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渝黔结合部,因长江、赤水河交汇而得名,幅员面积2414平方公里,辖19个镇、2个街道、196个行政村,总人口89万。近年来,合江县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公路共2900.78公里,其中县道807.2公里、乡道1345.62公里、村道747.96公里,基本构建起了“外通内联、畅乡通村、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安全便捷”的农村公路交通运输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省最美农村路——福玉路

打通发展动脉

畅通道路循环

统筹布局推进路产共融

按照“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效益目标,大力实施“交通+产业”“交通+旅游”和通镇、通村公路提升改造工程,打通产业路、旅游路、致富路。“十四五”以来,新改建农村公路538.3公里,实现真龙柚、法王寺林下食用菌等17个现代农业园区、2A以上景区全部通四级以上公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坚实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X132法王寺旅游公路

整合资金推进道路共建

通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项目,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投资,鼓励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整合多方力量共同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8.9亿元,建成幸福美丽乡村路90公里、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210.3公里、通组路126公里、乡村振兴产业路112公里,农村公路建设投资规模居全市前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合江长江公路大桥

创新机制实现模式更优

全面推行“县级统一组织、镇街监管实施、群众投资投劳”的农村公路建设模式,即:村民委员会按照村民自愿原则组织实施路基,镇街和村委会负责路基用地协调及质量监管,县级统筹路面建设,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和管养的积极性,并在“降成本、促进度”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深化道路管养

提升通达能力

全面落实权属责任

农村公路建成验收后,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公路权属规定,由县交通运输局将竣工道路移交当地镇(街),镇(街)根据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要求,针对农村道路的不同情况进行确权登记,并分别落实管养责任。同时,由县交通运输局和县财政局定期开展养护质量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养护资金拨付及次年度投资计划挂钩,激励提升管养单位养护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X136三江荔枝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公路

全面理顺管理体系

按照“有路必管,管必到位”的原则,深入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落实“县级总路长+县、乡、村道三级路长”管理体系。配强县、镇、村三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和队伍,目前县级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配备执法人员25名;镇街设立交通管理办公室21个,配备交通管理员63名;村级设立管护队186个,确保各级农村公路管理人员齐备、运行良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车辋大桥

持续助力群众增收

深入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助农增收”模式,设立县、镇、村三级公路日常养护公益性岗位,向1800余名脱贫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平均每月工资600元/人,有效促进低收入群众增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桥镇黄包山村通组路

健全完善养护机制

县财政按照农村公路日常养护“1053”的标准,将县级承担部分纳入年度预算,专项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将400万元公路灾毁抢险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强化应急保障投入;养护工程每年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制定养护计划,2022年以来,累计投入5080万元用于公路维修整治,确保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不低于81%。

拓宽运营广度

全力守护民生

大力实施乡村客运“金通工程”

新建招呼站282个、招呼牌96个,统一张贴345辆乡村客运车辆LOGO标志,统一喷绘120辆6米以下客车外观及颜色,统一制作乡村客运422名从业人员工牌、工装,投入区域化运营车辆25辆,对偏远镇街建制村进行覆盖,并落实运营财政补贴,确保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通工程”小黄车接送学生

全面提升城乡客运服务水平

整合优化农村客运班线,全面实现村村通客运。开通合江—泸州、合江—习水、合江—神臂城、合江—福宝等定制客运班线,投放定制客运车辆36辆,满足群众多样化出行需求。加强与重庆江津联动协作,开通合江白鹿—江津塘河、合江石龙—江津塘河2条省际公交线路,切实改善边界地区群众出行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合江-福宝”定制客运班线

健全三级物流体系

完善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建成县级快递物流仓配中心1个、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7个、乡镇快递物流运营中心13个、村邮站196个,基本实现邮政快递业务全覆盖。深化与顺丰、邮政等快递物流合作,会同农业、经商等部门全力推进“川货寄递”工程,打通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2023年获评全省“川货寄递”先进县。

(来源:泸州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