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双方大有剑拔弩张,让局势升级的意思,那么到底谁策划了这起无人机“刺杀普京”事件?晶晶给大家细数下四个可能刺杀普京的嫌疑人

上门侮辱,谁策划了“刺杀普京”?

大家估计都知道了5月2日夜间到3日凌晨,无人机在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空域爆炸事件,也看到视频里,无人机爆炸后跌落到克宫穹顶上,起火燃烧的画面。

整体看攻击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底是哪个胆大包天的策划了这起针对俄罗斯领导人的“侮辱性袭击”?

我搜集了一些分析,现在被列为“嫌疑人”的,主要有以下四个:

其一,乌克兰。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在袭击发生后,克里姆林宫方面第一时间就指责这是乌克兰方面所为。毕竟考虑到乌克兰人现在的立场,能用无人机把发动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普京给炸死,乌克兰做梦都能笑醒吧。

但有意思的是,在袭击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乌克兰政府马上就站出来发声反驳,称乌方只会攻击乌被占领土上的俄军事设施,这跟以往乌方发动攻击后,马上就会认领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想也是,第一,指望用两架这种小玩意儿就“刺杀普京”,也真是天方夜谭了,乌克兰作为残酷战争的另外的当事方,不会如此幼稚。

第二,如果只是为了在5月9日胜利日大阅兵前侮辱下普京,那更应该主动认领,根本没必要拼命否认;

所以,现在看,乌克兰好像并非首要嫌疑人了。

其二,是不是美国搞的鬼呢?

继乌克兰之后,美国成为俄国上下集体攻击的第二个对象,俄总统新闻秘书、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在当地时间4日称,美国是基辅企图袭击克宫的幕后黑手,是美国指使乌克兰人发动了这场袭击。

俄罗斯驻美国大使安东诺夫更是表示,美国对于乌克兰使用无人机袭击俄总统官邸克里姆林宫的反应“令人震惊”,美国正在包庇乌克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俄罗斯官方的说法,而且我最初的想法也是美国,但看了现场视频,我反而认为美国可能是所有嫌疑对象中最不可能的那一个:

首先,这次爆炸,戏谑或者说恶作剧的成分很大,作为“刺杀”手段,非常不专业,不是美国心狠手辣,一刀毙命的风格。

大家想想去年的北溪管道爆炸案吧,那才叫专业。说北溪爆炸案就是美国搞出来的,我觉得一点不奇怪,如今面对轰炸克里姆林宫这种重要性远超北溪无数倍的“不可能任务”,美国搞这么一出,表现也太拉胯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晶晶跟业内的老师和相关专业的朋友聊了一下,普遍认为这是一起恶作剧式的袭击。如此一来,就牵扯出第三种可能性。

袭击克里姆林宫的可能是俄罗斯人?

其三,俄罗斯国内的反普京势力。

虽然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俄罗斯国内反普京的势力一直都存在,而胶着的战争,更是让这些少数势力找到了扩大影响力、让外界听到自己声音的希望。

网上不少内容显示,一些大胆的俄国内反普京武装力量甚至敢大白天进入俄国村镇寻找存在感。

所以,这群人如今趁着5月9日胜利日大阅兵前夕,用无人机搞点动静,但又不至于把俄国高层逼到无路可走,这种“演出效果”,确实是最符合这些反普京势力的能力和意图的。

当然,这群反普京的势力,幕后的支持者是谁,要深究的话,也离不开亲美势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以上三点猜测,最近还出来一种离谱说法。

主要是外媒在传,晶晶也列一下,大家看看他们怎么说的。

外媒认为,这极有可能是普京的“自导自演”。

伦敦国王学院军事伦理中心研究员Marina Miron就表示,俄方也可能是在搞“伪旗行动”。

什么是“伪旗行动”呢?

就是自己制造一些所谓“外部敌对势力对俄国的攻击”,给俄军继续留在乌克兰找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凝聚共识”的手段。考虑到咱们刚说的第三点,俄罗斯国内反普京势力抬头,俄罗斯高层确实有这方面的诉求。

但仔细想想,俄国人若真想“栽赃”乌克兰和美国,完全可以拿出一些更加像样的袭击事件,结果俄国人直接往普京脑袋上扔无人机?

晶晶是真心觉得,俄国人应该还不至于如此“敢玩”。

总而言之,四种可能性看下来,晶晶自己的感觉,还是俄国内某些反普京势力搞出的恶作剧式袭击最有可能。

而且我们还能更肯定一件事: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个角落,有某些势力,确实在希望这场战争能继续下去。

中国刚介入调停,俄乌局势就升级了?

确实这件没头没尾的袭击事件,已经开始对俄乌和谈进程产生不良影响了。

众所周知,就在上月26日,中国国家领导人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打了一通非常重要的电话,首次明确中方将派遣政府特使前往乌克兰与欧洲各国,就俄乌战争和谈问题进行协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在俄国和西方世界都有足够份量的世界大国,中国终于出手介入俄乌战争局势,并且是以不偏不倚的公正姿态出现,这当然立刻激发乌克兰方面的好感,泽连斯基在通话后更是第一时间宣布新任驻华大使,令世界各国一度对和谈问题抱有非常乐观的氛围。

但很显然,和谈要顺利进行,仅仅只是中国这个协调人努力是不行的,真正的当事人,乌克兰与俄国,更要拿出具体行动,来共同营造和谈的良好气氛。

结果距离中乌两国通话才过去一个星期,俄乌两国反倒因为这种事情再度吵起来,这显然就相当危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需要注意的是,俄乌两国这一段事情的气氛,本就相当微妙:

俄乌两军目前争夺的焦点区域是巴赫穆特,对该地区的争夺政治意义已经远大于军事意义,双方都处于精疲力竭,赌谁先倒下的紧要关头;

再到5月9日,俄罗斯就将举行一年一度的胜利日大阅兵,无论俄方还是乌方,显然都希望在这个对普京而言意义非凡的关键日子搞一些大动作。

所以中国在4月26日的那通电话,本是给俄乌双方都有一个台阶下,结果双方现在又因为这种小事重新剑拔弩张,晶晶是真的担心,在5月9日那天,双方会干出让彼此都后悔不已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仍会为俄乌和平继续努力奔走

但,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咱们还是应该优先想想应对之策。晶晶注意到,在事情发生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的回答是这样的:

中方注意到了有关报道,中方呼吁各方应避免采取任何可能使局势进一步升级的行动,中方将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

我们这番发言意味深长啊,因为我们知道这件事很可能会导致局势升级,马上表态,也是为了让双方冷静的意思,在事情真相水落石出前,这份不偏不倚、不给事态火上浇油的沉着冷静正是所有国家都最需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实际行动上,晶晶认为,我们更应该明确以下几点事项:

其一,我们真心希望这起事件只是一个“意外”,但绝不放弃关于这件事是某些势力故意恶化俄乌关系的警惕;

其二,我们要敦促俄乌双方保持头脑清醒,与中方一起为和谈做出建设性努力,决不能为一时的气愤冲昏头脑;

其三,我们也呼吁美西方在这种重大时刻为和平大局做出积极贡献,而不是反过来大肆炒作此事,给事态火上浇油。

总而言之,比起事件本身,各方的态度才是关键,我们在此衷心希望各方都能明白和平远比战争更重要,而中国也将会为和平的早日到来继续自己的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来10年,俄罗斯会成“失败国家”?

当然,就算美西方愿意与中国一起为和平的早日到来做出积极努力,这也改变不了西方对俄罗斯的态度,持续鼓噪俄罗斯的失败,并认为,俄罗斯在未来十年,可能会成为一个“失败国家”。

晶晶注意到,这种已经被无数西方专家提到的失败论调,最近再一次出现在美国《当代外交》杂志的一篇文章中。而至于理由,首先还是在经济层面:

如果单看GDP等纯粹的经济数据指标,那么现在的俄罗斯确实正如俄国人自己说的那样,遭受到的损失远远小于西方预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篇文章所指出的,是掩盖在这些漂亮数据之下的危机:

这些数据都是靠出口油气资源才获得的,这不仅意味着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该有的健全工农业体系已经彻底崩溃,并且在彻底得罪西方世界后,在未来也看不到任何将这套体系重建的可能。

2016 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称俄罗斯经济“不生产任何人想买的东西”。现在我们可以进一步概括地说,俄罗斯无法令世界对其再感兴趣,这不仅是经济产品层面,甚至是学说乃至文化上都是如此。

这样的国家,当然是一个“失败”的国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危险的是,俄罗斯整个国家的财政都在依赖少数几个油气寡头和政府国营企业,这不仅意味着寡头势力与政客集团的利益同盟被再度强化,也意味着俄国中央政府与地方的冲突愈发尖锐——今后整个俄罗斯都在指望这些油气出口收入过活,但谁也不会指望,一帮身在莫斯科的寡头与中央官僚,会舍得把自己的肉多分一些给全俄80多个联邦主体。

一个搞不好,这种地方与中央的财权矛盾,甚至将超过寡头势力与克里姆林宫的矛盾,成为未来十年俄国国内社会矛盾的主体,直到最后彻底爆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在对外关系上,俄罗斯的问题同样一堆。

从地缘角度来说,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乃至普京对恢复苏联版图的公开渴望,已经令其周边的前苏联国家对俄罗斯彻底绝望。在未来十年,从中亚到东欧,俄罗斯与周边这群小小邻居的关系,将陷入这样一种危险状态

如果俄罗斯打输了这场俄乌战争,那么俄国国内激进的俄罗斯民族主义分子必然绝不死心,克里姆林宫必须对别国发动新的“特别军事行动”来维持自身的正确;

如果俄罗斯打赢了这场战争,那俄国人哪还有停止这种对外征服运动的理由?

而一个国家若对不停发动对外战争上瘾,那这个国家,的确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失败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从大国博弈的角度来说,问题就更大了

俄罗斯继承自苏联时代的强大光环已经被这场战争撕得粉碎,俄罗斯已经在事实上沦为一个“伪装成国家的加油站”。所以,虽然出于对抗西方的需要,现在依旧有很多非西方国家愿意力挺俄罗斯,给俄罗斯面子,但到底该怎么保持与俄罗斯的距离,其实所有人心里都清楚的很。

而这个问题延伸到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尺度上,就意味着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

就算这场与西方关于国际秩序主导权的争斗最终以非西方国家的胜利告终,届时的俄罗斯,还有实力坐上这个新秩序的头把交椅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晶晶也认为,现在的俄罗斯,也不是完全没有对付这种困境的办法,比如俄罗斯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友谊,完全可以借助中国的力量慢慢调理自身的内部经济;在对外态度上也可以展现出一种更加和平的姿态,重振那些对西方失望的国家对自己的信心。

但,这就是问题的关键:现在已经对“与西方对抗”这件事完全上头的俄罗斯,真的会有这份“一切慢慢来”的耐心与冷静吗?

晶晶只能这么说:十年之后,俄罗斯到底会不会沦为一个失败国家,只有俄罗斯自己才能说了算。但留给俄罗斯的时间,真的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