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系列上一篇文章在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1年的春节前夕,在艰苦卓绝的第四次战役中,在汉江南岸泰华山的311.6高地上,一一二师三三六团5连正在这里苦苦坚守。举目望去,这里已经被帝国主义强大的战争机器蹂躏过,但仍然逃不过被我英勇的志愿军打到焦头烂额的下场。在春节前夕,5连的连长徐恒禄(我军著名英雄)接受上级命令实施防御。敌人放出狂言“三天夺取汉城”,我军毅然投入战斗,坚决不能让他们得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敌人的炮火延伸袭击时,我们的6班长王文兴带着他的人,和4、6班的同志们一起在敌人群中刀刀见血。敌数次攻击没有成功,在正午时候,又以5个炮兵阵地的火力向5连行毁灭性打击。敌人在炮火掩护下,用2个营的兵力分三路向5连阵地扑上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文兴以前是久经考验的老战士,左臂和腿部负伤,连长让他下去,可是他坚持不下去休养。听到了这次任务,他带着18名还能行动的伤员坚持走上前沿阵地参加战斗。

“你的腿怎么样?”

“没什么,连长,我们一定能完成任务!”

共产党员王文兴同志以前是一个黑龙江省的贫苦出身的孩子。八岁那年,他父亲给地主当长工,累得患了肺痨病死了。他们孤儿寡母去给地主放猪,王文兴自己当“半拉子(未成年的长工的意思)”,或者出去讨饭。在数九寒天没有鞋穿,凑合用乌拉草塞进捡来的旧鞋,然后去给地主砍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家乡被解放以后,参加了党的队伍,在战斗生活当中锻炼成长。美国的炸弹落到了鸭绿江边,他心里有刻骨的恨,坚决报名参加了志愿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战斗当中,只要一看到帝国主义的暴行和朝鲜人民的痛苦, 王文兴感同身受,此刻他决心战斗到底。

在左翼的阵地上,为了节省弹药,6班的同志们一直按照指示,把敌人放进到30米距离之内再进行攻击。但是敌人也学聪明了,他们采用密集的等腰三角进攻队形,把主要力量放在后边儿。

王文兴举起了一块石头,向同志们做了一个暗示。大家都心领神会。当敌人离阵地大约30米远的时候,王文兴使劲喊起来:“同志们!用石头砸呀!”

头一批敌人被打下山去了。等他们清醒过来就认为志愿军的弹药已经告罄,于是便开始反扑。那时候敌人的手榴弹已经甩到了阵地上,王文兴眼疾手快赶紧扔了回去。可是,又一颗炮弹在他附近爆炸了……

连长徐恒禄跑到六班的阵地上,看到王文兴的头部受伤,眼睛已经被炸坏了,他无比心痛,赶紧把他抱起来包扎。

苗景春到营部送信回来了,还带回来几袋手榴弹。徐恒禄让小苗分给战士,并且说让三班同志赶紧上来。

战士们纷纷表示,“没问题!有一个人也要打到底!”

“他们想进汉城?!让他们进丰都城!”

“连长,你放心吧!保证完成任务!”

三班的同志们已经就位,又一批敌人也摸到了阵地边上。

王文兴把自己的绷带拽了下来,一手捂着还在滴血的眼窝,另一只手抄起了两只手榴弹……他说:“连长,我不行了,绷带还是留给同志们用吧!……我还要战斗!”头一批敌人已经扑上来了,王文兴拖着伤腿,拉开了手榴弹朝他们猛冲过去……

徐恒禄高喊:“同志们!为六班长报仇!”……尽管实力悬殊,我军发扬革命的大无畏精神,迸发出无穷的力量。这三天的结果是敌军在我军坚守的阵地前留下了500多具尸体,白白发动了13次攻击;“三天夺取汉城”的狂言最终成了泡影。

(未完待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