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存之本,毛主席一向注重水利工程建设。

红军时期,他曾挽起袖子,卷起裤腿,亲自上阵,帮着乡亲们打井,这才有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三番五次的强调兴修水利的重要性,全国各地开凿通渠,建造水电站,多少利在千秋的世纪工程拔地而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的心,始终与人民连在一起,他从不满足于听汇报、看材料,一有空闲,就会到全国各地亲自视察工作。

他总是担忧老百姓吃不好、受欺负。

1960年,毛主席去往浙江金华双龙水电站的路上,途经某炮兵连驻地,官兵们热情迎接,伟人话锋一转,直接问:“你们没有抢占群众的房子和农田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里来了个神秘人

“我们打江山,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浙江是个缺粮省,今天我们一定要尽快扭转这种局面,首先让老百姓吃饱穿暖!”

毛主席总是将这句暖心的话挂在嘴边,他的心里也始终装着全国百姓。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全国各地千疮百孔,给人民政权留下了一堆烂摊子。

就连一向富庶的浙江,在解放初期,发展的也并不顺利。

旱灾、水灾、风灾、虫灾时有发生,粮食产量低得可怕。

为了重振浙江经济,毛主席不顾舟车劳顿,多次前往浙江,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指挥工作。

1954年初的一个清晨,天刚蒙蒙亮,毛主席就提出要去新登那边的农业合作社王家水碓看看。

王家水碓因村口有座舂米的水碓而得名,虽然只是个10几户人家的小村,但毛主席依然牵挂着它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突然袭击,往往最能了解到真实的一面。

毛主席让车队停在了村外,他戴上口罩,在秘书的陪同下大步进了村。

毛主席先是跟起早农忙的村民们,聊了会天,接着直奔民兵连连长兼会计王关林的家。

“农民是不是都自愿入社”、“耕牛、大型农具如何折价”、“土地如何评产入股”、“如何参加分红”、“如何记工算账”、“村里每年的粮食产量多少”,毛主席发出了一连串的提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不清楚眼前之人的身份,但王关林还是一一回答了问题:“农民入社都是自愿的,年终分配都是按政策办的。原来有几户中农担心吃亏,不想入社,后来看到我们增产增收,都要求入社。”

毛主席满意的点点头:“还是组织起来好。合作社增产增收了,大家就会自愿参加。”

王关林表示,合作社成立后,社员的干劲十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起早贪黑兴修水利,改造田地,生产很好,以往水稻亩产只有200斤,现在可达到400斤。

到了今年,在农技部门指导下,村里开始试种连作稻,改单季为双季,产量还可以提高,估计亩产可达600 斤。

这些情况,与毛主席从村民口中得出的答案大致相同,毛主席总算放下了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说王关林家来了大领导,村民们越聚越多,秘书劝道:“咱们还是赶紧走吧。”

毛主席说:“急什么?我们跟群众必须零距离。”

毛主席和农民在一起交谈,互相之间几乎没有什么距离,就像久别的老朋友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走时,不少干部、群众拥着毛主席送到村口。

直到20年后,大家才知道,当年那个戴着口罩,平易近人的大领导,正是毛主席。

接着,毛主席又去了萧山、德清、绍兴东湖农场、杭州郊区等地农村,听取当地领导汇报,亲自走下农田,步入农家,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严肃批评:“不要说大话,吹大牛!”

毛主席在浙江时,经常在杭州周边视察,当然,他与金华的缘分也不浅。

1959年8月21日,毛主席从江西返京时,路过金华,召集地委、县委的负责人座谈。

下午5点整,5位地方父母官,怀着紧张忐忑的心情登上了毛主席的专列。

毛主席先是跟大家一一握手,又详细询问了5人的年龄、籍贯、工作经历、生活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虽然是问询,但言辞风趣幽默,很快让大家放松了紧张的情绪。

毛主席问的最多的,就是农业生产问题,因为这关乎到老百姓的生存,毛主席提问的很具体,以至于大家在回答时有些迟疑。

毛主席严肃地说:“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讲问题必须实事求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还就集体食堂问题给出了指示:“群众的意愿最大,如果群众不愿意办食堂,那食堂就应该解散。不然,大家从食堂打回去的东西,回家还要重新烧,浪费人力物力。”

毛主席还问永康县委书记马蕴生:“你们永康什么最出名?”

马蕴生搔了一会头皮说:“永康五指岩生姜最出名。”

毛主席说:“不是什么生姜最出名而是你们永康方岩山上的胡公大帝,香火长盛不衰,最是出名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对毛主席渊博的知识和惊人的记忆力,深为叹服。

毛主席接着说:“其实胡公不是佛,也不是神,而是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名清官,他为人民办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罢了。”

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很重要啊!”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自此成为了5位地方领导的座右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绝不能欺占群众财产”

1960年3月初,毛主席从广州动身,途径湖南衡阳、株州,再到浙江金华、杭州北上。

来到金华,毛主席提出要去双龙水电站视察。

双龙水电站,始建于1958年,既是金华最早的农村小水电,也是我国第一座高水头水电站。

毛主席身着银色灰大衣,头戴前进帽,看着窗外怡人的景色,心情很是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至梅山脚下,毛主席不禁走下车来,仔细地欣赏江南春色,农田、牛羊、房舍、花草,尽收眼底。

那天的日头很好,毛主席的心情也不错,他弯下腰来,小心地抚摸着绿油油的麦苗和金黄色的油菜花。

毛主席捧起一把泥土仔细的闻了闻,这泥土哺育了中华民族,也造就了民族的领袖。

专车开到盘山公路上,恰好经过了解放军驻浙在某部的炮兵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说:“停下来,去看看子弟兵。”

10几名正在训练的战士,远远地就看见了毛主席,他们列队跑上前来,向领袖行了标准的军礼。

毛主席在连长的陪同下,参观了整齐的营房和标准的训练场。

当连长兴致勃勃的讲述着训练任务时,毛主席却打断道:“你们的番号是什么,属于哪个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连长如实回答后,毛主席又问:“驻地没有抢占群众的耕地和房子吧?”

连长表示,基地的规划都是经过上级批准的,而且,周围人烟稀少,地形复杂,不存在欺占百姓的情况。

毛主席这才放下心,笑容可掬地与战士们拉起了家常,还看了战士们自办的墙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贴心的问道:“你们现在每个月的工资有多少?够不够花?”

当一个战士说每个月还能剩下点钱寄回家里时,毛主席深情地说:“好!要节省,寄给家里好。”

离开炮兵连,毛主席一行又风尘仆仆的往双龙水电站赶去。

水库领导、工人,在门外已经迎候多时,毛主席与大家一一握手,接着又走进厂房,观察每个零部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华地委书记李学智骄傲的说:“主席,咱们这里用的发动机,水轮机都是上海造的!”

毛主席听后非常欣慰,又问值班工人:“配电盘是你们制造的吗?”

工人连连点头:“是的,仪表也是我们造的!”

“很好”,毛主席大声的表扬道:“用水发电,不浪费,好!”

毛主席眺望着不远处的双龙水库感慨地说:“这种水库,既可以灌溉,又可以发电,还可以用来养鱼,也是游泳的好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又说:“浙江水力资源丰富,搞水电大有前途。兴修水利造福后人,兴利除弊的作用一目了然。”

从双龙水电站离开后,毛主席又去了绍兴东湖农场。

不过,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毛主席只好邀请相关负责人,到自己专列上汇报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跟大家仔细探讨了春花作物、绿肥生产等各种议题。

从绍兴离开,毛主席又去了宁波视察调研。

毛主席之所以能成为千秋万代的伟人,不仅在于他带领全国人民翻身作出,还因为他身居高位后,依然牵挂着底层百姓,总是亲力亲为,担心百姓吃苦,害怕百姓吃亏。

毛主席他老人家永远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他那种虽身居高位,却始终保持艰苦奋斗、深入群众的领导作风,深深激励着那个时代的广大干部,也让深受恩泽的百姓,没齿难忘。

参考资料:

[1]王芳.毛主席在浙江调查研究[J].湘潮,2007,(06):13-15.

[2]陈嘉祥,严伟祥.伟人毛泽东与宁波的短暂际会[J].浙江档案,2006,(1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