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面,统帅部批准“堡垒行动”计划时,德军正面临两线作战的十字路口。

虽然1941年冬季莫斯科战役打响后,斯大林就担心德军攻势太凌厉,屡次要求盟军和英美抓紧时间在西线开辟第二战场,但真正让德军担忧的却是发生在1943年的盟军西西里登陆行动,因为这次行动,德军面临的作战环境完全发生了变化,东西两个方向都失去了进攻莫斯科时的有利时机,而此时展开堡垒计划,统帅部也没有太大把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战争的天平一直都倾向于苏军和盟军,在东线战场,德军同样面临失去主动权和被苏军全线展开反攻的危机之中。莫斯科战役以后,德军在1942年虽然打赢了克里米亚作战,却输掉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主动权倒向了苏军。到1943年春季,曼施坦因尽管打赢了哈尔科夫反击战,但德军两线作战的困境越来越严重。

也正是在这样一个骑虎难下的关键时刻,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和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提出了一个让统帅部左右为难的进攻方案,在库尔斯克地区打一场坦克大决战,借以歼灭苏军的装甲主力。那么,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疑问,因为曼施坦因提出进攻计划时,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和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是公开反对的,而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鲁格对此模棱两可,但主张打的愿望要大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甩锅统帅部,是推卸责任也是心有不甘。

应该说,提出“堡垒行动”计划时,曼施坦因刚上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这里面有两个有利于德军的战机,一个是德军打赢了哈尔科夫反击战,曼施坦因将斯大林格勒战役丢失的一部分阵地重新夺了回来,此时继续发动攻势德军是有优势条件的;另一个是曼施坦因要借两个集团军群的钳形攻势再创一次奇迹,按照他的设想,1943年的春季攻势一定要在5月份之前展开,而且还要压缩战线,将苏军装甲主力引诱到哈尔科夫后再予以围歼。

既然曼施坦因被公认为德军中的谋略大师,他拟定出这么一个宏图计划应该是符合当时战场环境的,可惜的是统帅部并不认可这个方案,因为德军好不容易获得的阵地,如果就这么轻易地放弃,他是绝对不同意的,正因为他的固执,又不想放弃库尔斯克突出部苏军装甲主力这个机会,就让曼施坦因重新起草了叫做“堡垒行动”的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进攻计划要求,5月份是最好的进攻时机,北线莫德尔先出击,南线曼施坦因断后,而实际部署兵力上,莫德尔的实力还要强一些,因为第9集团军从勒热夫前线撤出来后,并没损失太大,而且还有90辆虎式坦克。相反,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虽然打赢了哈尔科夫反击战,却完全暴露了德军实力。

但是,莫德尔和古德里安担心的问题也一个个接踵而来,先是虎式坦克数量不够,苏军的T34也能击穿虎式装甲,所以统帅部只有召回加固,耽误了一段时间;后是莫德尔派侦察机发现苏军在他进攻的路线上部署了大量防御工事,逼着他要调整进攻计划和路线。这一来二去的,堡垒行动于7月5日才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就出现一个疑问,既然德军停止了堡垒行动,曼施坦因为什么还要继续进攻呢?而且还把德军仅有的装甲力量拼个精光?这是曼施坦因心有不甘和无法脱身造成的。统帅部都下令中止行动,曼施坦因却要单方面继续在南线发动进攻,是因为他在南线打得比较顺手,与瓦图京多次交手输多赢少,也想在这场战斗中出一口气。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曼施坦因有些自负,毕竟苏德战争打响以来,经他指挥的几场战役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战绩,他认为凭当时德军装甲能力,是可以打败苏军的。

结果完全出乎曼施坦因意外,他又输给了瓦图京,计划是他亲自制订的,统帅部终止了进攻他继续要进攻,输了也是他自找的。只不过,这个计划最终的批准是统帅部,中止行动也是他,这样算来,统帅部和曼施坦因应该各打二十大板,堡垒行动的失败他二人要承担80%的责任,而莫德尔应该承担20%的责任,因为他作战不力决心不坚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二战柏林战役,为何说400万德军回防于事无补?已经失去信心动力

二战诺曼底战役,为何虎式坦克半年损失殆尽?饿虎难防群狼进攻

二战苏德战争,为何先占领南线比三路并进有优势?抢了苏军饭碗

二战爆发后,如果1941年没有苏德战争,欧洲会不会被两国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