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读:《这是我的岛》不仅是一群人落地荒岛的求生之旅,更用细腻、温情却又极为坚实的情感内核击碎着大众的情绪孤岛。

文|坤同

一座岛,一群人,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在优酷打造的《这是我的岛》中,11位热爱大海的“热血少年”与飞行嘉宾经历了一场场锻炼生存能力和意志的极限挑战之后,用“2024年优酷首档热度破万综艺”的收视成绩,证明了这场综艺创新实践的与众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最新一期节目中,再度登岛的“少年”们又面临新一轮的任务,他们之间的“友谊小船”将驶向何方?未知的岛屿之上,又有怎样的冒险和惊喜等待着他们?不少网友看了前几期节目之后直呼已经够高能了,但没想到节目竟然还能高开“疯”走,开出更刺激的“大招”。

登岛开“盲盒”,

开启海岛军训的极限24小时

开局一壶水,生存靠自己。“少年”们和飞行嘉宾向佐刚刚登岛,就迎来极其考验体力和智力的海岛军训日。为了争取为数不多的生存资源,他们两两分组组成“生存搭档”,在初始物资仅有一壶水的情况下,忐忑地开启充满未知数的极限24小时。

荒岛之上,条件艰巨,烈阳炙烤,一切都变化莫测。第一波关卡在嘉宾们更换作训服时猝不及防地到来,他们被教官反锁在密闭空间内,浓烟和“洪水”步步逼近,对临场反应能力发起了严格考验。但是,经历了数期节目的百般锤炼之后,他们已经不再是最初登岛时慌不择路的“小白”,所有人迅速凝成了一股绳,尽最大努力搜寻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马嘉祺率先在天花板上找到突破口后,他们迅速调整状态,集中“火力”突出重围。面对出口被重物阻挡的紧迫情况,拥有武术功底的向佐挺身而出,打开了“逃生”的希望。欧豪则一直充当着接应队员的角色,即使身体出现扭伤也仍坚持到底。而年纪最大的范志毅一直忍受着烟熏水泡,帮助所有队员后才想到自己……每个人对自身极限的突破,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复杂环境下最真实的互动,让这期节目在一开始就有了极为清晰的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真实的互动也让后续的内容充满了可看性,让观众不断生产追“综”的动力。这期节目中最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无疑是夜幕降临之后的站哨环节。在最初接受任务的时候,所有人都以为那是一次再平常不过的体验,只需要按部就班地根据教官要求完成换岗、换哨和巡逻即可万事大吉。

但是,黑夜之中的暗流却出乎所有嘉宾的意料。在警惕心最低的就寝时刻,教官们发起一轮又一轮“偷袭”,先是趁着夜色掳走了侯雯元,再伪装成送餐员企图用烟雾弹发起进攻,又乔装成换电池的工作人员大摇大摆地走进营地、转移生存物资。短时之间,数轮“碟中谍”不停上演,嘉宾们虽然最大可能地进行了防守,仍旧防不胜防,最后得知两壶水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被顺走时更是集体“破大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宾们从登岛开始,就一直在不停地开“生存盲盒”,未知的挑战和意料之外的悬念,让每期节目所记录的每分每秒都显得格外紧张且刺激。对于节目之外的观众来说,同样无法像以往综艺一样开启“全知视角”,也只能随着节目的进行而不断在开“剧情盲盒”。因此,节目和观众之间产生了一种神奇而微妙的引力,这样的“双盲”设定从底层逻辑上牢牢锁住了所有的注意力,让节目之外的观众与嘉宾感同身受,共同经历节目之中的极限生存和惊心动魄。

新的“冒险岛综”赛道,

如何爆梗、爆笑又爆燃?

“海岛”并非综艺节目的稀客,但是其以背景板的形象出现,荒岛求生的主题更是鲜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探索。而《这是我的岛》这档具有实验性质的综艺,成功走通了“冒险岛综”这样一条全新的赛道,来自广大观众认证的口碑,更是与节目热度一起走高。

“笑得我捶床”“长我笑点上了”“每个人都热血又有高光”“有笑有料、真闯岛、真建设,让我神魂颠‘岛’”……紧张刺激之余,如何做到爆梗、爆笑又爆燃,《这是我的岛》同样有着独到的思考。其中,最为关键的在于整个节目的“不设限”,就像是真正的荒岛求生时“看天吃饭”一般,与随机性和偶发性相伴而生的小确幸才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种“不设限”是体现在节目整体制作之中的顶层概念,具体到节目内容的细节建构中,克制隐忍却又恰到好处的“微引导”则进一步强化了叙事的张力。在新的这期节目中,教官们给队员们的格斗术比拼引入了加分动作。只要做出别人做不到的动作,就能拿到加分,在额外奖励的巨大诱惑之下,所有人都绞尽脑汁炮制“奇招”。

马嘉祺、丁程鑫、张真源的花样搞怪、宋亚轩和刘耀文的“变形金刚”、严浩翔和向佐大展身手的武术、还有杨迪的“蛤蟆功”和“锦衣卫”变装等等,让这场原本波澜不惊的比武展示,最终变成了爆梗迭出的“整活大赛”,而不同团队间势要压人一头的竞争斗志更是让观众也跟着“燃”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止爆笑,节目之中也有着的更为细腻、温情却又极为坚实的情感内核。当负伤的欧豪和身体不适的杨迪相互支撑,在队友们的鼓励下咬牙完成任务时;在比分落后的队员只能用压缩饼干果腹,其他队员递来美食却被教官抓包后,又默契地把责任揽在自己的身上,众人之间的友情在即刻间变得具体可感。

更进一步的,节目在尽少干预、与嘉宾保持“距离”的同时,也记录了他们的所有表现、变化和成长,完成着一场具有时间跨度和人物纵深的“深观察”。从第一次登岛的手足无措,到后来的“野蛮生长”,再到现在有组织的团队搭档合作,嘉宾们不仅在一方海岛开拓了生存空间,更构建起了更为宝贵的情感空间,形成了强大而稳固的“团魂”。

用具有社会意义的先锋实验,

击碎大众的情绪孤岛

《这是我的岛》看似是一群人落地荒岛的求生之旅,而实际上,它也在尝试用具有情感共鸣的表达击碎大众的情绪孤岛。尤其是身处当下狂飙突进的社会之中,人与人之间所谓的连接似乎更多了一些,但这档节目却让我们反思:物理的连接并不意味着心灵的靠近,很多人仍旧是一座陌生的“孤岛”。也正因如此,这档节目可以说是一次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先锋实验。

节目落地荒岛的设定,看似是把嘉宾们放在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但海岛之上的生活并没有抽离于现实之外,而是始终与更广阔的社会同频共振。一方面,它照应着社会运行规律和生存法则,更像是宏观社会的一个个“微缩模型”,让我们能够透过这节目对周遭的社会产生更为深刻的思考。另一方面,它又不断开拓着寻常大众不易抵达的诸多社会情境,让人透过更多元的社会视角、在更多样的人生体验中反观自身,从而汲取更充盈的、面对生活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新一期的节目所落地的情境,就是罕为人知的海岛官兵,以及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日常。随着节目环节的层层铺展,我们了解到了海岛官兵忍着烈日、日复一日的坚守,见证了他们在无人看到的角落,用青春和汗水给荒芜海岛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节目最后开出的“晚餐盲盒”,更是用几组让人印象极为深刻的关键词,将节目和海岛官兵们的付出进行了巧妙的勾连——

在曾经补给匮乏的环境中,看似可怕的蛇虫鼠是比压缩饼干更能提供能量的优质“蛋白质”;在海岛官兵生活设施和饮食得到进一步改善时,黄豆成为当时经典的食材,它所衍生出的各种豆制品丰富了岛上的“菜篮子”;而经过30多年的变迁,岛礁建设和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战士们的餐饮有了质的飞跃,开始有了海岛上的“招牌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呈现“海岛求生”的冒险与极限,从来不是这档节目所追求的最终目的。这种状态下人所能迸发的潜能以及成长可能性的聚焦,以及透过这样一座代表着“微缩社会”的岛,去激发观众对于自身的思考与挖掘,才是这档节目更富质感的旨归。走出原本的舒适圈,体验充满挑战的24小时,嘉宾们所面对的艰难只不过海岛官兵们的稀松平常。这样不同寻常的体验,让人更能够懂得珍惜当下的生活,也更有力量和力度地面对未来人生中可能遭遇的种种挑战。

从人与自然的过招,到人与人的互动,再到节目内外的共情,《这是我的岛》所产生的意义正在辐射更广阔的群体,并传递到更远的地方。我们也期待,在每周五12点优酷综艺全网独播的过程中,这档节目能够进一步激起更强大的价值涟漪。