元的房产、股权、现金等遗产,由于小文的父母生前未留下遗嘱,法定继承人为小文和他的弟弟小武。小文考虑到,即便经法定继承分配到500余万元遗产,也有可能被受害人小美申请强制执行,就主动放弃了对父母遗产的继承,该1000余万元遗产全部由小文的弟弟小武继承。

小美在得知此事后,认为小文放弃继承权的行为是一种恶意逃避履行债务的行为,拟对小文提起撤销权诉讼。

小美是否可以对小文放弃继承权的行为行使撤销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放弃继承的行为能否撤销

1、关于撤销权的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538条: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也就是说,法律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赋予了债权人法定的撤销权。

2、关于认定放弃继承权行为无效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一)

第三十二条:继承人因放弃继承权,致其不能履行法定义务的,放弃继承权的行为无效。

也就是说,对于继承人不能履行“法定义务”的放弃继承行为,是可以认定为无效的。

3、可以认定无效的“法定义务”是否包括合同义务

有一种观点认为,继承中法定义务是一种基于身份产生的义务,例如夫妻间扶养义务、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等,不包括债务的给付义务。

另一种观点认为,法定义务除了上述基于身份产生的义务,也包括合同义务。

笔者赞成第一种观点,由于继承权更多的是一种人格权,所以法定义务不包括合同义务,不能进行扩张解释。

4、债务人的消极行为能否撤销或确认无效

或者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撤销权的本质是防止债务人因不当减少财产而造成偿债能力减少而导致债权人无法实现债权,对抗的是债务人的一种积极行为、主动行为;而放弃继承权的行为是一种阻止增加财产避免偿债能力增加的行为,是一种消极行为、被动行为。撤销权或者确认无效的权利,仅能针对积极行为,不能针对消极行为。

三、结语

笔者认为,继承人因放弃继承权,致其不能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属于消极阻止财产增加的行为,债权人不能撤销,也不能确认无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