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小时内,日韩两国先后向中国示好
  • 美媒承认,普京成为2023年的赢家
  • 为了连任,拜登需要尽快解决3个难题
  • 南海局势出现转机,中菲两国外长通话,同意就南海问题举行磋商
美国靠不住,日韩向中国示好

有些东西,失去了就永远回不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日本和韩国的对美政策急转向,一味迎合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伤害了中国的感情。现在看,它们付出的代价要远大于政治收益。而最近,日本、韩国大概率是回过神了,开始向中国示好。

12月19日,日本新任驻华大使金杉宪治抵达北京。

金杉宪治在记者会上表示:与中国构筑具有建设性、稳定的双边关系,不仅对中日两国,而且对地区和国际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任日本大使还特意强调: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是自己的主要工作。而对于钓鱼岛问题,金杉宪治的回答则是“将及时妥善应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认为,日本大使的这种表态,从措辞上看,日本现在想低调应对敏感问题,重点加强中日关系,尤其是推进两国战略互惠关系。

现在日本面临的情况可以说是内忧外患,连《日本经济新闻》都承认:“安倍经济学”要凉了。

11月20日,日本财务省当天发布的11月贸易统计数据显示,11月日本进出口贸易收支赤字7769亿日元,连续两个月赤字。对于日本这种高度外向型经济,在日元持续贬值的情况下,出口经济本该得到强烈刺激,结果却连续出现贸易逆差,只能说日本的制造业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去守着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日本不担心自己的货卖不出去。

然而,随着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日本在传统的汽车、家电领域逐渐失去市场,加上日本政府这两年干出了一系列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连带着其他产品也失去了中国市场的青睐。

12月20日,根据日本财务省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1月,日本对华食品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60.3%。这意味着不仅是日本海鲜在被中国市场拒之门外,连带着其他食品也卖不动了。

而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在接受调查的100家日本半导体公司中,有60家公司表示会尝试在中美之间游走,虽然美国拥有关键技术,但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道理日本现在遇到这么大的困难,老大哥美国应该出手帮一下,然而美国自己家里都乱作一团,国会两党因为援乌问题吵得不可开交,共和党忙着弹劾拜登、民主党忙着给特朗普穿小鞋,谁还有空关心日本。于是日本也只能想办法自救了,起码要跟中国搞好关系,争取恢复一部分对华贸易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都向中国示好了,韩国这边也很快跟进。

12月20日,刚刚被尹锡悦任命为韩国外交部长官候选人的赵兑烈,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韩关系的重要性不亚于美韩同盟关系,将努力寻找中韩和美韩关系和谐发展的方案。

韩国现在面临的情况跟日本非常相似,都是外贸出了问题,美国那边又一点忙都帮不上。过去对华贸易曾是韩国的经济支柱,在2003年到2018年的16年里,中国给韩国带来了最多的贸易顺差,是韩国最重要的外汇来源国。结果截至2023年11月,韩国对华出口1140亿美元,进口1320亿美元,贸易收支逆差180亿美元,时隔31年出现了对华贸易逆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几年前,韩国的许多产品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就大幅下滑,比如化妆品、汽车、化工产品。只不过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对半导体的需求量极大,韩国仅凭半导体就能够保持对华贸易顺差。连韩国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院长赵相贤都承认:半导体掩盖了韩国对华贸易结构的变化。

结果尹锡悦上台后,坚持倒向美国,一边组成美日韩同盟,另一边又加入美国的芯片联盟,限制对华半导体出口。结果韩国对华贸易直接就原形毕露了,中国马上变成了韩国的贸易逆差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韩国货在中国卖不动,甚至连半导体市场都被中国公司取代了,尹锡悦政府说不着急是不可能的,现在也只能想办法恢复中韩关系,争取对华贸易尽可能保持平衡。

拥抱中国市场,普京成2023年赢家

相比之下,俄罗斯就聪明多了,在跟西方闹翻后,及时抱紧中国市场,让2023年的中俄贸易总额突破2000亿美元,俄罗斯将自己的能源换成了宝贵的外汇,同时又从中国那里获得了各种短缺的消费品,实现了真正的共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月20日,美国《华尔街日报》不情愿的发文表示:普京是2023年的地缘政治赢家。

在俄乌战场上,俄军成功挫败了乌克兰的大反攻,不仅消灭了乌军大量有生力量,还令泽连斯基与乌军高层的矛盾公开化,2023年的乌克兰已经开始失去团结。

而俄罗斯经济则经受住了西方制裁考验,西方预想中的俄经济崩溃并未出现,俄罗斯的经济增长率甚至要高于西方大部分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西方援助乌克兰的热情也开始消退,美国国会直到现在都没有通过援助乌克兰的新法案,欧盟向乌克兰的援助规模也远低于2022年。现在欧洲国家多个极右翼政府上台,随着左翼的失势,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会放弃原有的立场。

而巴以冲突爆发的当天,正是普京的生日,很多外媒把这件事解读为哈马斯送给普京的生日贺礼。随着巴以冲突的爆发,俄乌冲突的受关注度大幅降低,泽连斯基失去了聚光灯,俄罗斯所承受的政治压力大幅度降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以色列军队在加沙的暴行,还变相洗白了俄罗斯,相较于明目张胆轰炸难民营、医院的以色列军队,俄罗斯军队的表现更像是一支“文明之师”。

并且美国对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后,势必会削减对乌克兰的援助资金。

而且哈马斯不知从哪里搞来了大量武装装备,连反坦克导弹、无人机都装备上了,联想到之前乌克兰政府承认遗失了57万件武器,关于援乌导致武器流失进而危害全球的问题,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今后美国援助乌克兰所承受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总之,巴以冲突算是帮了俄罗斯一个大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外交领域,普京也狠狠打了西方的脸,除了继续加强与中国的关系,普京还出访中东,受到沙特等国的贵宾级待遇。西方想方设法的孤立俄罗斯,结果却发现俄罗斯的朋友似乎越来越多,反倒是美国在巴以问题上的所作所为,让自己变成了被孤立的一方。

想成功连任?拜登面临3个难题

而拜登在2023年可以用高开低走来形容,上半年,乌克兰在美国的帮助下,反攻前景大好,泽连斯基甚至打算年底回克里米亚半岛度假;韩国总统尹锡悦也完全配合拜登,组成了美日韩同盟;菲律宾也乖乖当起棋子,在南海兴风作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到了下半年局势突变,乌克兰的大反攻撞到了铁板,耗费了一堆物资,战线却并未推进;日本和韩国今年的经济也不景气,开始缓和与中国的关系;菲律宾更是变成了小丑,东盟成员国更愿意跟中国“合作共赢”,压根没有人愿意配合菲律宾瞎折腾;巴以冲突的爆发,更是打乱了拜登的全部计划,甚至给拜登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危机。拜登若想在2024年连任,眼下必须克服3个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就是尽快结束巴以冲突,并且要做好战后舆论工作。

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已经造成近2万平民死亡,不仅巴勒斯坦人,就连人质、西方记者、联合国工作人员都无法从以军枪口下幸免。现在不仅中东国家抨击以色列,第三世界国家和欧洲国家也开始批评以色列军队的暴行。联合国大会的投票结果已经证明以色列被孤立了,而唯一还在明确支持以色列的美国,也要付出惨痛的政治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美国最新的民意调查结果,拜登的支持率已经低于特朗普,拜登政府无论是继续支持以色列,还是站出来抨击以色列,都会得罪不同的选民团体,属于两头不讨好。所以拜登政府现在最希望看到巴以停火,12月20日,拜登在出席一场活动时表示:白宫有可能支持安理会关于加沙停火的决议案,但目前未有最终决定。

拜登这句话相当于给以色列下了最后通牒,拜登已经受够了为以色列继续外交流血,自己连任计划都要泡汤了,哪还有心情继续帮以色列打掩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个难题,就是确保乌克兰在大选结束前不会溃败。目前欧盟和美国都没有通过新一轮的援乌计划,乌克兰明年上半年可能会出现财政枯竭的情况。反观俄罗斯,成功顶住了乌克兰的大反攻,明年有望反过来继续压缩乌克兰的阵线。

而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战争,已经被拜登描述为“民主VS独裁”,一旦乌克兰输了,自己的政治威望也会受损。所以拜登需要尽早说服共和党,尽快向乌克兰提供新一轮援助,最起码要保证乌克兰在2024年大选结果公布前,不会在战场上溃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个难题,维持与中国的关系稳定。

虽说美国的“去风险”计划,已经让美国降低了对中国商品的依赖,但与中国保持好关系,依然是美国经济稳定的重要基石,不然拜登也不会在2023年频繁派高官访华。经济维持好了,拜登才有底气呼吁选民将票投给自己,因此2024年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大概率就是求稳,可以有小矛盾,但不能制造大新闻。

可一味求稳又会给共和党抓住把柄,到时候拜登又要被扣上“对华软弱”的帽子。最好的办法,还是鼓动其他国家对中国施压,拜登政府不与中国发生正面的不愉快。现在的菲律宾就在扮演这样一个角色,虽然国力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但是南海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关整个东盟与中国的关系,所以中国一直在南海问题上保持理智,不会轻易动用武力。

中菲同意对话,南海问题有转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拜登政府不想出头,人家菲律宾政府也不是傻白甜,懂得在南海问题上收敛。

12月20日,应菲律宾外交部长马纳罗的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与其通话。王毅表示:但如果菲方误判形势,一意孤行,甚至与不怀好意的外部势力相互勾联,继续生事生乱,中方必将依法维权,坚决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方警告的话已经说得如此直白了,菲律宾自然不敢继续当出头鸟了。据中国外交部网站公布的消息,中菲两国同意尽早举行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会议,并将积极创造条件。

在此之前,菲律宾外交部还威胁要驱逐中国驻菲律宾大使,结果美国只会在后方煽风点火的喊话,并未给予菲律宾实质性帮助,有了2016年南海对峙的教训,菲律宾这次自然不会将宝完全压到美国身上。既然美国不愿出手相助,菲律宾就跟中国对话,此举也是向拜登政府施加压力,美菲之间实际上就是互相算计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菲律宾现在要做的,就是等美国大选的最终结果,如果拜登连任,那么菲律宾可能会继续在美国的支持下闹事,如果特朗普这种极右翼保守政客上台,那么菲律宾就要先评估下新政府对南海的政策了。

总之,2024年美国大选的结果,必将左右全球多个热点地区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