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深圳是富人的乐土。有民间广为流传的段子为证:“不到北京不知官有多大,不到深圳不知钱有多少。”的确,深圳曾经真的富得流油。银行要比米铺多,三万五不算富十万八万刚起步……依托开放政策的先发优势,深圳富人云集、赶京超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的深圳,身边不少中产朋友都是“新型穷人”的一个状态:说穷吧,还天天上班;说富吧,兜里还没钱;说懒吧,每天还早出晚归走路还是风风火火的步伐。感觉已经拼尽全力了,但是每个月能存一万块都相当艰难,每个月还完车贷房贷就光溜溜的什么都不剩了。只好叹息一声:这扯谈的日子,怎么就越过越穷了呢?

是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吗?可这偏偏就是一个曾经富得流油的城市呀,为什么现在却到处都是“新型穷人”呢?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十来位到深圳至少十年以上的中年人就此现象进行了探讨,深圳现在变穷了,吃相还不太好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从个人方面看。深圳的社保上调已经涉及到全体深圳市民,1月份和7月份两个月份如果社保完全调整之后,跟23年相比,非深户的社保其实上调是翻倍了,中下档次的由600涨到了1300。深户社保也调整了,增幅也在百分之六七十。

再来看企业。去年以来,很多企业开始补缴印花税,还有很多企业收到了,工商或是人社等主管部门开具的行政处罚。

一位经商二十多年的朋友说,他所在的总公司在深圳设立了一个分公司,因为经营不善要注销了,本公司借给分公司周转的投资款却被税务莫名其妙地要求转化成收入,必须要补缴企业所得税。公司领导咨询了诸多同行,有财务人员也有老板,都没有听说过有投资款要转化为收入的法规,也没有听过税局有过类似的处罚,难道是深圳自行立的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推测深圳也开始变穷了,缺钱了,所以吃相也开始难看了起来。

本地人叫苦连天,外地人干脆一走了之,都是因为生活成本太高,入不敷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来看深圳的私家车保有量,这是深圳曾经引以为傲的一个方面。深圳的机动车和私家车保有量,连年上升,超过了520万辆。

这是什么概念?

按深圳1750万人口计算,深圳有1750/3=583.3万户家庭,也就是说每户家庭都有一辆私家车,深圳人均拥有汽车率1750/520=3.3人/辆,每3个人就有一辆车。

这是好事吗?说明深圳有钱?问题是,多数私家车都是贷款买的,每月要还车贷、交车位租金、加油费……养车一年下来占了家庭开支的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再看深圳的房价。深圳房价连年攀升,目前均价已经60000多/㎡,高房价之前是用来给深圳贴金的:消费力强劲,有消费活力。问题是,大多数的房子都是贷款按揭的,每个月按揭还房贷,动不动就是大几万,霸占了家庭开支的2/3。

光是房贷和车贷,就占去了大部分深圳人的所有收益,还没有计算吃饭、穿衣、养家、孩子上学等费用呢

深圳表面看到的是满街豪车、满城豪宅、一块砖掉下来砸倒一个千万富豪。实际上呢?开豪车住豪宅反倒是两兜空空的“新穷人”。

许多市民都心知肚明,深圳原来有5个区,现在变成有10个区加上深汕功能区,地盘还是那块小小的地盘,但机构猛然翻了个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个区对应设立各职能部门,这得增加多少公务及事编人员,财政收入抵不上财政支出才是根本原因。政府机构扩充,公职人员臃肿,这才是收支不平衡的关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