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条重要消息同时出现,拜登突访乌克兰,王毅出访莫斯科,是否意味着热战的拐点已现?
  • 法德丧失自主权,带领欧盟跟随美国对俄罗斯放狠话,也给中国划红线
拜登突访基辅,有三大政治动机

20号,两条重要消息同时出现:

美国总统拜登亲自跑到乌克兰首都基辅,在防空警报的嘶鸣下会见了泽连斯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国媒体也表示,同样也是在20日这天,王毅委员抵达莫斯科。

乌克兰与俄罗斯两个处于战争中的国家,同时迎来了两位重要客人。

我们先看乌克兰那边吧。19号,也就是拜登降落基辅前一天,白宫还说拜登这次出访只是去访问波兰,绝对不会顺道去访问乌克兰。但实际上,拜登压根就没去波兰,直接奔着基辅就去了,让全世界都措手不及。

要论如何炒作噱头,拜登这个老外交家还是非常懂行的,毕竟是亲身经历过冷战的老头子。

拜登亲口向泽连斯基承诺美国将长期支持乌克兰,并将之上升到西方“政治正确”的高度:“自由是无价的。只要需要,就值得为之奋斗”。

除此之外,作为“随礼”,拜登允诺泽连斯基新一批价值5亿美元的军援。

拜登这次出访,政治动机非常明显:

第一,前线督战,督促泽连斯基一定不能退,尤其媒体前几天爆出俄罗斯方面正在策划一次大的行动,在这个大背景下,拜登需要亲临现场,给泽连斯基打打气,意思就是说,乌克兰千万不能后退,给我顶住。

第二,拜登要推动欧洲盟友继续配合美国,支持乌克兰打下去。

晶晶注意到,这两个月来欧洲也在逐渐改变态度,虽然还是表示会支持乌克兰,但他们愿意向乌克兰提供重武器的前提是必须美国打头,尤其是德国的态度,消极得太明显了。

现在好了,拜登亲自到了乌克兰一趟,这“带头冲锋”的意思的确是做足了,压力确实已经给到欧洲。

第三,2024年大选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份量越来越大,按照往常的节奏,相关竞选活动从今年必须开始。拜登亲临乌克兰,也有对美国国内民众表演“高龄总统为自由不顾安危亲临第一线”,体现其“世界领导力”的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克兰又要被美国扒一层皮

但问题在于,咱们仔细咂摸他这一番出访背后的细节,其实意味着什么呢?我认为乌克兰又要被扒一层皮。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虽然拜登出访搞得声势浩大噱头十足,但他在基辅就待了5个小时。这种“闪电出访”基本都是表面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其二,拜登承诺的5亿军援中,并没有前一阵泽连斯基到处跪求的战斗机,甚至没有先进的攻击型武器;

第三,拜登在出行前,把这次行程通知了俄罗斯,这就意味着美俄是有默契的,俄罗斯会确保拜登安全,美国没有准备直接下场,对抗俄罗斯的计划。

所以,摇摇欲坠的乌克兰,还能撑多久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俄有很多可以谈的事情

然后我们再看王毅委员到访莫斯科的事。

截止20号晚上,我看中国外交部都没有发表关于王毅这次到访莫斯科的具体内容,西方媒体马上跟进开始“无限遐想”了,被渲染比较多的说法是王毅这次到访莫斯科,可能就是要与俄罗斯商议关于向俄国提供武器援助的事情。

这种说法,当然是跟着美国舆论战走的,美国一直指责我们中国给俄罗斯提供武器,但他也拿不出什么证据。我认为,中俄关系,两个主权国家关系,根本轮不上美国插手吧。

并且对于俄乌冲突的态度,我们也有言在先,要劝和促谈。

前两天,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王毅委员当着全世界的面再次重申,中国支持以和平中立的立场解决俄乌战争问题,同时还将很快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中国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怎么可能向俄罗斯提供武器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据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表示,克里姆林宫不排除普京与王毅举行会面的可能。随后佩斯科夫补充称:“议程很明确,而且非常广泛,有很多可谈的事情。”

意思就是,你们西方,格局要大一些,中俄关系可不只是聊聊前线那点儿事,从全球治理到全领域的合作,我们什么都可以谈。

所以晶晶认为,王毅这次去莫斯科,可以划两条线:

一条是深化中国和俄罗斯全方位的合作关系;

另一条是向俄方介绍我们中国即将推出的解决俄乌战争问题的方案。

其他细节内容我们就不在视频里说了,以官方通报为准,晶晶再给大家做详细解读。但无论如何,我们把视角放大去看,中国依旧掌握着主动权,也确实是国际政治力量中非常重要的斡旋力量,中国的态度和站位甚至决定着后冷战时代的至关重要的格局变化。

德法带领欧洲对俄态度转变

但与此同时,美国、欧洲、乌克兰的关系,已经非常复杂,现在到底是乌克兰绑架了美国和欧洲;还是美国绑架了乌克兰和欧洲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已经无法简单地去描述,但有一点是非常清晰的,欧洲,或者说德法两个老牌欧洲大国,对俄乌冲突的态度出现明显变化。

在去年一整年的时间里,法德两国虽然不反对军援乌克兰,但在援助力度等具体层面却非常小心翼翼,特别是对援助主战坦克等重型装备一事坚决反对。

与此同时,两国都在非常积极的促成乌克兰与俄罗斯进行谈判。在这个问题上,法国总统马克龙甚至因不惜亲自前往莫斯科面劝普京。

但在前几天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德法两国的这种“消极”态度明显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学者认为,法德释放了明显的对俄强硬的信号,比如:

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演讲中公开呼吁其他国家,以实际行动兑现他们各自的坦克援乌承诺,声言“为长期战争做准备是明智之举”。

法国总统马克龙更是激进,在讲话中直接以“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形容俄国对乌克兰的入侵,说如今不是谈判的时候,而只有乌克兰的反攻才能带来“可信的谈判”。

法德形容他国是“帝国主义”……这确实不太合适,但我们说回刚才的话题,法德这两个“绥靖派”,确实像某些学者所说,摇身一变成了强硬派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个人认为,其实不是,放狠话不是“强硬”,法德并没有改变其“绥靖”的本质,只是他们现在自顾不暇,话语权被削弱,只能顺着美国和乌克兰的意思跟着舆论上表示支持而已

首先,虽然法德宏观经济在恢复,尤其德国在经济层面的韧性确实惊人,但两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因这场“特别军事行动”引发的能源危机,带来的通胀压力也在持续,基础物价上涨将需要更长时间才能缓解,这个时候跟美国的关系不能闹僵,或者说他们也没有什么主动权在手里。

其次,在战略层面,法德不允许俄罗斯垮掉,也不允许俄罗斯做大,利用乌克兰拖着俄罗斯,是最好的办法。

事实确实挺明显的了,法德两国虽然自诩为欧洲大当家,但实际却没有任何左右欧洲局势的能力与意愿。他们既不能以自己的力量阻止俄国发动这场战争,也没有办法在之后左右这场战争的前进方向

所以,法德两国只能跟随美国,用放狠话的方式支援乌克兰。

欧盟跟随美国给中国“划红线”

当然,法德在给俄罗斯放狠话的同时,也时刻关注我们的动作,提醒我们千万不要给俄罗斯提供武器啊。

当地时间2月20日,刚刚结束慕尼黑安全会议的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约瑟夫·博雷利就说,他跟王毅沟通的时候已经表态,中国不给俄罗斯提供武器,是中欧关系的“一条红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轮值欧盟主席国的瑞典也有代表提醒说,如果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武器,会引发“严重后果”;卢森堡参会代表也劝告中国不要犯此错误。

他们之所以这么紧张,主要还是因为美国一直渲染这个风险。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的时候先表的态,布林肯说,俄罗斯前线表现日渐不利,为了挽回局面,中国正在考虑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然后欧洲就听风就是雨,纷纷跟风表示,中国千万不要出手啊。

问题就出在这儿,中国有向俄罗斯提供军援的可能吗?

很显然,根本没有啊。

因为其一,中国在战争一开始就清楚表达自己对这场战争的立场,那就是尊重乌克兰领土主权完整,但也希望美西方关切俄罗斯的地缘利益,同时坚决支持以和平方式解决这场冲突;

其二,就在这场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中国郑重宣布即将推出本国对这场战争的和平解决方案,为此王毅委员还特意在会议后前往莫斯科,倾听俄方意见。

我们都反复聊了很多遍了,美欧还担心个什么呢?一群纸老虎,毫无理由的恶意指责。

用王毅委员的原话做个结尾吧:"我们不接受美国对中俄关系指手画脚,更不用说施加压力和胁迫。中欧是伙伴不是对手,共识远大于分歧。双方应坚持伙伴关系定位,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珍惜合作成果,开辟更加美好的下一个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