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康熙王朝》的前几集,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顺治皇帝要出家,一众大臣苦苦相劝。最终,顺治还是出家了,但劝顺治出家的行森和尚却被师父烧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顺治想出家确有其事,但并不是电视剧里说的那样真出家了,而是出家不成郁郁而终了。行森和尚也确有其人,但他并电视剧中那么年轻,也没有被烧死,而是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圆寂,比电视剧多活了十六年。

行森(1603-1667),号茆溪,字慈翁,俗家姓黎,广东惠州博罗人。他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父亲黎绍爵是明末刑部侍郎。

因为家庭的原因,行森受过良好的儒家教育,曾以恩萌而入国子监学习。

明崇祯三年(1630),行森二十七岁,生了一场大病。病好了以后,他“为恶梦感发”,决心出家为僧。于是,他跑到了罗浮山华首台,拜道独禅师为师,出家为僧。出家为僧之后,行森先学佛法于浙江云门寺雪峤圆信(雪峤,俗姓朱,名圆信)禅师,得到师父的充分肯定。在雪峤圆信逝世以后,行森又报恩寺找玉林琇(原名通琇,号玉林)继续学习,玉林琇对其也非常赏识,并制定他为临济宗六十九世传人。

顺治出家这件事情,并非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为叙述方便,僧人的名字本文统一采用电视剧里的称呼。

电视剧里,行森看起来三四十岁,是一个年轻和尚。事实上行森跟康熙打交道的时候已经57岁了。而且,行森本就是玉林琇的亲传弟子,并非徒孙。而且,玉林琇(1614~1675)居然比行森年龄还要小11岁。

顺治十六年(1659年),玉林琇应召给顺治讲佛法。在言谈中,顺治对行森的偈语极为赞赏。第二年,玉林琇离开北京回山。顺治帝特别交待:“送玉林琇和尚回山的船,在返程的时候,顺便带上行森和尚来北京,我要见他一面。”

玉林琇回到浙江之后,立即命行森和尚随返程的船进京。此后的一年半时间里,行森一直在北京,经常给顺治说法,奏对默契,宠眷始终不衰。

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中,董鄂妃去世,顺治帝痛不欲生,不能自拔。

就像行森年轻时因为一场大病而遁入空门一样,顺治也完全沉迷于佛教。董鄂妃去世一个月后,顺治居然请行森为其剃发,决心“披缁山林,孑身修道”。当玉林琇闻讯赶到皇宫,震惊惶恐之下,对自己的徒弟勃然大怒,立即命人取来干柴,当场要行森烧死。

顺治帝见状,被迫放弃了当和尚的想法,答应重新蓄发,不再出家。玉林琇命令行森立即回山,不要再在北京呆了。

顺治十八年(1661年)元月初二,顺治帝患天花去世。临终前,他还专门指定行森和尚为其操办法事。行森日夜兼程赶到北京,主持了顺治的火化。

所以,历史上行森并没有被烧死,而顺治倒成了少见的被火化的皇帝。

根据现存的各种资料来看,行森并没有主动引诱皇帝出家。从行森的思想和作为来看,让顺治出家既不符合他的理念,也不符合他的利益。他每次和顺治谈论,出了皇宫之后就闭口不言,不像是那种贪图虚名地位的人。再说了,如果他是这样的人,作为官宦子弟,当年又何必出家呢?

康熙十六年,行森圆寂。

雍正十年(1732年),雍正还特地下旨褒奖行森:“奉旨留京数年,并受封号,奏辞甚力,及阅其语录,正言佛法,并无记载夸张之语。”雍正追封行森为明道正觉禅师。

如果,行森真的曾引诱顺治出家,死后哪还会有如此殊荣?

敬请关注,感谢每一个遇见的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