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篇段子

国际“脱实向虚”大赛,参赛者需要展示自己如何从现实世界中解脱出来,进入虚拟世界。

德国选手展示了自己的虚拟现实游戏,玩家可以在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体验不同的生活。评委们纷纷表示:“不错,但这只是逃避现实。”

法国选手展示了自己的抽象画作品,用色彩和线条表达内心的感受。评委们点头称赞:“有创意,但这只是自我陶醉。”

德国选手讲述了自己的思想实验,探讨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界限。评委们表示:“很有深度,但这只是空想。”

最后,来自中国的游客拿出手机,打开了一个直播平台,开始直播自己在全球的旅行经历。观众们纷纷点赞、送礼物,他一边享受着美食美景,一边与粉丝们互动。评委们瞪大了眼睛:“这才是真正的脱实向虚!”

一.小小疑问

不知道小伙伴儿是否为类似的疑问所困扰? 即:【理想与现实冲突时,应该如何取舍】

我是大卫的平行宇宙,欢迎关注!

二.现实困境

事实上,只要经历过以下这些令人伤脑筋的场景,小伙伴儿都会对这个疑问感同身受。

  • 在既定的职业道路上稳步前进,有一次可能加薪但要转行的机会,你会如何选择?
  • 创业时定好了企业的价值观,但面对激烈的竞争,对该信念产生动摇?

三.历史遗产

残唐五代用==【[[1.缺乏理想的现实主义 - 李存勖逐渐堕落|闲话残唐五代]]】==这段毋庸置疑的史实,沉淀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恰好可以回答这个疑问。

这个宝贵的非遗就是:==【没有理想的现实主义,如同没有目的地的导航,天晓得最后会被引向何方】==!

后人应该能够学以致用……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大卫的平行宇宙,欢迎关注!

四.平行宇宙

好奇心爆棚的小伙伴儿可能会有疑问:要是不按刚刚总结的干货去处理,会发生什么?并不需要去平行宇宙寻觅,现实中就有人重蹈覆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本江湖,各大高手逐鹿天下第一宝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资本市场这个江湖里,从1999年至2023年,能够坐上市值第一宝座的绝顶高手分别是:微软、通用电气、花旗集团、埃克森美孚、苹果、沙特阿美与摩根大通——名额之所以远低于年份数二十五,仅仅因为有底蕴的高手,如:苹果、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曾经多次登顶。 如果将这些绝顶高手分分类,就会发现,他们严格遵守马太效应,仅仅分布在极少数行业里,即:

  • 能源行业: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
  • 互联网行业:微软、苹果;
  • 金融行业:花旗集团、摩根大通。
  • 以及制造业独苗:通用电气。 显然,想在资本江湖里当话事人,出身极为重要——快消、农业、军工、医药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热门行业,固然可以呼风唤雨,但想“会当凌绝顶”?还是不够格! 所以,只有能源、互联网、金融以及制造业才有资格吗? 答案出乎意料——过往25年有资格登顶的,其实仅有能源、互联网、金融这三个行业

着急指出错误的小伙伴儿,我知道你很急,但真的先别急——通用电气的确登顶过,但那个时候的通用电气,本质上已经不是我们刻板印象中的传统工业公司,而是一个披着制造业外衣的金融集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天龙八部】中,顶尖高手鸠摩智号称精通少林寺七十二绝技,可实际上,他老人家不过是用逍遥派的小无相功模拟个形似而已。 通用电气亦如是,虽然以制造业巨头出道,可经过多年的努力,登顶资本江湖时,其实已经成了一个如假包换的金融机构。

通用电气在资本江湖的沉浮

  1. 1981年:杰克·韦尔奇接手通用电气时,公司市值约140亿美元。
  2. 1999年:临近杰克·韦尔奇卸任之时,通用电气成为当时美国市值最高的公司。
  3. 2008年金融危机:通用电气金融的期末净投资从5380亿美元降至3630亿美元,市值受重创。
  4. 2022年6月17日:通用电气市值约为719亿美元。
  5. 2024年:通用电气的市值为1831.61亿美元。 显然,在杰克韦尔奇的领导下,通用电气走上了巅峰。 但经历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其市值大幅缩水,即便之后重新振作,也始终未能重现昔日辉煌——哪怕不考虑通胀的因素,如今的市值也远不如当初。

当然,无论后来发生了什么,谈及通用电气,都绕不开其如何从优秀到卓越的过程。

何以成功?唯有金融!

杰克韦尔奇治下的通用电气能突飞猛进,原因有很多,比如:

  • 强调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诚信;
  • 相信变革不是坏事;
  • 将伟大企业的特征定义为顾客导向;
  • 规模经济;
  • 其他。 以上这些都是韦尔奇在卸任演讲中提到的、引领通用电气走向辉煌的重要经营原则。

作为带领通用电气走向巅峰的职业经理人,韦尔奇毫不意外地被誉为“全球第一CEO”、“二十世纪最佳经理人”、“美国当代最成功、最伟大的企业家”。 这样的成功人士总结出的心法,有着扎实的业绩支撑,自然用不着怀疑其正确性。

但,问题是:这就是通用电气腾飞的全部原因吗? 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以上这些都不算错,但真正让通用电气卓尔不群的,其实是该公司实施的财务化业务——急速发展的金融业务成为通用电气盈利的重要来源,其市值亦随之突飞猛进。

所谓财务化业务,主要体现如下:

  • 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这已经偏离了顾客导向这个韦尔奇亲自给伟大企业特征下的定义;
  • 业务重组和资产剥离,即:只进入能做到头部企业的领域,而一些表现不佳或投资回报周期长的项目,则剥离或售卖出去——这与企业愿景“使世界更光明”不能说毫不相干吧,至少也是南辕北辙,毕竟只注重短期利益,似乎不太可能让光明来得更猛烈些。
  • 金融板块的扩张——这就意味着通用电气已经不再是那个传统概念中的工业公司,而是依赖金融业务的公司。这使通用电气作为一家老牌的工业公司,却在2008年的次贷危机中严重受创;
  • 依靠并购增长。通过大量并购固然使通用电气的市值大幅提升,但能否同化新血,使其为公司愿景服务?显然,答案并不那么肯定。 简言之,实施财务化业务,虽然在短期内为通用电气带来了显著的财务回报和市值增长,但也为公司长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等外部冲击下,过度依赖金融业务的风险暴露无遗。 像不像鸠摩智被自身功力反噬的模样?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变成了:

财务化业务如何夺舍原本主业的?

话说,通用电气发展财务化业务的初衷本来是想用金融工具为主营业务提供协同帮助。 但随着公司对现实的妥协低头,原本的副业一步步逆袭,竟然把制造业这个主菜踢出了餐桌。 讽刺吗?鸠摩智不就是舍本逐末的典范嘛——为了专研武技而荒废佛法。

那么,这个逆转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 经常起草、审批、研读过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小伙伴儿都清楚,该报告主要围绕三个核心指标展开论证,即:立项必要性、技术可行性以及成本经济性。 考虑到本例中的必要性就是所谓经济性,那么,就从技术可行与成本经济两个方面讨论一下当初通用电气的做法吧。

技术可行性

作为一家百年老店,韦尔奇接手时的通用电气虽然还没有成长为后来的那个巨无霸,但作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与标普500指数的成分股,其拥有资源之丰富、工业实力之强大,已经具备足够的资本为财务化业务发展提供必要的、有力的支持——毕竟股神巴菲特可是将标普500指数推荐为普通人可以投资的标的。

打个比方,小学生当然搞不掂数据分析,可精通统计学的大学生上起手来就容易得多。彼时的通用电气就是那个精通统计学的大学生。

成本经济性

这得从通用电气内外部两个角度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导致金融市场日益繁荣。 对,就是所谓的“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彼时的大环境下,通过金融业务,通用电气能以相对小的风险取得更高的利润率与回报率。

财务化业务既可行、又收益巨大,那自然没有不做的道理。 而一旦投入资源开展相关业务,通用电气发现,自己的形势不是小好也不是中好,而是大好——该板块的确以更低的成本实现了更高的收益;而且,风险真的不大——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通用电气没有看到有什么致命的风险。

彼时,对实时利润与公司市值的追求,使通用电气开始相信这样的说法,即;一个资产更加庞大的通用电气理应比小富即安的公司更有资格实现公司愿景。 于是,随着财务化业务越来越赚钱,通用电气那个“让世界更加光明”的理想渐渐成了摆在供桌上的牌位,地位尊崇但活力全无。相反,公司上下充斥着想尽一切办法做大做强的声音。 而想要做大做强,财务化业务不正是最有效的途径吗?

就这样,金融业务逐渐从内部服务转向外部服务,资产规模随之迅速膨胀,一度占集团总资产的70%以上。相应的,来自金融板块的利润超过了总利润的50%。 这就意味着,通用电气已经从一家传统的工业公司转型为金融机构。

如此漂亮的业绩,好不意外吸引了大笔资金;而这些资金显然也是有其诉求的,即:资本市场对通用电气的短期利润要求极高——没有谁不想尽快发财不是? 这就促使通用电气不得不加快财务化业务的发展速度 。

即:财务化业务给通用电气带来高利润,高利润吸引大笔投资,投资者要求通用电气取得更加漂亮的业绩,通用电气不得不在财务化业务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且一去不复返。一个正反馈回路就此闭环。只是……财务化业务就全是优点吗?

财务化业务的代价

财务化业务在给通用电气带来巨大成功的同时,有没有什么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短期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的代价,就是通用电气曾经的核心业务不可救药地衰退了,即:其传统制造业及相应的创新能力的彻底丧失。 毕竟,能靠颜值躺着赚钱,谁还会苦哈哈地继续干那些成本高、收益低、见效慢的体力活呢?

啥?你问原本的理想去哪了

  • 高情商的说法:我们不就是通过大赚特赚来为理想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嘛
  • 低情商的说法:屈服于现实的诱惑,彼时的通用电气已经失去了曾经的理想。 就这样,当初担忧过于依赖制造业的通用电气,一步一步地蜕变成不得不完全依赖金融业的全新组织

当然,如果还能继续赚大钱,已经习惯躺赢的通用电气也不会对此有任何抱怨——现实主义者在意的不就是看得见摸得到的利益嘛。

只是,当大环境剧变之时,曾经的版本之子受到的反噬最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金融业务高波动的特征立即给了通用电气当头一棒;随之,信用评级的下降又使其融资优势不再,本来就亏损的金融业务就此雪上加霜。 于是,如前所述,不过数年,通用电气的市值从巅峰期的5380亿美元腰斩成3630美元,并从此一路下滑。 更讽刺的是,由于远离制造业太久,2021年11月,通用电气宣布放弃设备制造业务,并将集团分拆为三家公司,专注不同领域。

一定意义上,通用电气也像功力全失鸠摩智一样,决定与过往决裂,走向一个全新的未来了。对此,鸠摩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含泪点赞,希望通用电气能一路走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敲黑板,干货需要多重复!没有理想的现实主义,如同没有目的地的导航,天晓得最后会被引向何方

One more thing

话说,如果将上文中的通用电气替换成美国,似乎也没有任何违和不是? 本来嘛,美国就是脱实向虚的典型! 无论对通用电气还是美国而言:

  • 傻大笨粗的制造业?不需要!
  • 高大上的金融业?要!

如同通用电气放弃设备制造业务一样,美国已经拉胯到好像连军舰都搞不掂了——至少,援乌的弹药似乎算不得充足!

什么?这事儿发生在遥远的大洋彼岸,跟自己关系不大? 那……以恒大为代表的房地产业不好好经营自己的主业,却去大搞金融业务,结果:既把自己搞成现在的德行,又让好多买房人大户倒霉;既有无数上下游企业大受牵连,更迫使无数投资者割肉清仓。 这与通用电气当年的毛病有什么区别呢?

参考资料:

  1.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欧阳修【新五代史】
  3. 薛居正【旧五代史】
  4. 胡三省【通鉴音注】
  5. 通用电气分拆三公司独立上市 聚焦能源航空医疗 重塑美国商业巨头格局(https://usstock.hexun.com/2024-04-03/212428518.html)
  6. 通用电气一分为三:20年转型镜鉴(https://new.qq.com/rain/a/20211211A00FK800)
  7. 中金看海外:GE百年复盘,多元化楷模到分拆(https://research.cicc.com/frontend/recommend/detail?id=3138&isAdmin=1[https://research.cicc.com/frontend/recommend/detail?id=3138&isAdmin=1])
  8. 杰克 · 韦尔奇去世:决定企业未来的10个经营原则(https://www.sohu.com/a/721907227_12112472)
  9. 传奇CEO“中子弹”杰克·韦尔奇:重塑GE,告别官僚主义(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296146)
  10. 通用电气的坠落:盛也韦尔奇,衰也韦尔奇(https://new.qq.com/rain/a/20200303A0T02800)
  11. 独家|恒大危机解构与教训(上):债务黑洞的四大驱动因素](https://new.qq.com/rain/a/20231012A071WE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别声明:事实上,当我阅读历史的时候,其实质就是开启了一个平行宇宙;而当你阅读本文的时候,其实质也是进入了一个平行宇宙。在这个平行宇宙中,如果你发现了错误,请及时指出、不吝赐教,那将是你我持续进步的原动力;如果你受到启发,不妨关注、点赞、转发,去激发更多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特别感谢辛苦制作、上传的网友!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